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長龍
伊春市上甘嶺區(qū)山峰林場 153032
容器是培育容器苗的最基本材料,其種類、規(guī)格與培育苗木的質量、成本密切相關。因此,在培育容器苗時應首先根據育苗樹種和造林苗木的規(guī)格要求、造林特點、經濟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合本造林地區(qū)的容器類型和規(guī)格。目前國內外使用的容器雖種類繁多,但大體可分為管狀容器、柱塞容器和可分解容器三種。
培育出高質量的容器苗是容器苗造林成功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下面詳細地介紹播種容器苗、移植容器苗和菌根化容器苗的培育技術要點。
播種容器苗是目前國內外造林中采用的主要苗木類型,由于對其研究比較深入,因此播種容器苗的培育技術比較成熟。技術要點包括八個方面:
育苗地應選擇在水源充足、通風良好、距離造林地近且運輸方便的地方。
裝填的基質需進行消毒,基質合水量應保持在10%—15%。塑料薄膜容器內基質的裝填需要壓實,不能太滿,距容器口0.5 cm為好?;|裝好后,將容器袋靠緊整齊地擺放在事先做好的育苗床上,一般在北方干旱地區(qū)以低床為好,并做好管理步道。容器袋擺放好后,周圍用土培好,最后噴水使容器內基質沉實。如果容器苗的培育不是在溫室內進行,還應注意苗床周圍的排水。
培育容器苗應選用遺傳品質和播種品種優(yōu)良的種子,并在播前進行種子消毒、催芽。發(fā)芽率高的種子可適當減少每個容器的播種量,中粒種子一般每一容器播2—5粒。播種可采取穴播和直接播種的方法,直接播種需要在種子表面均勻覆一層0.5 cm左右的砂壤土或河沙。
播后應立即澆水,以澆透為好。出苗期和幼苗生長期應做到少量多次,合理灌溉。如果溫度高而沒有遮陰網時,應增加灌溉次數,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如果條件允許,容器苗培育應選擇噴霧灌溉方式。
當幼苗出齊后,應及時進行間苗,每個容器保留1~2株。對無苗的容器,通過間苗進行補苗。需注意,補苗一定要保證根系的垂直伸展,否則會影響苗木的生長。
容器內基質的養(yǎng)分有限,苗期需要進行不斷地追肥,追肥要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則。在幼苗生長初期每周噴一次,濃度為0.2%~4%;速生期4~5天噴一次,濃度為0.6%。在幼苗初期和速生期施肥——N P K復合肥為好,生長后期一PK肥為好,這樣有利于苗木木質化,增強抗逆性。具體的施肥NPK比例要根據不同的樹種來配置。
常見的容器苗病害為立枯病,防治措施一般是在種子大量出土后,及時用波爾多液溶液(0.5%~1%)和硫酸亞鐵溶液(0.5%~1%)交替噴灑,每隔15天左右噴一次。噴后20分鐘要用清水沖洗,以防藥害。
容器苗培育期限一般為1~1.5年,但也有在培育百日苗時進行雨季造林的。
移植容器苗是指將經過選優(yōu)修剪根系后的原床裸根苗移植到容器內培育的苗木。根據移植苗木的年齡,可用于移植的苗木有芽苗、幼苗和成苗,其中成苗的移植最具代表性,培育期比較短。根據繁殖方式可分為扦插苗和實生苗。
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術要點包括九個方面:
應根據造林對苗木的質量要求確定移入容器內的苗木培育技術和規(guī)格。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容器一般應選擇塑料薄膜容器,成本低?;|的準備要適合播種容器苗。但不同的造林地區(qū)可根據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地選擇基質的配置。
放置容器的育苗床一般寬1 m,長度隨地形而定。如果培育期短,床面培平即可。如果培育期長(半年以上),最好用木條做成高15 cm的框架,使容器與地面隔離,防止根系穿透容器扎入土壤中,影響起苗。此外還需注意排水、通氣。
對移植苗進行根系修剪,以防窩根。同時,修剪還有助于苗木根系的發(fā)達。苗木的移植以手工方式進行,一般一個工作日一人可移植500株左右。
苗木隨移隨地擺放在育苗床上。每平方米大致排列1 0 0株,不能靠得過近,防止根系相互穿入臨近的容器,不利于形成根球。
主要是灌水,灌水是根球形成的關鍵性措施。第一次灌水應充分澆透。在中后期,一般容器壁干燥到7—8成時,就需要均勻灌水,切忌在中午高溫時灌水。移植容器苗一般不進行追肥,因為容器苗過分伸長是不必要的。如果苗木長勢不好,可考慮適當追肥。
一般苗木移植到容器中培育3-4個月后,基本能形成良好的根團,就可出圃。出圃前停止灌水,使苗木呈半干狀態(tài),以利于包裝和運輸。
苗木的運輸最好用卡車裝運,運輸過程中和上下搬運時需防止根團松散。
主要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一般在造林時,用小筐肩背苗箱或手提苗箱進行造林。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時也可將薄膜撕去,然后再植苗。如果運到造林地的容器苗當天栽不完,苗木要注意保存,防止雨淋和日曬。
菌根化容器育苗技術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容器苗質量和苗木的抗性,增強容器苗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容器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長量。
菌根化容器苗培育的技術要點包括四個方面:培育基質的選擇;培育基質的消毒;接種技術;苗期管理。
[1]劉勇等著.苗木質量調控理論與技術[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