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艷
(黑龍江東方學院 英語教研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要對一門外語有一個好的掌握必須熟練外語學習的五個方面,即聽、說、讀、寫、譯。毋庸置疑,翻譯是語言的基本功之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英文知識水平,同時也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繼續(xù)學習專業(yè)知識的保障和主要途徑。而作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并沒有全面系統(tǒng)學習翻譯知識,如翻譯理論、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等的機會,學生雖然已經(jīng)學了十多年的英語,但在翻譯英語句子時常犯一種通病,就是硬譯、死譯、逐字對譯。也就是說拘泥于原文的表層意思,拘泥于原文詞匯的表層結(jié)構(gòu)。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艱澀生硬,沒有一點美感,甚至詞不達意。這種現(xiàn)狀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熟練掌握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策略,并將這些內(nèi)容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給學生,基于三種不同文本類型談翻譯策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以作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是指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可以選擇適當?shù)姆椒?,但是這些方法應(yīng)根據(jù)原作者不同的交際意圖,以源語言為中心。對于某些源文本,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及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習俗是最重要的。原文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情感和意愿,語言文字也及其富有主觀性。原作者的地位是神圣的。在翻譯此類文本時,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翻譯時旨在傳達信息,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及外國文化和傳統(tǒng),即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異國情調(diào)。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yīng)采用以作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重現(xiàn)原作者寫了什么的,他是怎么寫的,并同時滿足目標讀者的期望??傊?,翻譯時應(yīng)保證向目標讀者成功傳達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源語言特征,異國情調(diào),包括外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等等,并體現(xiàn)審美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向?qū)W生說明以作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適用于表達型文本。表達型文本是用來記錄作者的思想的,正如Peter Newmark所說,“表達功能的核心是講話者、作家和話語發(fā)起人的思想?!保∟ewmark,2001:39)Nord 也曾采用“表達型文本”來指代側(cè)重于表達作者對外部世界態(tài)度的文本。表達型文本包括散文、自傳、權(quán)威性聲明和私人信件等,在表達型文本中,作者主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很少關(guān)注讀者的反應(yīng)。表達型文本不僅反映了作家的思想,也反映了不同作家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寫作風格,例如,Mark Twain以辛辣的諷刺而著名;Charles Dickens以描述的悲慘場面來引起人們的同情而著名;Bacon的散文以精確、簡潔、簡單、有力而著名。因此,以作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非常適合表達型文本的翻譯?,F(xiàn)舉例說明。
例: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
翻譯一:他們只不過是鱷魚的眼淚,在老人的葬禮,因為沒有人真的喜歡他。(朗文英語成語詞典)
翻譯二:在老頭子的葬禮上,他們不過擠了幾滴虛偽的眼淚,因為在老人生前,沒人真正喜歡他。
兩個翻譯都清晰流暢并傳達了文本信息。但對于翻譯二,學生并不能意識到他是閱讀的外國文學作品,閱讀后,學生也未了解到外國文化習俗,未感受到異國情調(diào);而翻譯一卻能使學生感受到源語言特色和風味。學生在翻譯文學作品是不僅要注意信息的交流還要注意外語氛圍的傳達,包括外國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等等,還有體現(xiàn)在作品中的美學效果。文學作品強調(diào)的是源文本風情,而并不局限于“忠實”。學生在翻譯時也要富有異域風情,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異域知識的認識及跨文化知識水平。
以事實為中心的翻譯策略是指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對于力圖描述客觀現(xiàn)實和事實的源文本,可以選擇適當?shù)姆椒ǎ@些方法應(yīng)注重對事實的表達。真理是神圣的。原作者在寫作時也極力避免含混不清和模糊,文本語言很客觀,作者旨在引導讀者對事物有一個明確的理解。在翻譯此類文本時,老師應(yīng)指導學生注意原文本信息和事實的表達,注重使用清晰和簡潔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傊瑢W生要努力將原文本的事實和信息轉(zhuǎn)換成母語。
以事實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適用于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注重事實的表達,其主要功能是為讀者提供內(nèi)容豐富信息。Newmark指出,“語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部客觀情況、事實、語言之外的現(xiàn)實,包括報導的觀點或理論?!保∟ewmark 2001:40)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任何主題的信息和知識,包括教科書、新聞報道、學術(shù)論文和技術(shù)文件,科普讀物、藝術(shù)書籍、期刊文章,會議議程或紀要等等。信息型文本的特點是較為客觀,注重描述客觀現(xiàn)實和事實,其核心內(nèi)容是“事實”。 信息型文本的作者試圖避免文本中的歧義與模糊,旨在引導讀者對事物有一個明確的理解。對讀者而言,其閱讀目的是獲取不同領(lǐng)域的信息。例如,我們閱讀報紙了解世界各地的時事;我們閱讀學術(shù)論文學習新的知識和理論。翻譯此類文章時,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有邏輯地、準確地進行翻譯,注重句式結(jié)構(gòu)和用詞的清晰性簡潔性。總之,信息型文本的主要特征是客觀、明確、實事求是、無感情色彩、準確、富有邏輯。在翻譯此類文章時要學生應(yīng)避免主觀性,含蓄性和歧義??梢姡允聦崬橹行牡姆g策略?,F(xiàn)舉例說明。
例 1:Although no one has yet set foot on Vesta,and no spacecraft has been near,planetary scientists have obtained conclusive evidenc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at cold,silent Vesta was once the scene of volcanic activity.
