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壽林
(上海市寶山區(qū)月浦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200942)
芥藍,別名白花芥藍,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薹為產(chǎn)品,幼苗及葉片也可食用。芥藍的花薹是我國著名的特產(chǎn)蔬菜之一,起源于中國的南方,主產(chǎn)區(qū)在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等省區(qū),沿海及北方大城市郊區(qū)也有少量栽培。近年來,我鎮(zhèn)大面積種植,經(jīng)濟效益較好,現(xiàn)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選擇抗病、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并根據(jù)種植季節(jié)選擇適宜品種。本地區(qū)周年栽培,春季播種選用香港白花芥藍、香菇芥藍等早熟品種,夏季選用四季芥藍,秋季播種選中遲花芥藍、遲八零芥藍等中晚熟品種。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每667m2用種量250~300g。育苗地應選擇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整地時多施腐熟有機肥。上海地區(qū),夏季栽培于4月中旬~6月下旬播種育苗,秋季栽培于7月上旬~10月下旬播種育苗,春季栽培于11月上旬~翌年2月中旬播種育苗。苗期保持育苗畦濕潤,施用速效肥2~3次,在2片真葉以后進行間苗,避免幼苗過密徒長成細弱苗。壯苗標準:苗齡25~35d,長有5片真葉,生長良好,莖粗壯,葉面積較大。不宜用小老苗。
選用保肥保水的壤土地塊,精細整地,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三元復合肥50kg,翻入土壤混合均勻,整細耙平,土粒打細。一般筑平畦,夏季栽培筑小高畦。
移栽前1d下午,苗床澆1次透水,以便于次日挖苗。早熟種定植行株距為25cm×20cm,中熟種為30cm×22cm,晚熟種為30cm×30cm,保護地種植密度可適當減小。定植最好在晴天傍晚進行,隨拔隨種,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與畦面平或稍低1cm為好。苗栽好后,隨即澆水,以恢復長勢。
根據(jù)溫濕度情況及時澆緩苗水,緩苗后葉簇生長期適當控制澆水。菜薹形成期和采收期,增加澆水次數(shù),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逝c追肥并重,隨水追肥,一般緩苗后3~4d追施少量氮肥;現(xiàn)蕾抽薹時每667m2施速效性肥料15kg;主薹采收后,為促進側薹生長,應重施追肥2~3次,每667m2施復合肥20kg,并經(jīng)常澆水。
芥藍前期生長較慢,株行間易生雜草,應及時中耕除草。隨著植株生長,莖由細變粗,基部較細,上部較大,形成頭重腳輕,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肥。
選用無病種子及抗病優(yōu)良品種;培育無病蟲害壯苗,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注意排灌水,防止土壤干旱和積水;清潔田園,加強除草,降低田間病蟲源數(shù)量。
保護地栽培采用黃板誘殺、防蟲網(wǎng)等措施;大面積露地栽培可采用殺蟲燈、性誘劑等誘殺害蟲。
芥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腐病、菌核病和軟腐病。霜霉病可用68.75%氟菌·霜霉威600~800倍液或52.5%噁酮·霜脲氰20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可用40%嘧霉胺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1000倍液噴霧防治,黑腐病和軟腐病可用20%噻菌銅1500~20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連防3次。
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和蚜蟲等。菜青蟲和小菜蛾可選用10%多殺霉素懸浮劑3000倍液、2.5%多殺霉素1000倍液、22%氰氟蟲腙60~80mL/667m2、10%蟲螨腈 1500 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1000倍液、15%茚蟲威3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選用奧綠一號1000倍液、甜核·蘇云金桿菌1500倍液、10%蟲螨腈1500倍液、150g/L茚蟲威乳油3500倍液等噴霧防治。蚜蟲可選用40%啶蟲脒 8~10g/667m2或 25%噻蟲嗪 2500~3000倍液防治。
當主花薹高度與葉片高度相同,花蕾欲開而未開時,即齊口花時及時采收。優(yōu)質(zhì)菜薹的標準:薹莖較粗嫩,節(jié)間較疏,薹葉細嫩而少。出口東南亞芥藍的采收標準要求較嚴格,菜薹橫徑1.5cm、長13cm,花蕾未開放,無病蟲斑。收割后修理整齊。
主薹采收時,在植株基部5~7葉節(jié)處稍斜切下,并修平菜薹切口,碼放整齊。側菜薹采收則在薹基部1~2葉節(jié)處切取。采收工作應于晴天上午進行。
芥藍較耐貯運,采收后如需長途運輸應放于筐內(nèi),在1~3℃恒溫、96%相對濕度室內(nèi)進行預冷,24h后便可用泡沫塑料箱包裝運輸,或貯存于1℃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