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旺波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長治 046000)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從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執(zhí)行,規(guī)范第13.3.4第5條規(guī)定,建筑物樓梯間及人流通道的填充墻尚應采取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為此,從2010年起,框架、框剪結構的建筑物內(nèi)涉及填充墻的,在其樓梯間、人流通道及公共部位,除滿足正常的結構施工規(guī)范外,設計要求在此部位采取面層加固措施,做法要求參見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3SG611磚混結構加固與修復相關章節(jié)施工,有砂漿面層加固和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兩種,且采用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較多。
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是在面層砂漿中配設一道鋼筋網(wǎng)或鋼板網(wǎng)或焊接鋼絲網(wǎng),達到提高墻體承載力和變形性能(延性)的一種加固方法,適用于靜力加固和中高烈度的抗震加固。我們以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為例進行施工與改進的探討。
1)砂漿強度為M10,厚度為30 mm~40 mm。2)鋼筋網(wǎng)宜采用細密點焊鋼筋網(wǎng),規(guī)格宜為φ4@120×120,亦可采用φ6@200×200,其質(zhì)量必須符合相應產(chǎn)品標準。3)鋼筋網(wǎng)與墻體的固定,雙面加固時采用S形φ6鋼筋以鉆孔穿墻對拉,間距宜為900 mm,梅花狀布置;單面加固時采用L形φ6構造錨固鋼筋以鑿洞填M10水泥砂漿錨固,孔洞尺寸為60 mm×60 mm,深120 mm~180 mm,構造錨固鋼筋間距為600 mm,呈梅花狀交錯排列。4)豎向鋼筋應連續(xù)貫通穿過樓板,為避免鉆孔太密,造成樓板過大損傷,在樓板處可采用集中配筋方式穿過,鋼筋規(guī)格為φ12@600,上下搭接各400 mm,端部焊φ6橫筋兩道,以便于鋼筋網(wǎng)、鋼板網(wǎng)及焊接鋼絲網(wǎng)扎結。5)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應深入地下,埋深不小于500 mm,地下部分厚度擴大為150 mm~200 mm。
1)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墻面清理→澆水潤濕墻面→噴界面處理砂漿→植錨固筋→焊接鋼筋網(wǎng)→抹底層砂漿→抹中層砂漿→抹面層砂漿→抹灰砂漿→養(yǎng)護。
2)施工要點。
a.認真研究施工圖設計,核實設計要求,按照相關規(guī)范,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制定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專項方案。b.施工準備工作要延伸在二次結構砌筑之前,主要是考慮錨固筋設置的方法選擇,在后續(xù)施工要點中有敘述。c.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與崗前培訓、安全教育。若人員有變動,應重新交底。d.現(xiàn)場所用鋼筋、植筋膠、水泥、中粗砂等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現(xiàn)行國家標準要求,應有進場合格證或檢測報告,必要時可進行復試檢驗。
3)墻面基層清理。
為了保證加固砂漿與加氣塊墻面的粘結牢固,墻面清理是非常關鍵的工序,清理對象主要有砌筑砂漿舌頭灰、油污等憎水性污染物、表面浮灰及其他有害物質(zhì)。首先要用鐵鏟認真清除砌筑砂漿舌頭灰,表面憎水性污染物要用鋼絲刷徹底刮刷打毛;對于表面浮灰,則可采用高壓水沖洗。
4)澆水濕潤墻面。
該工序?qū)嶋H需分兩次完成,第一次為噴界面處理砂漿前,主要目的是使填充墻充分濕潤,確保界面砂漿上墻后不失水,迅速達到一定強度,起到良好的過渡作用;第二次為鋼筋網(wǎng)安裝后,抹底灰之前要充分澆水,主要目的是確保底層砂漿抹灰不失水,保證砂漿的強度。每次澆水要提前12 h~24 h,澆墻時不宜采用高壓急水,要緩澆多澆,確保水充分滲透到填充墻內(nèi),但也不宜澆水后立即噴漿抹灰,最佳效果為墻面潮濕但不泌水。
5)噴界面砂漿。
在第一次澆水濕潤墻面后,要采用高壓漿泵對墻面進行噴界面砂漿處理,界面砂漿由32.5水泥配108膠配制,噴漿厚度約1 mm~5 mm。表面呈凹凸不平狀,且均勻布置,并在抹灰之前充分養(yǎng)護,保證強度。
6)錨固筋設置。
錨固筋是連接填充墻與加固層的關鍵構造,分單面和雙面兩種。雙面錨固時采用φ6鋼筋穿墻成孔對拉,并在兩端設置彎鉤,整體形成∽鉤形狀,鑒于成孔穿筋可能對錨固筋形不成有效的約束,故考慮在填充墻砌筑時就可以將雙面加固的錨固筋在砂漿中預埋,這就要求砌塊高度選擇及灰縫厚度設置要合理,在預埋前應計算好錨固筋的長度。單面加固的L形φ6構造錨固筋在圖集說明中的要求是:鑿洞填M10水泥砂漿錨固,孔洞尺寸為60 mm×60 mm,深120 mm~180 mm,構造錨固筋間距為600 mm,呈梅花狀交錯布置。在實際施工中這種后置錨固筋的辦法起不到很好的錨固作用,為了保證錨固質(zhì)量,可以采用化學植筋和預制梯形混凝土塊(含錨固筋)兩種砌法。
a.化學植筋:化學植筋所用鋼筋和錨固膠的性能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植筋的錨固深度,對于砌體基材,可近似按塊材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基材規(guī)定確定,且鋼筋必須植于塊材內(nèi),不得植于灰縫。b.預制梯形混凝土錨固筋。砌筑填充墻前,做好砌塊排列,計算出為加固設錨固筋的位置,制作好預制梯形混凝土塊,將錨固筋植于預制塊中。砌筑時,在指定的砌塊上邊沿加固一側鋸出倒梯形口(外小里大),梯形裁口大小每個面均大出預制梯形混凝土1.5 cm~2 cm,砌筑時,將預制梯形混凝土塊用砂漿直接嵌入裁口之中,對錨固筋形成有效的約束。