翻譯:盡管從未有人登上過灶神星,也從未有太空船飛近過(灶神星),但是(研究)行星的科學工作者在最近10年中已獲得了可靠的證據(jù)(證明)寒冷而寧靜的灶神星曾經(jīng)是火山活動的舞臺。
在上述例子中,源文本讀者可以很容易知道包含在句子中的信息,但中國讀者可能有一些困難。在翻譯的時候若補充上“灶神星”,“研究”和“證明”,學生便能清楚地理解這個句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向?qū)W生說明源語與目標語的認知環(huán)境不同,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語境效果,才能獲得最佳關(guān)聯(lián),減少讀者的處理努力。
例 2: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the use of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boiler.
翻譯一:通過在爐壁周圍使用耐火磚,熱損失可以被大大降低。
翻譯二:爐壁采用耐火磚可大大降低熱耗。
例 3: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
翻譯一:電視是通過無線電波的活動物體的圖像的傳播和接受。
翻譯二:電視通過無線電波發(fā)射和接受各種活動物體的圖像。
例2、例3的翻譯二不僅恰當?shù)貍鬟_了信息而且更符合漢語結(jié)構(gòu)。在翻譯的過程中,教師要向?qū)W生明確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梢姺g活動遠遠超出了表面結(jié)構(gòu)的轉(zhuǎn)換和客觀、準確地傳達信息這一層面。例2、例3的翻譯一保持了原文本的形式,但違背了漢語語言規(guī)則,閱讀時會感到困惑。因此,翻譯時為了達到最佳關(guān)聯(lián)、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降低閱讀時的處理努力,學生在翻譯時要謹記兩種語言的差別,充分考慮母語的認知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措辭。
以讀者為中心的策略是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yīng)著重考慮目標讀者。對于某些源文本,他們有特定的讀者群,觀眾,其目的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情感,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促使他們購買某種產(chǎn)品或服務(wù)、支持某項事業(yè)或采取行動,因此文本必須以讀者為中心,仔細權(quán)衡每一個詞。當翻譯此類文本時,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充分考慮母語認知環(huán)境。成功翻譯的關(guān)鍵點在于譯文的語用效果要等同或盡可能接近于原文的語用效果。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可以使學生實現(xiàn)語用等效翻譯。
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適用于呼喚型文本。呼喚型文本旨在呼吁讀者對作者意圖作出一致的反應(yīng)?!皏ocative”是引起他們的注意之意。正如Newmark所說,“我用‘vocative’一詞意在呼吁讀者作出和文本意圖一致的的行為或反應(yīng)?!保?001:41)典型的呼喚型文本包括通知、指示、宣傳、廣告等,他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功能,即喚起讀者的反應(yīng)。
呼喚型文本的核心是讀者,所以文本使用的文化用語要簡單易懂并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在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指導下,學生要用母語中類似的用語來替換源文本中的文化用語才能產(chǎn)生相等的語境效果,減少閱讀時的處理努力。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食在廣州。
翻譯:East or west,the Guangzhou cuisine is best.
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是非常熟悉 “East or west,home is best”這則諺語的。所以當他們讀到 “East or west,the Guangzhou cuisine is best”時,他們立即就會被這一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所吸引。
例 2:Your body is beautiful.It’s your jeans that are out of proportion.Even the most beautiful body can get lost under the wrong pair of jeans.That’s why it’s important to wear jeans that let you look your best,jeans that make the most of what you’ve got.Like our Relaxed Riders.When we make Relaxed Riders,we cut our material on a curve to conform to the natural contours of your body.So where your proportions change,the proportions of your Lee’s Relaxed Riders jeans change too.If you’ve been thinking tha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you just because your jeans don’t fit,try Relaxed Riders.You’ll see it’s not a better body you need.It’s better jeans.(Lee jeans)
翻譯:你身材美妙,但不合體的牛仔褲會使美的身材黯然失色。李氏牛仔褲剪裁得體,自然流暢,隨身所欲,調(diào)整體形。好牛仔褲賽過好身材。你身材美妙,但不合體的牛仔褲會使美的身材黯然失色。李氏牛仔褲剪裁得體,自然流暢,隨身所欲,調(diào)整體形好牛仔褲賽過好身材。
為了使譯文本在語用效果方面與原文本相似,教師指導學生翻譯時要保持最佳關(guān)聯(lián)的相關(guān)信息。原文本的長句被壓縮成地道四字成語,如“自然流暢”,“隨身所欲”,“調(diào)整體形”。這種譯文減少了漢語讀者的處理努力。
本文以三個不同類型的文本為例,討論了學生在翻譯時可采取的三種策略。當然,具體的翻譯方法還要根據(jù)上下文,源語作者意圖,翻譯的目的,目的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而定。但學生應(yīng)該優(yōu)化源語作者和目標讀者的關(guān)聯(lián),母語讀者應(yīng)以較少的處理努力獲得較多的語境效果。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許建平.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葉子南.《英漢翻譯對話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曾文雄.語用學翻譯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6]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
[7]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應(yīng)用[J].現(xiàn)代外語,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