宋曉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變化,而課堂教學是實施新理念的關(guān)鍵,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guān)鍵是教師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關(guān)注有效課堂。筆者通過近年來的新課程教學,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些心得體會。
1.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zhì)融鑄成的教師人格魅力是教師吸引學生的主要原因。老師要胸懷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有差異的所有學生。老師在課堂上不應一味地灌輸、包辦代替,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無定法,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群體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認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學生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教法。
2.1 材料學習法。材料學習法是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對每一則材料要引導學生分析,整理歸納,得出結(jié)論說明觀點,提升閱讀材料的能力,豐富歷史知識。
由于材料學習法讓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現(xiàn)——分析思考——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學習的特征,體現(xiàn)了研究性學習實質(zhì)的要求。
2.2 討論法。討論法主要適用于原因,影響、評價類型的問題,一般采用分組討論。學生結(jié)合課內(nèi)外所接觸的史實,通過分組討論,匯總,使其對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通過分組討論,形成一個小組綜合意見,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思維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2.3 比較法。比較法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比較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學會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在教授《開辟新航路》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異同,尤其是對中西社會產(chǎn)生不同影響的原因。通過比較法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一定的歷史觀點去解決紛繁的歷史問題。
2.4 講授法。講授法是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難以達到的問題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更好地發(fā)揮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水平上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3.創(chuàng)設民主環(huán)境,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xiàn)在教師能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始終擁有自由、開放的心境,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參與度,要求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想、有所問、有所學、有所獲。
總之,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有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