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安,汪學富
(1.旬陽縣雙河鎮(zhèn)農業(yè)綜合站,陜西旬陽 725731;2.旬陽縣林技中心,陜西旬陽 725700)
側柏又稱香柏、柏樹,是喜光樹種,但幼苗和幼樹都耐庇蔭,對溫度和土壤條件適應范圍廣,既適宜在深厚肥沃土壤中生長,也能適應干薄坡地,它具有耐干旱,怕水淹的特點,是陜南山區(qū)綠化種植,治理荒山,改良林地的優(yōu)良樹種之一。
要選擇在生長良好、發(fā)育健壯、樹形豐滿、無病蟲害,林齡在20~30年的母樹上采種。
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采種期,在球果由青綠色變?yōu)辄S綠色,果鱗微裂時,即可采摘。
將球果在場上涼曬2~3d,待果鱗裂開后,對果鱗進行拍打,使種子脫落出來。再進行篩選、清除果鱗雜物和秕籽,陰干后進行包裝。
(1)側柏苗圃地宜選擇排水良好,地勢平坦,便于耕作和灌溉的地塊;因受條件限制可選擇在山腳下陽光好的梯坎地上,要避開迎風口。
(2)選擇土壤結構疏松,透水透氣性能好的沙質地,育苗地要深耕細耙。
(3)避開病蟲害,對苗圃地附近大樹病蟲害嚴重的地方不宜選用。
(4)修筑灌溉渠道與挖掘排水溝,有利于苗圃地在干旱時能灌溉,在雨澇時能及時排水。
(5)施足底肥,采取深翻土地,深度25cm 左右,結合深翻地,每667 m2施農家肥2 500~5 000kg。
(6)土壤消毒,結合深翻土地每667m2苗圃施入石灰15kg。
(1)種子消毒:播種前浸種可以消除種子攜帶的病菌,采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取出密封0.5h后,用清水沖洗數次,陰干播種。也可以用多菌靈拌種,防止幼苗立枯病。
(2)種子催芽:播種前為使種子發(fā)芽迅速、整齊、生長健壯。常用側柏種子催芽的方法是:將經過消毒處理的種子,用溫水浸種24h。將種子撈出,按種子體積2倍的細沙拌均勻,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為準,裝進木箱中放置在室內熱處理,種沙溫度保持在12~15℃,每日翻動2~3次,并適當噴灑溫水保濕,以促進種子萌發(fā)。待大粒種子有1/3裂口時,即可播種。
側柏生長緩慢,適于春播,為延長苗木的生長期,應依據本地天氣條件適期早播為宜,一般選擇3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種。每667m2播種量為10kg左右。播種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苗床播種:一般苗床長10~15m,床面寬1m,床高15cm,將種子用細沙或草木灰拌勻,均勻地撒播在苗床上,撒播產苗量高,但通氣透光差,不便于管理。
(2)條播:一般條距10~25cm,溝深3~5 cm,把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條播通風透光好,出苗后便于管理,苗木生長好。
苗圃地管理是從苗木出土后至移植前的苗地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遮蔭:在幼苗期為降低地面高溫和陽光的直射,防止幼苗造成日灼時,采取的降溫措施。其方法是使用遮陽網或用杉樹枝葉在苗床上覆蓋遮蔭。
(2)間苗定苗:間苗應尊循適時間苗、留優(yōu)去劣、分布均勻、合理定苗的原則,根據苗木長勢情況及時間去雙株苗、弱苗、病蟲害苗和傷苗。間苗間隔時間一般為15~20d,當幼苗高3~5cm 時進行第2次間苗,最后一次間苗為定苗。定苗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50株左右,每667m2產苗量可達10萬株。
(3)中耕除草:幼苗及時中耕可疏松土壤,增加保水能力,加速根系的生長發(fā)育;除草可以減少病蟲害和雜草吸收土壤養(yǎng)分。目前可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學藥劑除草兩種方式,用25%除草醚1∶250倍溶液進行土壤處理,可消滅部分雜草,出苗后人工松土除草。
(4)灌溉:在幼苗生長期要合理灌溉,以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苗木速生期為6月中、下旬,根據當地氣侯條件的需要,適當增多灌溉次數,根據墑情每10~15d灌溉1次,每次以透墑為準。在雨后減少澆灌,并應注意排水防澇,做到內不積水,外不侵水。
(5)苗地施肥:苗期追肥是在苗木生長期施肥,一般可采用人糞尿或化學肥料(如:尿素、碳酸氫銨、過磷酸鈣)。一般苗木生長期可追肥2~5次,第1次追肥需在幼苗出土30d左右進行,以后每間隔15d左右再追施1次,至8月中旬停止迫肥,每667m2使用化學肥料量為尿素3~8kg、碳酸氫銨5~10kg、過磷酸鈣8~15kg,最后一次追肥應使用過磷酸鈣,能促進入冬前的苗木根系木質化。也可用人糞尿追施。每次追肥后必須及時澆水沖洗,防燒傷苗木。
