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軍,王 磊,謝續(xù)強,許敏云
(甘谷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甘谷 741200)
近年來,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fā)生率不斷增高,占髖部骨折的45%,其中35%~40%屬于不穩(wěn)定性骨折,這是引起死亡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1]。近年來,對于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一直存在爭議,其爭議的中心為對髓內固定與髓外固定的選擇,而髓內固定器械目前為骨科醫(yī)師普遍接受的是股骨近端髓內釘(γ-釘),髓外固定器械則為動力髖螺釘(DHS)。本文對近年來我科針對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內固定術(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為臨床內固定手術的選擇提供參考。
對2004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因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行髓內、髓外固定術的患者共136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136例患者中,股骨近端髓內釘組(γ-釘組)7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齡25~84歲,平均年齡(65.7±9.4)歲;Tronzo Evans分型:III型[2]17例,IV型46例,V型11例。動力髖螺釘組(DHS組)62例,年齡29~86歲,平均年齡(66.6±11.2)歲;Tronzo Evans分型:III型13例,IV型37例,V型1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動力髖螺釘。取患側側方直切口,在大粗隆頂點下方2~2.5cm水平,用股骨頸干角定位器在外側皮質前后位的中點打入內固定導針,C型臂X線機定位,正位沿股骨頸長軸,平行于股骨距;側位于股骨頸長軸的正中,測量導針打入長度,導針進入的長度減去超出股骨頭骨質的長度后,再減去10mm,作為置入螺釘的長度,擴孔、攻絲、置入螺釘、金屬板。經股骨頸向股骨頭釘入一枚拉力螺釘(視具體骨折復位情況),螺紋部超過骨折線。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2)股骨近端髓內釘。C型臂X線機透視骨折復位后開始內固定手術,大粗隆頂點偏內側為進釘點,鉆孔、插入導針、擴髓、插入主釘。透視見骨折復位滿意后,注意糾正髖內翻,先將遠端鎖釘鎖住,再鎖近端鎖釘,最后安裝釘蓋。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3)圍手術期處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牽引,同時做好各項術前準備,積極治療并發(fā)癥。術前30分鐘和術中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應用抗生素5~7天,48~72小時內拔除引流管。術后加強護理,行膝、踝關節(jié)功能鍛煉,積極防治并發(fā)癥。
觀察患者年齡、性別、骨折分型、致傷因素、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輸血量、輸血人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全身并發(fā)癥(包括肺炎、深靜脈血栓、腎功能衰竭、腦梗死、尿路感染等)、術后切口并發(fā)癥(包括切口紅腫、血腫、切口感染等)、骨折愈合時間、術后一年死亡人數及術后一年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MerleD’Aubigne評分方法)[3]。Merle D’Aubigne髖關節(jié)功能評價分別從疼痛、運動幅度、步行3方面評價,3項相加17~18分為優(yōu),13~16分為良,9~12分為中,≤8分為差。隨訪時間3~12個月。
與DHS組比較,γ-釘組手術所需時間短,術中失血量低,切口長度短,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s)
注:與DHS組比較,*P<0.05
組別 人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失血量(mL) 切口長度(cm)8.7±3.3*16.1±4.5212.6±57.3*346.9±96.5γ-釘組DHS組7462126.8±27.3*166.6±34.6
γ-釘組全身并發(fā)癥、切口并發(fā)癥、術后一年內死亡率顯著低于DHS組(P<0.05);與DHS組相比,γ-釘組術后引流量低、住院天數少,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n(%),人]
兩組患者經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且γ-釘組優(yōu)于DHS組。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比較[n(%),人]
髖關節(jié)骨折是致病和致死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和骨質疏松患病率的增高,髖關節(jié)骨折的發(fā)病率也相繼增加,其帶來的不僅是疾病和死亡,隨之而來的還有相應的社會和醫(yī)療資源的占用,傷者的獨立生活、工作能力的降低或喪失以及家庭負擔的加重[4]。隨著髖關節(jié)骨折人數的增多,股骨近端骨折的發(fā)生率亦會不斷增高,據估計,全球股骨近端骨折數量于2049年以后將達到630萬,而其中50%與股骨粗隆間骨折相關[5]。粗隆間骨折發(fā)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骨質疏松和肢體不靈活,當下肢扭轉、跌倒或大粗隆直接接觸地面時容易致傷,年輕人的骨折則多因高能損傷所致。由于粗隆部血運豐富,骨折后極少不愈合,但極易發(fā)生髖內翻等并發(fā)癥。同時高齡患者因長期臥床易引起的并發(fā)癥也很多,這都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題。對于穩(wěn)定性粗隆間骨折,目前治療方法較多,效果也令人滿意,而對于不穩(wěn)定性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法還存在諸多爭論[6]。
