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華 陳錄平 王劍鳴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郴州市 423000)
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作為治療小細胞肝癌的一種新型有效的微創(chuàng)手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的重視。其原理是通過射頻在電極針周圍產生離子震蕩導致發(fā)熱,使組織凝固壞死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1]。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全靜脈麻醉和氣管插管麻醉等方式,這些麻醉方式均有不足。本院采用喉罩下全憑七氟醚麻醉方式用于肝癌射頻消融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行經皮肝癌射頻消融術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38~60歲,ASA分級為Ⅱ~Ⅲ級,全部患者均無嚴重器質性疾病。其中原發(fā)性肝癌29例,轉移性肝癌11例。肝功能Child分級A級31例、B級7例、C級2例。隨機分為喉罩-七氟醚(S)組與氣管插管-丙泊酚(P)組。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禁食,入室后開放靜脈通路,輸入復方氯化鈉液,全程監(jiān)測心電圖、無創(chuàng)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腦電雙頻指數等。麻醉誘導:①S組:予七氟醚吸入誘導(濃度8%,氧流量8 L/min)入睡3 min后置入喉罩,連接麻醉機機控呼吸,術中根據BIS值調節(jié)七氟醚吸入濃度于4% ~6%維持,手術結束前3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②P組:予丙泊酚1.5mg/kg,芬太尼3 μg/kg,維庫溴胺0.1mg/kg誘導,氣管插管后接麻醉機機控呼吸,予丙泊酚4~6 mg/kg/h維持,手術結束前3 min停止注入丙泊酚。
1.3 手術方法 使用WE 7568多極射頻腫瘤消融治療儀,在B超引導下電極刺入腫瘤,射頻消融治療時間根據腫瘤大小決定,10~15 min一個部位,手術時間均在60 min內。
1.4 觀察指標 記錄麻醉前T0、插管(置入喉罩)時T1、術中射頻消融時T2、拔除氣管導管(喉罩)時T3的血壓和心率,以及呼吸恢復時間和拔管時間。拔管5 min后進行鎮(zhèn)靜警覺評分(OAA/S)。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結果使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時間均在60 min之內。S組患者麻醉誘導、喉罩置入和術中均未見嗆咳、嘔吐、喉痙攣及分泌物過多等,喉罩位置均正確。T0、T2時點2組病人BP、H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組病人 T1、T3時點BP和HR均低于P組(P<0.05)。詳見表1。S組拔管時間短于P組,S組拔管5 min后OAA/S評分高于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2組病人各時點血流動力學變化 (x ± s,n1=20,n2=20)
表2 麻醉復蘇情況 (x ± s,min,n1=20,n2=20)
射頻消融治療肝癌是一種新興的微創(chuàng)技術,具有安全微創(chuàng)的特點,能迅速去除腫瘤,近期效果確切。雖然是微創(chuàng)治療,但是局麻下患者疼痛阻滯不完全,由于手術及內生熱的刺激,患者有明顯的憋脹、疼痛感,腫瘤位于肝被膜、膈肌,治療時間長者更為明顯[2]。為了使手術舒適安全,目前多采用全身麻醉。傳統(tǒng)的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為了達到安全插管的目的,需要使用大劑量的芬太尼及全麻藥、肌松劑達到較深的麻醉深度,才可抑制插管刺激。而射頻消融手術一般時間短,多在60 min內且疼痛刺激相對較小。使用大劑量的芬太尼及全麻藥容易導致患者蘇醒延遲及遲發(fā)性呼吸抑制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七氟醚具有對呼吸道刺激小,血/氣分配系數低、誘導快、蘇醒快、無刺激性、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及肝毒性低等特點[4]。七氟醚停藥后可用純氧將其從肺泡快速洗出,較之丙泊酚能更好地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并對心肌有一定保護作用[5]。喉罩具有操作簡單,不使用喉鏡,不刺激聲門和氣管。其避免了傳統(tǒng)氣管插管對喉頭和氣管的機械性刺激造成的損傷,插入和拔出時心血管不良反應小,減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刺激[6]。兩者一起使用于手術時間短、手術刺激小的肝癌經皮射頻消融微創(chuàng)手術,即可以滿足手術需要,而且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術后蘇醒迅速。
本研究中患者在術中均采用BIS監(jiān)測來調節(jié)和判斷麻醉深度,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未見反流、嘔吐、誤吸、心律失常等情況。在麻醉誘導時(T1)使用喉罩的患者,受到的刺激比使用氣管插管的患者操作刺激小,心率血壓平穩(wěn),術中射頻消融時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麻醉蘇醒時(T3)因喉罩對患者刺激較小,其血壓及心率的變化均比P組的患者平穩(wěn)且低,P<0.05。在術后蘇醒時,S組均比P組拔管時間短、OAA/S分評分高,P<0.05。我們認為是因為七氟醚血/氣分配系數低,與比丙泊酚排出迅速有關,而丙泊酚長時間輸注后會在體內蓄積,中央室清除率下降,加之P組使用了大劑量的芬太尼,所以導致蘇醒時間比S組長。
綜上所述,喉罩下全憑七氟醚麻醉的肝癌射頻消融術中,患者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術后比氣管插管麻醉方式蘇醒快,OAA/S評分高,是一種較好的麻醉方式。
[1] 李修蕃,梁安民.肝癌的微創(chuàng)治療進展[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7,2(5):450.
[2] 陳敏華,嚴 昆,楊 微,等.343例肝惡性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及并發(fā)癥[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7(6):292.
[3]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1:523.
[4] 張春艷,劉保江.七氟醚的臨床應用現狀[J].醫(yī)學綜述,2008,14(7):138 -140.
[5] 劉慧錦.婦科腹腔鏡手術七氟醚與丙泊酚麻醉恢復期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9):73.
[6] 張 燕,林 成.喉罩臨床應用的幾個問題[J].廣西醫(yī)學,2010,3(2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