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晗
圖書館(室)是學校書刊情報資料中心,圖書是學校固定資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在學校的地位取決于廣大師生對其提供服務的認可程度,圖書的價值在于流通與使用。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與經(jīng)費投入的逐年加大,中小學圖書館的藏書建設與裝備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如何抓住當前國家大力推動文化發(fā)展的契機,在教育改革中充分利用好館內資源,以實際行動提升校園閱讀的質量與內涵,是中小學圖書館當今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溫家寶同志曾說:“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國家讀書節(jié)和“新教育實驗”的倡導者朱永新則將營造“書香校園”列為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之首。由此可見,構建“書香校園”和閱讀的重要。在此背景下,學校圖書館如何在實現(xiàn)辦館效益的同時,獲得更多讀者的青睞與認可呢?
“書香校園”的核心是閱讀。學校圖書館裝備有豐富的閱讀資源,理應是“書香校園”的主導者和師生閱讀的主陣地,但在“書香校園”構建過程中,涉及圖書館的都是一些傳統(tǒng)的業(yè)務問題,如圖書館經(jīng)費不足、隊伍建設不力等,甚少研究如何切實發(fā)揮圖書館資源優(yōu)勢、引領校園文化發(fā)展等問題。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工作過的帕夫雷什中學,通常被教育界稱為 “書香校園”構建的典范,但其所著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也未曾論述學校圖書館如何參與構建“書香校園”的方法??v觀國內外,學校的閱讀活動多從全校角度出發(fā),圖書館只是處于被動的資源提供層次,未能對“書香校園”的構建發(fā)揮實質性作用。2008年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首次同步對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的閱讀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達到81.4%,有9.6%的教師和6.6%的家長因擔心耽誤學習而反對學生閱讀課外書。2012年4月20日《人民日報》公布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 2011年我國國民對個人閱讀數(shù)量評價中,只有1.2%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很多,7.6%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比較多,50.7%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很少或比較少,另有40.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量一般。
校園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主要空間,“書香校園”的構建是通過系列讀書活動,促進師生閱讀,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它的特點就是主張師生科學、自主地閱讀,感悟文化與知識的魅力,推動學生德育、智育、美育全面發(fā)展,達到促進師生健康成長的目的。目前,學校圖書館開展的各類閱讀活動仍然存在閱讀理念陳舊、資源缺乏、閱讀時間有限、活動形勢單一等不利因素。
近年來,學校圖書館在“書香校園”構建活動中,利用館內的資源、空間等優(yōu)勢,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實踐,在“書香校園”方案的制訂、資源建設、信息渠道建設、師生共讀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進一步發(fā)揮圖書館在“書香校園”構建中的作用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方案是活動的綱領。活動之初,圖書館要積極配合學校各職能部門,就活動的開展出謀獻策,參與方案的制訂工作。方案制訂中,把館內的資源優(yōu)勢、空間優(yōu)勢和師生的自主閱讀等先決條件充分融入方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為圖書館在活動中發(fā)揮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語文科組計劃在“書香校園”活動中開展古詩文朗誦大賽,圖書館在了解到這一信息后,就可提前做好關于古代詩詞和朗誦知識與技巧方面的圖書的采購計劃,以供師生在活動中閱讀使用,增強館內資源建設與使用的針對性。參與制訂方案,圖書館不僅可以“通曉”學?!皶阈@”活動的意圖,更重要的是圖書館人能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作用,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閱讀的保障是資源。如何實現(xiàn)資源保障率和使用率的最優(yōu)化?根據(jù)讀者圖書內容好、上架時間短的要求,針對以往圖書采購滯后的弊端,圖書館要從資源采購的途徑與方式入手,在做好年度采購計劃的基礎上,參照公共館和大學館的做法,采取“多批次”+“網(wǎng)絡實時采購”措施,增加圖書采購批次,縮短新書、好書的到館時間,提高讀者到館的積極性。實踐證明,資源動態(tài)建設可以較好地改變圖書館藏書“臟、舊、破”的現(xiàn)象,提高師生的閱讀興趣和到館率。我校圖書館近年來采取資源動態(tài)建設后,館內圖書的借閱總量、讀者到館人次等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體現(xiàn)了圖書館良好的辦館效益。表1是該館近三來的使用情況統(tǒng)計。
