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花蓮 李城德 胡生昌
騰薯2號是近年來選育出的馬鈴薯新品種,淀粉、VC含量高,還原糖含量低,適宜于馬鈴薯全粉及薯片加工。
騰薯2號是甘肅騰勝農產品集團利用近年來篩選的優(yōu)良親本選育出的全粉及薯片加工型馬鈴薯新品種,是一個高淀粉、高VC、低還原糖的優(yōu)質品種。1998年以34-72為母本,以瑪古拉為父本組配雜交組合,經過雜種實生苗培育選種和無性一、二代選種圃,品種鑒定圃,品種比較圃的定向選擇以及全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示范,于2008年完成了選育程序。結果表明,該品種穩(wěn)定性好,適應性較強,適宜甘肅省高寒陰濕、二陰區(qū)及半干旱地區(qū)推廣種植。2009年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騰薯2號(圖1),經甘肅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該項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0年取得甘肅省農牧漁業(yè)豐收獎。
圖1 騰薯2號
騰薯2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20 d(天)左右,晚熟。幼苗生長勢強,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株高60~70 cm,莖綠色,葉濃綠色,復葉大,側小葉3對,花冠白色,有結實。薯塊表皮光滑,為長橢圓形,芽眼淺,大小均勻,黃皮黃肉,結薯集中,單株結薯4~6個,大中薯率一般在80%左右,薯塊休眠期較長,耐貯藏;高抗晚疫病,田間表現(xiàn)為抗病毒??;塊莖干物質含量244 g·kg-1,淀粉含量17.58%,粗蛋白質含量2.7%,VC含量254.5 mg·kg-1,還原糖含量0.08%。
2007~2008年參加甘肅省區(qū)域試驗,渭源、定西、臨夏、宕昌、靜寧、天水、秦王川7點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061.0 kg,比統(tǒng)一對照隴薯6號增產13.1%,較當?shù)貙φ赵霎a15.8%。2009~2010年進行多點生產試驗示范,平均每667 m2產量2 672.5 kg,比當?shù)刂髟云贩N(1 953.7 kg)增產36.8%。
3.1 整地與施肥 前茬收獲后及時翻耕曬垡,秋后淺耕打耱,有灌溉條件的最好灌足冬水。增施農肥,定量配方施肥,適量早追肥。每667 m2施優(yōu)質農肥3 000~5 000 kg、尿素17~20 kg、過磷酸鈣50~60 kg、硫酸鉀10~15 kg。2/3的氮素化肥作底肥,1/3作追肥。
3.2 種薯處理與播種 播前 15~20 d(天)將種薯置于 15~20 ℃的條件下催芽,當大部分芽眼出芽時,剔除病薯、爛薯和凍薯,在陽光下曬種,待芽變成綠色或紫色時切塊播種。若切到病爛薯則剔除,同時將切刀在5%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消毒1~2 min(分),然后再切其他薯塊。最好采用兩把刀交替消毒切種。采用開溝點播,陰濕地區(qū)每667 m2播種3 800~4 300株,二陰地區(qū)3 400~4 000株。
3.3 田間管理 齊苗后除草松土1次,現(xiàn)蕾至初花期進行1~2次中耕培土。結合培土適量追施速效化肥。生長后期拔大草1~2次。嚴格拔除病雜株,可在現(xiàn)蕾期與開花期分2次進行。在拔除病毒病植株前應先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以防將病株上的蚜蟲抖落到健株上。
3.4 病蟲害防治 播種時,每667 m2施毒土5 kg(含50%辛硫磷乳油0.3 kg)防治地老虎。生長前期出現(xiàn)葉片卷縮、黃化等病株及時拔掉,后期晚疫病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天)噴1次,連噴3~4次。
3.5 收獲與貯藏 莖葉枯黃時要及時收獲,收獲后塊莖要進行晾曬、“發(fā)汗”,嚴格剔除病薯、爛薯和傷薯。貯藏窖使用前要打掃干凈,用生石灰噴灑消毒。塊莖入窖應輕拿輕放,避免大量碰傷。窖內馬鈴薯貯量不得超過窖容量的2/3,相對濕度80%~90%,貯藏期間要防止出芽、熱窖或爛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