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留杰,高貴田,* ,段愛莉,孫翔宇,趙金梅,張義方
(1.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yǎng)科學學院,陜西西安710062;2.安康學院陜西省蠶桑重點實驗室,陜西安康725000;3.安康市蠶桑研究所,陜西安康725019)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中,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動物合成固醇類激素、維生素D的原料及膽汁酸的前體,是細胞多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對于人體正常代謝,膽固醇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膽固醇攝入過量易導(dǎo)致血液膽固醇含量升高,進而誘發(fā)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眾多心腦血管疾?。?-2]?,F(xiàn)代醫(yī)學和營養(yǎng)學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量應(yīng)不超過250~300mg/d人。目前膽固醇的測定方法主要有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鄰苯二甲醛分光光度計比色法、薄層層析法及酶法等。與其它方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譜方法準確而快速。李黎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食品中的膽固醇[3],李杰等[4]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了黑甜玉米油中的膽固醇。但目前為止家蠶中膽固醇含量的測定尚未見報道。家蠶(Bombyx mori)是公認的保健和滋補食療珍品,在漢代就有用家蠶控制糖尿病的記載?!洱R民要術(shù)》、《本草綱目》也記載了家蠶食用和藥用功能[5]。不同蟲態(tài)的家蠶(卵、幼蟲、蛹、成蟲)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油脂、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干蠶粉蛋白質(zhì)含量為50%~55%,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0%以上,且18種氨基酸的配比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符合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世界衛(wèi)生組織(FAO/WHO)所規(guī)定的理想蛋白質(zhì)模式[6];干蠶蛹中油脂含量30%以上,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占油脂總量的70%以上[7-8]。在中國、日本、泰國和其它亞太國家,蠶蛹作為常見膳食組分被廣泛食用[9-11]。目前,蠶蛹深加工發(fā)展迅速,已開發(fā)出全蠶粉[12-13]、蠶蛹罐頭[14]、復(fù)合氨基酸口服液[15]、蠶蛹精油、蠶蛹油軟膠囊、食品級蠶蛹蛋白粉、蠶蛹蛋白硬膠囊、雄蠶蛹蛋白硬膠囊[16-17]等功能性食品。迄今為止,對于家蠶不同發(fā)育階段、不同蟲態(tài)膽固醇含量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871原種家蠶不同發(fā)育階段、不同蟲態(tài)膽固醇含量,為家蠶類食品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家蠶 871原種,各蟲態(tài)(蠶卵、五齡幼蟲、蠶蛹、成蟲)及各發(fā)育階段家蠶均由安康市蠶桑研究所提供,蠶卵取3g,其它材料每次取20頭,稱鮮重后在80℃下烘至無水恒重,粉碎,備用;甲醇、無水乙醇 色譜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公司;無水乙醚、石油醚和氫氧化鉀 分析純,天津市天利化學試劑公司;膽固醇標準品(純度99.7%)中國藥品制品鑒定所。
高效液相色譜儀、二極管陣列檢測器 美國Waters公司;C18(5μm,250mm ×4.6mm)液相色譜柱美國迪馬公司;磁力攪拌加熱電熱套 上海雷磁新涇儀器公司。
1.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C18(5μm,250mm×4.6mm);柱溫:38℃;流動相:甲醇;流速:1.0mL/min;紫外檢測波長:205nm。
1.2.2 標準溶液的制備 準確稱取膽固醇標準品50.00mg,溶于少量甲醇中,甲醇定容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制得膽固醇儲備液(濃度1.0mg/mL)。吸取此溶液1.00、2.00、3.00、4.00、5.00mL 置于 10mL 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制成膽固醇標準使用液(濃度分別為為 0.100、0.200、0.300、0.400、0.500mg/mL)。
