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縣教師進修學校 金曉麗
號稱清代“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材,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蔽沂菒蹠?,每得一好書,心中自是樂不可支。我總覺得好書可遇而不可求,與好書相逢,猶如與知己相遇,是書緣。
從事教育工作10余年,我也讀了不少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書籍,今有緣結(jié)識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內(nèi)心被書中的故事深深震撼。自覺雖沒有讀出曾君所謂的金石之音,心里卻有了飄飄意遠之意,在品味書香的同時,又汲取了教育的新理念,真正在大家之作中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他在這部書中講述了一批最優(yōu)秀的中國人的成長過程。從王堅到許峰雄,從張宏江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而樸素的故事,每一段生動而真摯的點評,每一句誠懇而深邃的話語,都可以成為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他用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成為最好的你自己”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這一點就難了。我從走上三尺講臺的那天起,就暗暗對自己說,我要做就做一名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從教多年,面對性格迥異、各有所長的學生,我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我的教育目標是讓我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他們不一定都要成功、成名,但一定要成為一個健康、快樂而自信的人。
陪伴著一個個孩子的成長,體驗著他們的快樂和苦惱,我的困惑和憂慮也與日俱增。我總在問自己:什么對孩子是最重要的?教育帶給孩子的究竟該是什么?家長到底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教育面臨著時代的挑戰(zhàn),教師同樣面臨艱難的抉擇。我曾經(jīng)擔任畢業(yè)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我的班級里,我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自我發(fā)展空間,讓他們各有所長,做獨特的自我。當時班上,有一個叫可欣的女孩,她聰明,酷愛舞蹈,模仿電視中演員的舞蹈惟妙惟肖,極有跳舞天分,但學習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她的父希望她考上重點大學,對其成績非??粗?,因此極力反對她學舞蹈。背著父母,她總是偷偷地哭。我經(jīng)常和她談心,聽她向我描繪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我決心幫助她說服父母同意她去學習舞蹈??墒?,我得到的是冷冷的拒絕,我的苦心說服換來的是她父母在校長那里對我誤導學生的“控訴”和一張轉(zhuǎn)學通知??尚雷吡?,沒再和我聯(lián)系。后來從別人那里得知她從家里的3樓跳了下來,腿摔折了,坐在輪椅上。我不敢去看她,心痛難以抑制,我的無能為力讓我自責。她本可以成為舞臺上的小天鵝??!我和可欣都沒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在這部書的第二節(jié)“相信你最聰明”里有這樣一段話:“美國人習慣體現(xiàn)多樣化的個人價值,而中國人更喜歡統(tǒng)一,大家追求同一個東西,用一個共同的社會價值標準來衡量成敗。中國的孩子是全世界最受關愛的孩子,他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殿堂里,卻過著最不幸的生活,就是因為他們都在做別人要他們做的事,拼死拼活,想方設法考上好大學,整天被壓制在這種沉悶的氣氛中,個性都沒有了,明知道這樣不好,卻擺脫不開?!边@確實是我們的實情。教師和家長總在討論怎樣讓孩子成功,那么我們的成功標準到底是什么?凌志軍在這部書里對教育形式做了分析,他說:按理說中國已經(jīng)變得很多元化了。經(jīng)濟上非常多元化,文化上也非常多元化,甚至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多樣化了,社會觀點也有很多變化。但是教育體系并沒有跟上這個變化,教育的標準還是一元化的,就像大家說的,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涌過來,爭過一座獨木橋。爭著做同一件事情,不管他自己是不是喜歡。
毫無疑問,書中的孩子是幸運的。作者在探尋他們成功的條件時,其中有這樣兩方面至關重要:首先,他們無論是經(jīng)歷“嚴格教育模式”還是“寬松教育模式”,家庭都顯示出很強烈的正面影響。父母對子女影響力的大小,并不取決于父母的職業(yè)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決于教育方法,而是取決于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否融洽。其次,他們?nèi)荚陉P鍵的時候遇到了優(yōu)秀的老師。讓他們難以忘懷的這些老師中,沒有一個是教會他們應付考試的人。就像忘掉了那些沒有用處的知識一樣,他們也忘掉了教給他們這些知識的老師。這30個人列舉出來的老師有50多位,其中有些是外國人,全都擁有大師的頭銜和大師的聲譽。大部分中國教師中,只有一位是“特級教師”,其余都是寂寂無名之輩。這些教師之所以讓他們難以忘懷,奧秘全在課堂之外:教給他們?nèi)绾巫鋈?;教給他們?nèi)绾螌W習;告訴他們朝哪個方向走,而那里真的就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讓我重拾對中國教育的信心。我們既然能發(fā)現(xiàn)孩子面臨的困境,就一定會竭盡全力與他們共同面對,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就會越來越寬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閱讀這本書,認識這本書,理解這本書。因為,書中的這些故事可以讓家長知道怎樣培養(yǎng)孩子,讓教師知道怎樣完善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獲得自信。教育要發(fā)展,不僅要靠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在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頭腦里根植先進的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孩子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在我的教育歷程中,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和那些曾經(jīng)刻骨銘心的教學經(jīng)歷,漸漸地構(gòu)成了我的教育夢想。記得孫云曉教授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有一個夢想: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我夢想,在新的時代里,每個孩子都能生長出一對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樂的翅膀。我夢想,在新的時代里,每一個家庭都是愛的港灣,每個孩子都是自尊自信的主人,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夢想,在新的時代里,每一所學校都是迷人的樂園,每個學生都陶醉在知識的海洋里,創(chuàng)新與實踐使神奇變得平?!?/p>
這也正是我的教育夢想。我多么希望我的學生以及千千萬萬個孩子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不再在成長的路上感到無助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