表1
“書香校園”活動形式是多樣的。學校要從文化“大閱讀”角度出發(f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專題講座、影視欣賞等活動,讓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在方案制訂階段,圖書館要建議學校在組織學生看好書、多閱讀的基礎上,策劃一些高質量的閱讀活動,如專題講座、經(jīng)典影視欣賞等,豐富“書香校園”活動的內涵。由于中小學圖書館規(guī)模較小,缺乏人才,本身不具備開設專題閱讀講座的能力,可以借助外部力量開展相關的科學文化活動。例如,聘請知名作家、教授或圖書館專家等,定期給師生開設閱讀講座,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書香校園”的吸引力與知曉率,促進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
“立體”的信息渠道是指在讀者、信息和圖書館三者之間分別建立起雙向互動、便捷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如圖1所示)。
圖1 “立體”信息渠道示意圖
“立體”信息渠道改變了以往圖書館信息單向傳遞現(xiàn)象。在“立體”信息渠道中,信息是圖書館與讀者的共同關注點,圖書館發(fā)布信息是為了讀者更好地了解圖書館、使用圖書館;讀者反饋信息是給圖書館以某一方面的工作反饋。同時,“立體”信息渠道同樣具備圖書館和讀者直接交流的信息通道?!傲Ⅲw”信息渠道的形式既可以有班級信箱、閱讀園地、圖書館建議收集簿、圖書館開放日等傳統(tǒng)渠道,又可以開設圖書館博客、圖書館微博等現(xiàn)代互動窗口。“立體”信息渠道把圖書館的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遞到每個讀者手上,同時又可以把讀者的反饋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圖書館,實現(xiàn)圖書館與讀者的良性互動,既可以使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又提高了讀者對圖書館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源。為了使“書香校園”切實成為學?!败洝蔽幕ㄔO的載體與品牌,不僅需要學校政策的鼎力支持,更需要全校教師的參與、指導。教師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課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教師本身的文化觀、閱讀愛好等,都會給學生帶來重要影響。例如,語文教師說王國維詩詞很美,課后肯定有學生借閱相關的書籍;如物理教師推薦《宇宙簡史》《果殼里的宇宙》,將有眾多學生去圖書館借閱這些書。更有一些學生由于認同教師的個人價值觀、折服于教師的個人魅力等,不僅會努力學習該教師任教的學科,而且樂于和教師討論、交流一些相關書籍和話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圖書館要把教師的閱讀工作做得更細,讓教師們通過課堂的滲透和言傳身教,帶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升學校的閱讀氛圍。
學校圖書館既要積極參與、策劃“書香校園”構建的各項活動,又不宜孤軍作戰(zhàn),應當構建更多平臺,使學科教師一起參與指導學生閱讀的活動。如加強和教研處合作,定期聘請一些閱讀造詣較深、學有所長的教師給學生作專題報告,這樣一方面可使學生有更多機會近距離接觸名師,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活動的知曉率與關注度,帶動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形成師生共讀的良好氛圍。教師的參與是“書香校園”深入校園每個角落的重要因素,是校園閱讀推廣的關鍵力量。
“書香校園”的構建是學校文化建設永恒的話題,是學校在“全民閱讀”中推廣閱讀的具體表現(xiàn)。學校圖書館應該抓住構建“書香校園”的契機,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工作,發(fā)揮館內的資源優(yōu)勢,在師生中推廣閱讀、普及閱讀,把靜態(tài)的資源轉化為文化影響力,提升師生發(fā)展的動力?!皶阈@”的構建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方向之一,也將是學校圖書館未來建設與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1]朱永新,丁林興.蘇霍姆林斯基與“書香校園”建設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2005(3):3-13.
[2]李紅恩,李曼.各國開展讀書活動對營造書香校園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8(11):159.
[3]唐金龍.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與外延[J].教書育人,2009(10):64-65.
[4]郝振省,陳威.中國閱讀:全民閱讀藍皮書(第一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9.
[5]李萍.淺談中學圖書館圖書裝備與采購之策略[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