錨固筋埋設后,要做拉拔試驗抽檢,拉力值不應小于5 kN。
7)安裝鋼筋網(wǎng)。鋼筋網(wǎng)砂漿加層加固的鋼筋選材以設計為準,一般為 φ6@200~300,φ4@120~150鋼筋網(wǎng),材質(zhì)要求:一般選用比例極限變形較小較低的鋼材:如:Q235,Q345及普通HPB235,HRB335,HRB400 等。
鋼筋網(wǎng)的制作與安裝,可以采用現(xiàn)場制作綁扎或焊接,也可采用工廠化生產(chǎn)的焊接鋼筋網(wǎng),焊縫的構造及工藝要求滿足GB 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JGJ 81-2002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guī)程,JGJ 18-2003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等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鋼筋的錨固長度La(抗震區(qū)為Lae)和搭接(抗震區(qū)為Lce)應滿足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及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鋼筋網(wǎng)的安裝不可緊貼墻面,要保持與墻面有3 mm~5 mm的間隙。
8)抹底、中、面層砂漿。在界面處理、錨固筋、鋼筋網(wǎng)安裝等工序到位后,做好隱蔽結構的驗收工作,充分澆水濕潤后,開始進行抹砂漿工序,總厚度3 cm~4 cm,抹底層砂漿的關鍵是與基層的結合及鋼筋網(wǎng)里側的砂漿飽滿,是很關鍵的工序,一般厚度為5 mm~8 mm左右;中層砂漿厚度為8 mm;抹面層砂漿的厚度一般為10 mm~15 mm,要充分壓實趕光,砂漿的配比宜選擇M10水泥砂漿,也可采用1∶2或1∶2.5水泥砂漿,選用礦渣32.5號水泥、中粗砂。加固砂漿在鋼筋網(wǎng)外側的厚度應不小于15 mm,滿足鋼筋保護層的需求,否則可能會因鋼筋網(wǎng)銹蝕引起墻面的污染,會很難根治。
砂漿面層也可采用噴射法施工。
9)養(yǎng)護及成品保護。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完畢,要充分澆水養(yǎng)護,確保不裂縫、空鼓、起砂。
鋼筋網(wǎng)砂漿加固是提高填充墻整體性的抗震加固措施,目的是在發(fā)生地震災害時,人流走道兩側填充墻不坍塌散落或延緩坍塌散落時間,給逃生的人留下足夠逃逸空面和通道,這種方法無疑對于已建成的建筑物二次加固是非常有效適用的,但對于新建建筑物使用這種方法是否經(jīng)濟合理,值得進一步探討,我們擬采用在同一部位用鋼筋混凝土直形墻與填充墻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作分析對比。
我們截取同一面墻體作為分析單元。
做法一:M5混合砂漿砌2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化學植錨固筋,φ6@200×200或φ4@120×120鋼筋網(wǎng),M10水泥砂漿面層單面加固,砂漿厚35 mm,采用03SG611標準圖集構造做法,鋼管腳手架。
做法二:200厚C20現(xiàn)澆混凝土直形墻,豎向鋼筋φ8@250,水平鋼筋φ6@300,木模板、方木支撐、鋼管腳手架。
1)經(jīng)濟分析。按2011年《山西省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13年某市《建設工程造價信息》第二期進行造價分析。
做法一造價:172元/m2(墻面垂直投影);
做法二造價:146元/m2(墻面垂直投影)。
顯然用鋼筋混凝土直形墻更經(jīng)濟。
2)質(zhì)量分析。鋼筋混凝土墻工序少,工藝簡單,結構整體性好;可以減少抹灰工序,可消除墻面抹灰空鼓、裂縫現(xiàn)象,質(zhì)量容易保證,墻體整體性好。
填充墻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工序多,工藝復雜,必須抹灰飾面,空鼓、裂縫等通病容易發(fā)生,墻體整體性不好。
3)工期分析。鋼筋混凝土墻隨主體施工,可以減少抹灰工序,節(jié)省工期,砂漿面層加固在砌筑施工后進行,必須占用一定的工期。
綜合上述對比分析結果,我們可以設想采用鋼筋混凝土墻來取代填充墻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
雖然通過經(jīng)濟技術分析比較,認為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直形墻取代填充墻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加固,但是仍然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地來探討。
1)必須尊重設計單位的意見,經(jīng)過設計計算來選擇方案。
2)考慮解決人流通道混凝土直形墻與主體結構,采取同時施工還是二次施工這一矛盾。同時施工必然要取同一混凝土強度等級,會適當提高造價;二次施工可采用不同強度等級,必須考慮直形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
3)采用鋼筋混凝土直形墻會適當加大荷載,對地基和基礎部位需加大承載力設計,會適當提高造價。
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后設計施工等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證明和解決。
[1]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S].
[2] 03SG611,磚混結構加固與修復[S].
[3] 山西長治學院新建教學樓結構施工圖說明[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