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亮,李盼曉
(1.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縉云分校,浙江 縉云 321400;2.縉云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浙江 縉云 321400)
隨著遠程教育條件的成熟和現(xiàn)代人對終身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理解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通過電大深造的方式來提升自我價值.同時,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廣泛運用帶動了信息技術本身及其周邊技術的研究與學習風潮,這其中也包括電大學員們對計算機的學習熱情.而電大計算機教學活動的增加在豐富教學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包括校本教研在內的一系列教學質量提升手法再度成為教育界及相關人士的關注要點.
盡管一直以來外界對于校本教研的定義存在爭議,但不少觀點認為,校本教研的空間范圍應當規(guī)范在學校以內.介于學員這一重要教學參與方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特點,常規(guī)定義下的校本教研對于廣播電視大學來說是難以實現(xiàn)的.那么,廣播電視大學的校本教研工作該如何展開呢.筆者認為,對校本教研概念的把握應當緊靠其本質,教研工作的展開只要符合下列特點就是對校本教研核心精神的尊重:首先,從目的上來說,校本教育旨在促進本校的教學改革;其次,展開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要力量來自于本校師資;第三,對于校本教研的研究靈感集中出于本校的教學實踐;最后,與其它院校的校本教研一樣,電大的校本教研也必須圍繞著科學的研究程序展開.
與其它學科一樣,電大計算機的校本教研也要首先明確其研究定位,精確的定位有利于研究本身屬性特征的確定和中間研究辦法的改進.從目的上來說,電大計算機的校本教研旨在于解決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實困難,因而屬于立足于實際問題解決類型的研究.具體而言,電大計算機校本教研還應當明確以下定位:
(1)屬于應用型研究
所謂應用型研究,它是相對于基礎型研究而言的.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基礎性研究它更接近為一種理論研究,它的研究目的在于充實某個學科的理論體系,很可能并不產生實際操作上的結論.而應用型研究的話,它之所以被發(fā)起,就是因為存在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故而應用型研究對理論體系的豐富傾向較小,更注重于對出臺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辦法.但是,這兩種類型的研究也并非完全沒有聯(lián)系,具體來說,任何的應用性研究都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而理論研究的成果也往往離不開應用實踐的檢驗.具體到廣播電視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它的校本教研動機就產生于教學實踐,進行校本教研的原因就是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具體、特定的問題,因而電大計算機校本教研屬于應用型研究,在教研過程中應當特別注重對潛在問題的發(fā)掘和典型問題的收集,研究所得出的方法最講求的也是實效性.
(2)屬于現(xiàn)場型研究
從研究過程所采用的方式來看,包括校本教研在內的一切教育研究,其分類不外乎兩種,一是書齋型研究,二是現(xiàn)場型研究.書齋型研究,顧名思義,它是一種主要依賴于文獻資料而展開的教育研究手段.研究者查閱文獻,擷取信息,再將這些信息進行再加工和整理,最終得到新的研究成果.這種研究方式的特點就在于,它脫離了研究信息產生的源頭,與研究對象的實踐情況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長處則在對現(xiàn)有信息的整合性強、信息潛在的容量較大,并且往往更為客觀.現(xiàn)場型研究則離不開對研究對象實踐現(xiàn)場的信息觀察,像許多學科的校本教研往往都發(fā)生在教學活動展開的第一現(xiàn)場.盡管現(xiàn)場型研究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參考文獻資料,但它的主要研究信息還是來自于教學活動的實踐現(xiàn)場.這種方式下得到的都是一手信息,并且在可靠性與實效性上都更有保障.顯然電大計算機的校本教研屬于現(xiàn)場型教育研究,不但研究必須圍繞著當下電大計算機學科的遠程教學實際展開,由于現(xiàn)場型研究善于從研究對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故而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感.
(3)屬于中微觀研究
從研究視野上來區(qū)分的話,教育研究可以分為三類,即宏觀、中觀、微觀型研究.其中后兩者并沒有太嚴格的界限,常常被一并提及,主要用于與宏觀研究的區(qū)分.通常,廣播電視大學在各類教學活動中與外部社會保持著廣泛的信息交往,但這種交往最終都會內化成學校教學的常規(guī)信息.同時,由于電大計算機校本教研的研究素材、研究力量都集中來源于本校范圍內,研究成果也多用于本校的教學改革,宏觀視野的涉及與參與并不多,故而可以將其大致定位于中微觀型研究.
(1)建設高水準師資隊伍
教師不但是校本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它的研究對象之一.校本教研活動展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促進教師們深入地了解自身的教學方法與風格并從中反省出問題所在.一種經典的教育心理學觀點認為,教師們不但要盡心做好課程教育等傳統(tǒng)教育理念所認為的教師本職,更應當具備一種批判的眼光,用于全面系統(tǒng)地審視自己的教學參與方式.這一點與校本教研的部分理念不謀而合.可見校本教研的展開有利于遠程教育執(zhí)教人員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及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校本教研通常以團隊協(xié)作的形式展開,中堅力量來源于校內師資,不但研究成果是教師們通力合作的結果,研究過程也凝結了老師們的個人智慧與心血商議,是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真實寫照.所以說,不論是從教師個人角度來看,還是從院校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來講,校本教研都是推動其進步的重要途徑.