動力髖螺釘一直被臨床作為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金標準”,但其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多達23%[7]。對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包括手術方式及術后功能鍛煉仍存在著較多爭議,尤其對于不穩(wěn)定性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目前并無統(tǒng)一的治療方法。髓內釘系統(tǒng)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手術方法[8]。從理論研究的結果來看,髓內固定靠近負重力線,利用載荷的傳導;力臂縮短,減少了釘上彎曲運動,能有效控制骨折導致的骨短縮和旋轉,手術半閉合操作用時短、出血量少,符合微創(chuàng)原則,更具力學和生物學優(yōu)勢。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切口較小、術中切開的骨折周圍組織較少,尤其對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理論上的生物力學優(yōu)勢[9]。盡管髓內釘系統(tǒng)在理論上具有穩(wěn)定性好、切口小及暴露少等優(yōu)點,但大多數臨床研究結果卻無法證明其比動力髖螺釘系統(tǒng)性能優(yōu)越[10]。有些研究結果顯示,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動力髖螺釘系統(tǒng)甚至優(yōu)于髓內釘系統(tǒng)[11]。因此,現今并無明確證據支持髓內釘系統(tǒng)確實優(yōu)于動力髖螺釘系統(tǒng)。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資料顯示,與DHS組比較,γ-釘組手術所需時間短、術中失血量低、切口長度短,有顯著性差異(P<0.05)。此結果支持了理論上γ-釘較DHS手術所需時間短、切口小、損傷小的特點。γ-釘組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切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一年內死亡率顯著低于DHS組(P<0.05);與DHS組相比,γ-釘組術后引流量低、住院天數少,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且γ-釘組優(yōu)于DHS組。
綜上所述,γ-釘與DHS都是目前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有效內固定器械。但γ-釘內固定法與DHS內固定法相比,手術損傷較小、術后并發(fā)癥低、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較好。因此,γ-釘內固定法治療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朱二山,孫俊英,王勇,等.PFNA與DHS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9,24(2):150-151.
[2]劉海青,陳允震,楊子來,等.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不同內固定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5,20(1):18-21.
[3]Court-Brown CM,Caesar B.Epidemiology of adult fractures:a review[J].Injury,2006(37):691-697.
[4]Stern R.Are ther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Injury,2007(38):77-87.
[5]Schipper IB,Marti RK,Chr VW.Unstable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extramedullary or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Review of literature[J].Injury,2004(35):142-151.
[6]Aros B,Tosteson AN,Gottlieb DJ,et al.Is a sliding hip screw or IM nail the preferred implant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8,466(11):2827-2832.
[7]Gill JB,Jensen L,Chin PC,et al.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e trochanteric fixationnailand slidinghip screw[J].JSurgOrthop Adv,2007(16):62-66.
[8]Crawford CH,Malkani AL,Cordray S,et al.The trochanteric nail versus the sliding hip screw for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review of 93cases[J].JTrauma,2006(60):325-329.
[9]章瑋,縐劍.股骨近端髓內釘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及轉子下骨的比較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1):649-652.
[10]俞光榮,王樹青,饒志濤,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不穩(wěn)定性轉子間骨折 33 例[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7(23):83-86.
[11]Park SY,Park J,Rhee DJ,et al.Anterior or posterior obliquity of the lag screw in the lateral view-does it affect the sliding characteristics on unstable 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jury,2007(38):78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