1.2.3 家蠶樣品前處理
1.2.3.1 皂化 稱取研磨均勻的樣品0.5000g于250mL平底燒瓶中,加入30mL無水乙醇,10mL 60%氫氧化鉀溶液,混勻后100℃磁力攪拌加熱回流1h。皂化結(jié)束后,用5mL無水乙醇自冷凝管頂端沖洗其內(nèi)部,取下燒瓶冷卻至室溫。
1.2.3.2 提取 轉(zhuǎn)移全部皂化液于250mL分液漏斗中,用30mL蒸餾水洗滌燒瓶三次,再用40mL無水乙醇和石油醚(1∶1)沖洗三次,合并沖洗液與皂化液,振蕩2min,靜置分層。轉(zhuǎn)移水相于第二個250mL分液漏斗,再用30mL無水乙醇和石油醚(1∶1)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提取液,倒入含有5.0g無水硫酸鈉的燒杯中,將上清液轉(zhuǎn)移到150mL圓底燒瓶中。
1.2.3.3 濃縮 將上述提取液在65℃下真空旋轉(zhuǎn)蒸發(fā)至干,乙醇淋洗定量至5mL,0.45mm微孔濾膜過濾,取20.0μL進行色譜測定。標準品及樣品色譜圖見圖1。
圖1 標準品及樣品的膽固醇色譜圖Fig.1 Chromatogram of cholesterol standard and cholesterol in a sample
1.2.4 樣品檢測限測定 根據(jù)組分響應(yīng)值的不同,在同一樣品中添加3種不同濃度的標準品,按1.2.3進行處理。待HPLC系統(tǒng)完全平衡后,以S/N>3定為檢測限。
1.2.5 樣品加標回收率測定 在家蠶四種蟲態(tài)中分別添加3種不同濃度的標準品,并以1.2.3的方法進行處理(每個水平重復(fù)3次),以衡量樣品前處理對目標組分的影響。
1.2.6 膽固醇含量計算公式 X=(C×V)/m
式中:X為樣品中膽固醇含量,mg/g;C為進樣樣品濃度,mg/mL;V為定容體積5.0mL;m為稱取樣品質(zhì)量,g。
對膽固醇標準溶液進行全波長掃描后確定在205nm處有最大吸收峰,故選擇205nm為檢測波長。
在1.2.1的色譜條件下,對5種不同濃度的標準品連續(xù)進樣3次,記錄標品的保留時間、峰高以及峰面積值。結(jié)果表明,組分保留時間、峰高以及峰面積的CV(n=3)均小于0.8%。由此可見,儀器和方法的穩(wěn)定性均比較好。0.5000mg/mL膽固醇標準溶液色譜圖見圖1。
取1.2.2標準使用液,分別取20μL進行色譜測定,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膽固醇濃度X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方程為:Y=10585X+36833,R2=0.9989
可以看出,標準品的濃度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相關(guān)系數(shù)r均在0.9900以上。因此,采用峰面積定量法對樣品中膽固醇進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表1 膽固醇回收率實驗結(jié)果Table 1 Results of recovery experiment of cholesterol
采用1.2.4的方法測定家蠶樣品中膽固醇含量的檢測限為0.002mg/mL,完全符合國家檢測限標準的要求。
按1.2.5的方法,在家蠶4種不同蟲態(tài)中加入3種不同濃度膽固醇標品進行色譜分析,每個重復(fù)三次,以計算各組分的加標回收率,結(jié)果如表1所示??梢钥闯?,家蠶的4種蟲態(tài)其加標回收率在89.1%~103.2%,平均回收率為 96.5%,相對標準偏差4.65%,在此色譜條件下以3倍信噪比計算檢出限測得本法檢出限為0.002mg/mL。因此,該色譜分析方法對于膽固醇的分析是準確、可信的。
分別測定蠶卵、幼蟲、蠶蛹、蠶蛾四種蟲態(tài)的膽固醇含量,每種蟲態(tài)重復(fù)三次,取平均值。參照鮮家蠶含水率為70%,計算出100g鮮蠶中膽固醇的含量,檢測結(jié)果見表2。方差分析表明家蠶不同蟲態(tài)膽固醇的含量之間差異性顯著。
表2 家蠶不同蟲態(tài)膽固醇含量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cholesterol in different instars of silkworm
表2表明,雌、雄家蠶在幼蟲、蛹期、成蟲三個時期膽固醇含量呈現(xiàn)明顯的增長趨勢,其中在蛹期時,雌、雄家蠶的膽固醇含量基本相等,而在幼蟲和成蟲期雌家蠶的膽固醇含量總是明顯高于雄家蠶。結(jié)果表明鮮家蠶不同蟲態(tài)中膽固醇的含量有所差異,即蠶卵(132.583mg/100g)>成蟲(100.376mg/100g)>蛹期(80.428mg/100g)>幼蟲(55.105mg/100g)。
從五齡幼蟲期到成蟲期,每隔兩天測定一次家蠶在某一蟲態(tài)(幼蟲、蠶蛹、蠶蛾)下的膽固醇含量,重復(fù)三次,取平均值。參照鮮家蠶含水率為70%,計算出100g鮮蠶中膽固醇的含量,檢測結(jié)果見表3。