(2)提升教學品質
對教學品質的提升是校本教研展開的本質動機,而這一點對于電大計算機學科教學而言尤甚.這是因為:第一,相對于普通院校而言,廣播電視大學對于大多數(shù)學員來說是不必然選擇.良好的教學品質是電大維持生源、保證發(fā)展的關鍵所在.第二,同樣不同于其它院校,廣播電視大學的學員們參與電大遠程教學的動機是更加實際的.所以電大設置的學科專業(yè)往往都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特點,像本文中所談及的計算機學科即是如此.一般學員們參加這些學科的電大教學都很在意它的崗位實用性和電大類學科的有效詮釋能力.從上述兩點就已經不難看出電大校本教研的必要性.此外,通常校本教研還有一項重要內容與提升教學電大的辦學品質息息相關,那就是人員培訓.不少教師及其它電大工作人員的進階學習都發(fā)生在校本教研時期,這對于提升電大綜合競爭力的積極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3)促進學校自身的進一步發(fā)展
電大的生存與發(fā)展與其自身實力密不可分.簡單地說,一所院校的實力可以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硬實力,也就是過硬的辦學配置.硬實力的強化主要依賴于辦學資金的投入,并且資金投入情況下院校硬實力的增長幾乎是絕對的,并不需要過多人力思考.故而真正考驗一所院校,特別是廣播電視大學能否真正成長起來的,是這所院校的軟實力,也就是它的服務能力.電大服務能力的提升在于其服務理念與管理水平的完善,一切有利于廣播電視大學服務能力提升的手法都值得關注與研究,這其中就包括校本教研.如上文中已經言及的,許多有利于強化院校軟實力的舉措,比如課程觀察、教學方法研究以及教師培訓,都發(fā)生在校本教研期間.故而它在穩(wěn)定院校軟實力水平,促進院校進一步發(fā)展的問題上成效顯著.
(1)強化教師群體的學習與培訓
教師的學習與培訓是校本教研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強化教師的執(zhí)教水平、進一步保證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學科的教學質量,故而必須貫穿于校本教研的整個過程中.同時,考慮到計算機理論教學的抽象性和技能教學的高操作性,計算機專業(yè)的校本教研、計算機學科執(zhí)教老師的學習與培訓必須緊緊圍繞著“如何選擇教學內容”和“如何清楚傳達教學內容核心精神”兩大難點展開.同時,電大計算機校本教研還需要深入地研究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電大計算機專業(yè)遠程教育校本教研的特殊性,二是電大學員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這種差異性對教學本身的影響.前者在前文中已經略有論述,但是不論第一點還是第二點,對這兩問題的研究都要求教師們具備足夠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精神,問題重新回歸到電大軟實力與教師水平的關系上.它明確指出不論是校本教研的成效性,還是電大計算機教學品質的進一步保證,都必須緊抓教師素質不放松.介于此,加緊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群體培訓與學習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重視對教師教學感受的研究
之所以要重視對教師教學感受的研究,其原因在于:如上文中提到的,校本教研的展開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教師的反省精神.那么這種反省源自于哪里呢,答案是具體的教學經驗和現(xiàn)實的教學感受.與其它所有類型的教學一樣,對于電大計算機的遠程教學,教師們一般都有著一個大致流程,在踐行這個流程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計劃之外的現(xiàn)實問題,而這些都是很好的反思素材.不論是課前準備與教學實際的矛盾,還是教學進程與教學現(xiàn)實節(jié)奏的不和諧,都是教學反思的對象,也是校本教研中的經常性要研究到的問題.
(3)善用課例研究法
課例研究法針對的是某些典型的具體教學問題,采用的是教師隊伍集體研討的操作方式.先由老師們各自進行教學設計,展示、研討、修訂后再決定出最佳方案用于教學共享.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們還可以保留對共享方案模版的修改權,以便適應自己遇到的特定性教學狀況.課例研究法在校本教研中運用的最大好處在于它能夠充分領會校本教研致力于快速解決具體現(xiàn)實問題的根本精神,繼而以一種不斷跟進的方式,較為徹底地解決某些教學問題.或者,即便問題沒能在一次課例研究過程中得到妥善解決,教研組仍然能夠保留它們進行下一輪課例研究的機會,隨著教學經驗的充實,它們最終得到妥善的解決可能性非常大.
(4)端正教研態(tài)度,杜絕形式主義
對校本教研價值認識的不夠是導致教師校本教研態(tài)度不端正的主要原因.而不重視校本教研的教師們往往也意識不到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的研究價值,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除了部分教師的個人態(tài)度問題之外,很多廣播電視大學在處理包括計算機專業(yè)在內的諸多學科的校本教研問題時都太過于形式化,也影響了校本教研的成效.比如很多電大計算機教研組組織的校本教研只有少數(shù)老師參與,體現(xiàn)不出校本教研活動的團體協(xié)作性,得出的教研成果也非常微薄.或者有些廣播電視大學雖然聚集起了主要教師力量進行校本教研,但研究的對象卻只是某單個老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將老師們的教學經歷匯集到一起來,自然體現(xiàn)不出群體的智慧和力量.而就計算機本身來說,它是一門集理論性與技能性為一體的學科,故而對教師們的要求也是相應的.在過于形式化的情況下,教師們在參與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工作本性缺少嚴肅性而態(tài)度馬虎,造成教學研究過于傾向于理論或者技術二者中的某一方,或者忽視了校本教研應有的交流合作精神.
[1]徐潔.教研組開展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4).
[2]覃勁松,秦貴平,覃章成.校本教研需要向名校學習什么[J].教學與管理,2011,(1).
[3]劉海燕.校本教研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育探索,2012,(7).
[4]牟彧多.在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校本教研”的作用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