(6)苗木防寒:為減少寒冷、大風等氣侯對苗木的損害,采用結凍前的土壤覆蓋或樹枝稻草覆蓋,抵卸風寒霜凍。
苗木移植是培育大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能夠使苗木規(guī)格均衡整齊,促進根系發(fā)達完整,培養(yǎng)出姿態(tài)優(yōu)美的苗木。側柏苗木一般是2年出圃,培養(yǎng)大苗,需經多年多次移植,才能培養(yǎng)成根系發(fā)達、冠形優(yōu)美的大苗。株行距以生長2~3年樹冠接近郁閉為度,第1次移植采用株行距20cm×40cm;第2次移植采用株行距30cm×60cm 為宜。移植后根據墑情及時灌溉并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等措施進行管理,苗木出圃是根據栽植的需要而定,在移植過程中應注意冬季休眠期的修剪整形。
側柏在低山或中山,海拔1 000 m 以下的陽坡、半陽坡山地均可造林;土地條件既可選擇有較厚土層也可在土層薄而干燥的山坡上造林,但土薄山坡要提高整地質量。
土地整理是按造林的需求,結合山坡地形和土壤條件進行,為了滿足樹木生長發(fā)育的基本條件,同時注意地形地貌的美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清雜:清除地面雜草刺棘,砍去雜灌,刨出枯樹根,清除可移動的障礙物。
(2)修筑梯坎:根據山地地形,選土層較厚的地帶,修水平帶狀梯坎,對梯坎內的土壤進行深翻,應翻深度50cm,整地要有一定斜度,以有利于排水。
(3)挖魚鱗坑:在土層薄的荒山地帶,采取挖魚鱗狀的坑,坑深60~80cm,培土50~60cm,起到培殖土層厚度,保護根系,增加營養(yǎng)的作用。
(4)施肥:結合深翻和培土多施有機肥。
(1)栽植方法:為樹木迅速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春、秋兩季均可栽植,栽樹時間是根據土壤水分條件而定。具體方法是,春、秋季造林用2年生苗木栽植易成話,最好乘墑栽樹,做到隨起苗隨栽樹。適當栽深,培土壓實,栽后將苗尖向東南壓彎,上部覆土10cm 左右壓實,待枝葉開始轉綠時去土舒展樹苗。
(2)合理密度:側柏造林株行距為2 m×1.5 m 或1.7m×2.5m,以每667m2栽150~200株為宜。
(3)樹種混合造林:適合與側柏混交的樹種有松樹、刺槐等樹種,可結合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特性,在不同地山地條件下分別采用行、帶混交模式,松樹、刺槐與側柏混交,不僅有利于側柏的早期郁閉,而且能發(fā)揮二者的固氮作用,促進側柏生長。
(1)除草:幼林撫育必須及時除草,當年應除草3次,以后每年2次連續(xù)3~4年,直至幼林生長旺盛能壓住雜草時才可停止除草。
(2)整形修剪:側柏易萌生側枝,根據樹齡進行整形修剪,幼樹以整形為主,對側枝修剪,確定樹形。一般造林5年后開始修剪,以后每3年修剪1次為宜。
(3)病蟲害防治:側柏的病蟲害主要有毛蟲、大蚜蟲、葉凋病、葉枯病等病蟲害。防治方法多樣,根據病蟲情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農業(yè)防治。加強林地管理,適時修剪和伐除,集中燒毀,并可在幼蟲大發(fā)生時進行人工捕捉;二是物理防治。根據成蟲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三是生物防治。根據不同時期病蟲情況,在少量發(fā)生時盡量用物理防治,注意保護天敵,以敵治蟲,例如釋放寄生蜂等方法;四是化學防治。毛蟲幼蟲密度較大時,人工噴灑25%滅幼脲3號,1∶1 500倍液可防治幼蟲;大蚜蟲嚴重時,噴施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或20%康福多濃可溶劑5 000倍液防治;葉凋病嚴重時可噴灑1∶100的波爾多液預防和噴施1∶500倍40%多菌靈液防治。
陜南林業(yè)產業(yè)要依靠自然資源條件,因地制宜進行合理地規(guī)劃設計、土地整地,將荒山荒坡以及經濟價值低微的灌木林進行改造,嚴格按照樹木栽培技術要求施工,科學地混交樹種,并進行科學地養(yǎng)護管理,實現山地綠化、自然景觀、山林價值的真正體現。通過辦企業(yè),生產加工,開發(fā)新產品,創(chuàng)造其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地發(fā)揮山區(qū)林業(yè)綜合的功能效益作用。
[1] 田偉政,崔愛萍.園林樹木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王潤珍,王麗君,王海榮.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