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寶
教師不單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所以,要想把他們都教育成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可用之才,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進行溝通。我覺得與學生溝通比較有效的做法,就是與學生談心。如果與學生談心處理得好,學生心悅誠服,心情舒暢,教育效果比較好;如果處理不當,學生就會產(chǎn)生對立情緒,不但沒達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造成師生關(guān)系不和諧。下面我就說說我當班主任與學生交流的幾點做法:
1.做好充分準備
找學生談話,不能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毫無準備。在談話前,要充分了解談話對象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原因、性格、心理、以及家庭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交流中才能占到先機,做到有的放矢。
2.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
當學生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激動時,與其談話,可能會導致師生雙方心情不快,矛盾惡化;當學生學習太繁忙、太緊張時,與之交談,學生可能心不在焉,此時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如果選擇一些人多的場合或者有其他人在場的時候進行交流,學生可能忌諱自己的秘密或錯誤被更多人知道,特別是中學生,同樣達不到預(yù)期的效果。學生在剛犯錯誤時,情緒不穩(wěn),這時談話效果不好。一般情況下,我會給學生留一定的考慮時間,再與其交談。談話的地點,我一般選擇辦公室(沒人時)、辦公室(有人時)外角落,有時也在回家的路上。
3.保持平等,不"居高臨下"
我們都知道,處理一件事,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fā)點不同,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jié)論。所以與學生談話時一定不要擺出老師的架子,而是要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shè)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做到多理解、多鼓勵、少批評,因為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需要我們過多的說教,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的理解和適當?shù)囊龑?,當他們已?jīng)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就不要再批評了,只要給出一點指點即可,否則,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4.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
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做了什么錯事時,總想找人說說。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后,在與學生談話時,我一般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再讓他談?wù)勅绻抢蠋熢撛趺崔k,最后我再說出我的觀點和處理結(jié)果,這樣就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和認可。
5.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
每個人都期待得到表揚與肯定,尤其是學生。即使老師眼中最差的學生身上也存在著許多優(yōu)點,這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在與學生談話時,如果能適度地、適時地提提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予鼓勵、表揚,學生就會和你聊很多事,便于進一步交流。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善于給予學生信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從而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上面這些就是我在與學生交流中的幾點具體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處,希望大家能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