表3 家蠶不同發(fā)育階段膽固醇含量Table 3 Determination of cholesterol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ilkworm
圖2表明,雌蠶膽固醇含量在五齡幼蟲期的第6d最低(37.188mg/100g),第8d最高(117.170mg/100g),而雄蠶膽固醇含量在五齡幼蟲期的第8d最低(30.077mg/100g),成蛾后第1d最高(91.698mg/100g);雌蠶膽固醇的含量在幼蟲期、成蟲期均高于雄蠶。在幼蟲期,雌蠶的膽固醇含量呈V型波動,且波動幅度大,雄蠶則一直緩慢下降。進入蛹期,雌蠶的膽固醇含量逐漸下降,雄蠶的膽固醇逐漸升高,然后它們均趨于平穩(wěn),在蛹期的最后幾天出現(xiàn)小幅度的波動。變成成蟲后雌蠶膽固醇升高,而雄蠶膽固醇降低。在昆蟲體內(nèi),膽固醇既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又是蛻皮激素的前體物質(zhì),但其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家蠶從預(yù)蛹期開始便停止進食,即食物來源的膽固醇被切斷,那么從該階段往后到成蟲期膽固醇含量的變化就可能是家蠶體內(nèi)其他物質(zhì)轉(zhuǎn)化或分解成膽固醇所致。
表4 不同食品中膽固醇含量比較Table 4 Difference of cholesterol in various foods
圖2 家蠶不同發(fā)育階段膽固醇含量的變化Fig.2 Content of cholesterol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silkworm
由表4可知,蠶蛹膽固醇含量明顯低于雞蛋、河蟹、墨 魚、炸 雞、雞 腿、豬 小 排、肥 牛 肉,為80.428mg/100g。
本文選取的材料871家蠶為中國系統(tǒng),二化性品種,由57B交C4雜交選育而成,其與872的雜交品種在四川、山東、安徽、陜西、云南等省大量推廣應(yīng)用。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871家蠶不同蟲態(tài)中膽固醇含量,并對實驗檢測方法及結(jié)果的精密度、準確度進行了討論,測定效果比較理想。分析結(jié)果表明,871家蠶不同蟲態(tài)期膽固醇含量較低,其中蠶卵期的膽固醇含量最高。即蠶卵(132.583mg/100g)>成蟲(100.376mg/100g)>蛹期(80.428mg/100g)>幼蟲(55.105mg/100g)。研究證實,昆蟲缺少膽固醇合成鯊烯合酶和羊毛甾醇合酶等兩種關(guān)鍵酶[18-20],因此,其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來滿足機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需要。但本研究顯示成蟲期膽固醇含量比蛹期含量高,但蛹期蠶未攝食,膽固醇來源尚需進一步研究。不同蟲態(tài)下雌雄家蠶膽固醇含量有一定差異,其原因也是本研究下一步進行的方向。
對871家蠶不同發(fā)育階段膽固醇含量研究后,發(fā)現(xiàn)其膽固醇含量的變化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雌蠶和雄蠶的變化也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我們推測膽固醇含量的變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我們對實驗結(jié)果作出以下推測性的解釋:在第五齡幼蟲期的前6d,雌雄蠶膽固醇含量均逐漸降低,由于膽固醇是蛻皮激素的前體物質(zhì)[21],幼蟲化蛹時會合成大量的蛻皮激素,導(dǎo)致膽固醇消耗量增加?;记?,蠶不停地攝食,蛻皮激素合成量已滿足生理需要,不需要更多的膽固醇,所以膽固醇含量增加?;己蠹俺上x期膽固醇含量的變化暫不能做出合理的假設(shè),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通過對比其他食品中膽固醇含量,發(fā)現(xiàn)蠶蛹膽固醇含量明顯低于雞蛋、河蟹、墨魚、炸雞、雞腿、豬小排、肥牛肉[2],蠶卵膽固醇含量為132.583mg/100g,低于雞蛋(585mg/100g)[2]。高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食物的大量攝取被認為是誘發(fā)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眾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也有研究證明昆蟲體內(nèi)膽固醇含量極低,是低膽固醇食品的潛在來源[13,22]。因此,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可以放心食用家蠶幼蟲、蠶蛹、成蟲食品及保健品。
[1]Gurr MI.Dietary lipid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old evidesnce,new perspective[J].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1992,31:195-243.
