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民
殘胃賁門癌是指因良性或惡性病變行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出現(xiàn)的原發(fā)性賁門癌。由于病變部位的特殊性,胃部解剖位置變異,其主要血管被切斷結扎,殘胃血供不足,因此臨床治療較為棘手[1]。我院比較了賁門全胃切除后空腸代胃術和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兩種術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殘胃賁門癌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有吞咽困難、腹脹、黑便、貧血、消瘦等臨床表現(xiàn),均經X線鋇餐、胃鏡檢查和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為殘胃賁門癌,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結轉移,前次手術原因均為良性病變,剔除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糖尿病、已發(fā)生腹腔內廣泛轉移的患者。
1.2 分組 隨機分為A組38例,年齡54~70歲,平均年齡(61.63±7.24)歲;體重 50~68 kg,平均體重(59.12±7.33)kg;距上次手術時間5~16年,平均時間(10.31±2.78)年;上次手術原因包括胃潰瘍25例、胃穿孔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病理組織檢查結果證實為腺癌28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細胞癌4例;病理分期為Ⅱa期10例、Ⅱb期16例、Ⅲa期7例、Ⅲb期5例。
B組 38例,年齡 50~71歲,平均年齡(60.46±7.78)歲;體重49~70 kg,平均體重(60.03±7.20)kg;據上次手術時間6~18年,平均病程(10.45±2.83)年;上次手術原因包括胃潰瘍27例、胃穿孔2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9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病理組織檢查結果證實為腺癌30例、黏液腺癌5例、印戒細胞癌3例;病理分期為Ⅱa期11例、Ⅱb期14例、Ⅲa期6例、Ⅲb期7例。
對比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據上次手術時間、上次手術原因、性別、病理分期、分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A組治療方法 接受賁門全胃切除后空腸代胃術治療,經左胸第8肋間后外側切口5例、左胸腹聯(lián)合切口27例、經腹正中切口6例。腹腔探查確認可切除后,游離胃大小彎、食管,于賁門上距離腫瘤上緣5 cm處橫斷食管,斷端置入吻合器抵釘座,切斷胃、空腸吻合口,并清除相應的大網膜、腸系膜和淋巴結??漳c近端置入吻合器抵釘座,封閉空腸遠端,距此15 cm處切開空腸壁,置入吻合器主機,經空腸封閉斷端穿出,與食管斷端抵釘座對合。與空腸壁開口處置入另一吻合器主機,與空腸近端抵釘座對合,完成吻合[2]。
1.3.2 B組治療方法 B組接受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治療,經左胸第8肋間后外側切口8例、左胸腹聯(lián)合切口25例、經腹正中切口5例。游離胃、食管下段,切除賁門、胃底。將胃后壁粘膜層、粘膜下層與食管后壁斷端全層間斷縫合,盡量保留胃后動脈[3]。
所有患者術后7 d均進食流質,之后逐步過渡至半流質、軟食。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術后隨訪1年,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1年生存率的差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現(xiàn),B組明顯低于A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術后1年生存率發(fā)現(xiàn),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并發(fā)癥、術后1年生存率比較[n(%)]
賁門殘胃癌是賁門癌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治療的關鍵是克服局部解剖學異常、徹底清除病灶、重建消化道。手術路徑多采用胸腹聯(lián)合切口,術野顯露滿意,有利于徹底切除病灶、清掃淋巴結。在直視下進行消化道重建,吻合效果可靠,不易發(fā)生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等并發(fā)癥[4]。
目殘胃賁門癌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原則上首選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符合生理特點的術式。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符合上述的優(yōu)點,但需要保留足夠的殘胃與食管吻合,在臨床應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癥,本術式僅適用于賁門腫瘤較小、殘胃較大的患者[5-7]??漳c代胃術切除整個殘胃,并可將受到浸潤的周圍組織和淋巴結清除,對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切除全胃后喪失了對食物的儲存、攪拌作用,膽汁常逆流入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消化不良等并發(fā)癥,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營養(yǎng)吸收,降低了生活質量[6]。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吻合口瘺、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其中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遠遠低于賁門全胃切除后空腸代胃術患者,提示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更加安全。
綜上所述,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可在嚴格掌握適應癥的前提下予以推廣應用。
[1]陳光成,管宏俊,孫長鵬,等.食管癌及賁門癌術后胸胃(殘胃)閉鎖端瘺防治體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27(3):64-65.
[2]王小軍,金曉波,陳永春.賁門癌累及食管下段經腹經食管裂孔手術切除間置空腸重建消化道術式探討[J].腫瘤學雜志,2010,16(8):665-666.
[3]盛紅光,張敏,姜言明,等.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治療殘胃賁門癌[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2):172-173.
[4]潘開云,戴益智,張文山,等.殘胃賁門癌42例外科治療報告[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9,16(5):415-416.
[5]向可敏,楊能俊,李冬銘.賁門胃底切除后余胃食管直接吻合術治療殘胃賁門癌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0,21(6):334-335.
[6]何宗戰(zhàn),楊運啟,宋愛玲.賁門癌切除術中食管-胃黏膜套疊式吻合方法探討[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17(8):1476-1477.
[7]白建林.胃底賁門癌切除術不同手術徑路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2(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