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忠 呂 梅 胡 冰 馬蓮年
1)河南永城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二科 永城 476600 2)河南永城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永城 476600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01—2012-10在兩院住院治療的80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均符合第4屆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病程48h以內,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且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呈進展性加重,經腦CT或MRI確診為新發(fā)的腦梗死,并排除出血性腦卒中。所有患者年齡不超80歲,無昏迷,無活動性潰瘍及肺結核、出血性疾病及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或惡病質等可能引起繼發(fā)性出血的各種因素。神經功能缺失程度評分按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進行[2],對低桂哌齊特及依達拉奉無過敏反應。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齡42.5~78歲,平均62歲;發(fā)病6~48h,神經功能評分(25.2±7.8)分。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3~79歲,平均62.5歲;發(fā)病6~48h,神經功能評分(24.8±7.9)分。2組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均常規(guī)控制血壓至理想水平,控制血糖、調脂、營養(yǎng)腦神經細胞、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并及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治療組給予桂哌齊特320mg加生理鹽水200mL靜滴,1次/d,連用14d,依達拉奉30mg加生理鹽水100mL靜滴,2次/d,共14d;對照組應用依達拉奉30mg加生理鹽水100mL靜滴,2次/d,共14d。治療期間不再使用抗血小板或溶栓藥。
1.3 臨床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2組病例于治療前后分別做血尿常規(guī)、血凝五項檢測、血糖、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治療期間監(jiān)測血壓、神志、皮膚黏膜等有無變化或不良反應,根據(jù)情況定期復查CT。2組病例均于治療前及治療14d后依據(jù)NIHSS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定。(1)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2)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3級;(3)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4)無明顯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不超過18%;(5)病情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超過1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n(%)]
2.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0 25.2±7.8 9.0±8.2對照組40 24.8±7.9 14.7±7.6
2.3 不良反應 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未出現(xiàn)繼發(fā)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2例出現(xiàn)頭痛,減慢輸注速度后均逐漸癥狀消失,無需特殊處理。所有病例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血脂及心電圖均無明顯變化。
急性腦梗死病灶初期由中心壞死區(qū)及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中心壞死區(qū)腦細胞死亡呈不可逆改變,而缺血半暗帶區(qū)由于存在側支循環(huán),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經元,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側支的血液循環(huán),保證有效的血液供應,缺血半暗帶區(qū)腦組織缺血損傷導致的神經功能缺失仍有可能恢復,因此,及時有效的恢復半暗帶區(qū)的血液循環(huán),挽救頻臨死亡的神經細胞,才能最大限度減少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改善預后[3]。但缺血半暗帶腦組織損傷的可逆是有時間限制的,即治療時間窗(TTW)。若缺血的腦神經細胞供血超過TTW,損傷有可能繼續(xù)加劇,甚至產生再灌注損傷,引起梗死灶體積擴大及腦水腫加重;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此點是導致進展性腦梗死病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認為再灌注損傷主要是通過引起自由基過渡產生及其“瀑布式”連鎖反應,神經細胞內鈣超載及興奮性氨基酸細胞毒性作用等一系列變化,致使脂質蛋白質核酸過氧化和細胞膜損傷,造成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遲發(fā)性死亡以及對周圍正常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從而進一步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4]。因此改善半暗帶灌注,減少梗死灶的體積是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關鍵,也是影響患者預后及神經功能缺損恢復的主要因素之一。
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及抗氧化劑,可作用于缺血半暗帶區(qū)域,抑制細胞死亡并阻止缺血區(qū)再灌注損傷。大量實驗研究表明,依達拉奉是目前唯一證實臨床有效的腦神經保護劑,可以清除體內活性氧分子及具有細胞毒性的羥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減輕腦內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腦水腫,減少缺血半暗帶的面積,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等作用[5]。
桂哌齊特是一種新型的哌嗪類具有弱鈣離子拮抗作用的內源性腺苷增效劑,具有擴張血管和早期保護神經功能的雙重作用[6]。通過阻滯細胞對腺苷重吸收及抑制腺苷脫氨酶活性,阻滯腺苷失活過程,延緩腺苷的代謝過程,從而提高病變局部內源性腺苷的濃度,增強內源性腺苷的生物學作用;有選擇性抑制鈣離子向腦血管平滑肌細胞內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使腦梗死的缺血區(qū)血流增加而非梗死區(qū)和對側無變化,避免“盜血現(xiàn)象”;促進腦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細胞營養(yǎng)和能量代謝,提高抗缺血、缺氧能力,保護腦細胞功能;抑制血小扳凝聚,減少氧自由基產生,減少中性粒細胞對血管內皮細胞的趨化作用,增加紅細胞的韌性和變形能力,并降低血液黏度,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灌注。
本研究證實在合理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及一般治療不變的基礎上,桂哌齊特聯(lián)合依達拉奉能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及途徑對腦梗死缺血半暗帶區(qū)具有保護作用,能減少、抑制血栓進展,明顯改善患者的近期致殘率及提高總有效率,既提高療效又不增加出血的風險性,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2]王擁軍 .卒中單元的療效評定工具[J].卒中單元,2004,15(4):518.
[3]楊期東.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30.
[4]濮孟久,趙學愛 .進展性腦卒中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06,21(9):673.
[5]許靜,王幼萌,寧彬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6):904.
[6]張曉霞,韓培紅 .馬來酸桂哌齊特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7,18(26):2 060-2 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