[2]薛建平.食物營養(yǎng)與健康(修訂版)[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出版社,2002.
[3]李黎,劉玉峰,唐華澄,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食品中的膽固醇[J].食品科學,2007,28(4):289-291.
[4]李杰,高云.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測定黑甜玉米油中的膽固醇[J].食品科學,2006,27(11):444-446.
[5]魏兆軍,姜紹通.蠶食用化開發(fā)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5,26(9):592-596.
[6]楊海霞,朱祥瑞,陸洪省.蠶蛹在醫(yī)學上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J].科技通報,2002,18(4):318-322.
[7]魏兆軍,廖愛美,胡海梅,等.蠶蛹油的成分、營養(yǎng)價值及提取工藝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30):9699-9700,9711.
[8]王靜,郝小松,孫林濤,等.蠶蛹油脂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藝及分析[J].食品科學,2009,30(22):112-115.
[9]Mitsuhashi J.Insect as traditional foods in Japan[J].Ecology of Food and Nutrition,1997,36:187-199.
[10]楊冠煌.中國昆蟲資源利用和產(chǎn)業(yè)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25-70.
[11]孟祥河,潘秋月,何晉浙.等.桑蠶蛹的脂質(zhì)營養(yǎng)組成[J].營養(yǎng)學報,2009,31(3):281-284.
[12]Ryu K S,Lee H S,Chung S H,et al.An activity of lowering blood-glucose levels according to preparative condition of silkworm powder[J].Koeran J Seric Sci,1997,39(l):79-85.
[13]桂仲爭,戴建一,陳軍建,等.全蠶粉的食用價值及其降血糖的臨床實驗效果[J].蠶業(yè)科學,2004,30(1):107-110.
[14]崔桂香,李偉忠 .蠶蛹罐頭的制作[J].食品科學,1994(3):36-37.
[15]吳建一,陳潔,馬金星.蠶蛹脫臭水解制備復(fù)合氨基酸[J].食品科學,1999(9):32-34.
[16]白虹,劉德富,張寶華,等.蛋白水解法在蠶蛹蛋白食品加工中的應(yīng)用[J].食品科學,1994(5):25-27.
[17]南通福爾:蠶蛹深加工產(chǎn)品獲國家創(chuàng)新金獎[J].現(xiàn)代營銷:經(jīng)營版,2011(11):14.
[18]Zdobnov EM,Mering CV,Letunic I,et al.Comparative genome and proteomeanalysisofAnophelesgambiae and Drosphila melanogaster[J].Science,2002,298:149-159.
[19]Jouni ZE,Zamora J,Wells MA.Absorptio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cholesterol in Manduca sexta[J].Arch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2002,49(3):167-175.
[20]GilbertLI,RybczynskiR,Warren JT.Controland biochemical nature of the ecdysteroidogenic pathway[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2,47:883-916.
[21]Koji Nakanishi,Hiroshi Moriyama,Tetsuo Okauchi,et al.Biosynthesis of α and β - Ecdysones from Cholesterol outside the Prothoracic Gland in Bombyx mori[J].Science,1972,176:51-52.
[22]Kang Sun Ryu,Heui Sam Lee,Ryo Won Choue,et al.Utilization and isolation of new active substances from sericulture relat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oral antihyperglycemic agent from silkworm power[C].South Korea:Intenational Sericultural Congress,Seoul,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