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
肺炎支原體(MP)是小兒呼吸道常見的感染病原體之一,由MP感染的肺炎是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茂名市婦幼保健院應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茂名市婦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患兒均符合《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其中,男30例,女 18例,年齡 1~15歲,平均(7.2±1.5)歲,病程 1~4年,平均(1.3±0.7)年?;純喝朐簳r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肺部聽診有哮鳴音,均無血象異常。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24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以及哮喘嚴重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guī)應用氨茶堿、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抗過敏藥物治療。對照組10例患兒采用青霉素治療,8例患兒采用頭孢菌素類治療,6例采用兩藥聯用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療,靜脈滴注阿奇霉素10mg·kg-1·d-1加入等量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1次/d,共5 d,停藥3 d,再口服阿奇霉素3~5 d。評價臨床療效,統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 療效標準 (1)顯效:發(fā)熱、咳嗽、氣促消失,肺部哮鳴音消失;(2)有效:患者體征大部分消失,無發(fā)熱,咳嗽、氣促明顯好轉,肺部哮鳴音減少;(3)無效:上述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無明顯改善,甚至病情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治療組出現輕度惡心1例,腹瀉1例,經對癥處理后不良反應消失;對照組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MP是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一種微生物,主要通過急性患者的飛沫經呼吸道傳播[2],其感染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好發(fā)年齡有提前趨勢[3]。小兒對MP普遍易感,多于秋冬季發(fā)病,主要引起肺部急性感染,也可有肺外組織的損傷。目前,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應選擇具有影響MP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環(huán)內酯類。阿奇霉素具有穿透組織能力強、半衰期長、能滲入細胞內以及最低抑制濃度小等特點,現使用較多[4]。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5%以上,患兒的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以及肺部哮鳴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并未顯著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由此可見,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確切,起效迅速,不良反應少,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66-272.
[2]梁景林.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26):135-136.
[3]尹飛,岳少杰.臨床兒科新理論和新技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67-368.
[4]王洪通,董宗新.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肺外表現[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12):99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