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鳳
(海南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海南 ???570228)
根據(jù)布勒的語言功能理論,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將文本劃分為表達(dá)型、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并指出譯者必須根據(jù)文本的語言功能有針對性地采用相應(yīng)的翻譯方法。他提出,翻譯表達(dá)型文本時,要遵循“作者第一 ”的原則,忠實地翻譯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保留原作中帶有作者個人風(fēng)格“印記”的獨特搭配、創(chuàng)造性比喻 、新奇的句型等,往往語義翻譯法為主;翻譯信息型和呼喚型文本時應(yīng)遵循“真實性第一”和“讀者第一”的原則,注重信息的準(zhǔn)確性及語言的可讀性,將讀者及其反應(yīng)作為核心,力求通順易懂,往往采用交際翻譯法。
旅游資料是一種對外宣傳資料,目的在于通過向旅游者介紹目的地的特色旅游資源、吸引感染旅游者、增添旅游樂趣,并加深其對目的地歷史、地理、文化的了解。受漢語寫作習(xí)慣的影響,漢語旅游資料往往融作者的思想感情于情與景的描寫中,大多通過各種修辭手段使其語言生動、文筆優(yōu)美、用詞凝練、音韻和諧,從而增強表達(dá)效果、引起旅游者的情感共鳴,因此,根據(jù)紐馬克的劃分,漢語旅游資料從整體上來說兼有這三種文本的特點,同時具有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和審美功能。為實現(xiàn)旅游文本的審美功能,漢語旅游資料經(jīng)常使用的修辭手段有對偶、排比、擬人、比喻、反復(fù)等。翻譯漢語旅游資料時尤其要注意這些修辭手法的處理,尋求最佳的翻譯方法,從而不僅準(zhǔn)確地傳遞了原文的語言信息,同時盡可能地在譯文語言中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美。袁曉寧提出翻譯中在語言表達(dá)層面采用“以目的語為依歸”、在文化層面采用“以我為準(zhǔn)”的“二元共存”的翻譯策略。譯者在處理漢語旅游資料中的修辭手段時,應(yīng)在傳遞原文信息的基礎(chǔ)上,充分考慮譯入語讀者的期待值、領(lǐng)悟能力和接受程度,從而使原文本與譯文本達(dá)到功能目的的對等。下文將通過具體實例分析漢語旅游資料為實現(xiàn)其審美功能而常用的幾種修辭手段并探討其英譯技巧。
對偶的主要作用是借助整齊對稱的形式與協(xié)調(diào)勻稱的音節(jié),把相對、相似的兩部分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使之彼此補充、互相映襯,從而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加深讀者印象。對偶有“嚴(yán)對”和“寬對”之分,“嚴(yán)對”嚴(yán)格要求字?jǐn)?shù)相等、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一樣、意義相關(guān),而且還要講究出句與對句的平仄相對、沒有重復(fù)的字,讀來音韻和諧。實際上這樣的“嚴(yán)對”要在譯文中達(dá)到同樣的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英文譯文雖然偶能巧妙地傳遞原文的信息,卻往往難以實現(xiàn)原文的音韻美。而“寬對”一般只要求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相關(guān),不十分講究詞性和平仄,字面也可以重復(fù),這在旅游資料中非常常見,翻譯也相對容易,只要用相似的結(jié)構(gòu)表達(dá)出原文的形象語義就不失為好的譯本。如:
1)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媚。
Hills become alive with rivers for company;
Rivers become charming when flowing under hills.
對偶句的翻譯也可采用交際翻譯法,即拋棄原文的結(jié)構(gòu)形式,用平鋪直敘的手法將原文的意義敘述出來。如:
2)這里展出的近百幅水彩畫,既有畫壇大師的精制佳構(gòu),也有后起之秀的神來之筆。
Here on display are close to 100 water-color paintings that embrace the creative wisdom of master-h(huán)ands and boast the magical,bold brush of promising young artists.
由于漢語本身的構(gòu)詞或組句方式,有時部分對偶句不加以解釋就難以為英語讀者所理解,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對偶句,若采用語義翻譯法直譯或意譯其中的名詞詞組,國外讀者看了就會不知所云,很難引起像漢語讀者類似的情感聯(lián)想,必須對其意境輔以適當(dāng)?shù)慕忉屨f明。
排比也是漢語旅游資料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景物描寫中的排比往往能通過句式的平衡與語音的和諧來強調(diào)重要信息、表達(dá)強烈感情,增強語言氣勢,從而加深讀者印象。如:“在黃山之顛看云海,更是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忽隱忽現(xiàn),虛無縹緲,有如仙境。”用四字短語的排比形式描繪黃山的云海,語句整齊,節(jié)奏明快,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黃山美景的贊美之情。再如:
3)它(黃山)集中國名山絕勝之大全,兼收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衡山的煙云、廬山的飛瀑、雁蕩山的怪石、峨眉山的清涼,因而豐資獨具。
Its beauty is unique in that it blends the features of almost all the other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such as the amazing grandeur of Mount Tai,the awfulsteepness of Mount Hua,the misty clouds of Mount Heng,the torrential water falls of Mount Lu,the grotesque rocks of the Yandang Mountain,and the shy recesses of Mount Emei.
譯文不僅保留了原文排比的修辭,并將原文中用來描述名山大岳的不同詞性或結(jié)構(gòu)的短語全轉(zhuǎn)換成“形容詞+名詞”結(jié)構(gòu),信息傳遞準(zhǔn)確明晰,更在譯文中再現(xiàn)了原文優(yōu)美的語言。
有時由于英漢語言之間的差異,譯文雖然也同樣使用了排比修辭,但無法保留原文的句子平衡與節(jié)奏感,這在傳達(dá)了原文意境而又無法同時完整保留其形象的情況下仍不失為好的譯文,如:
4)瞿塘峽,挺拔峻峭,天下雄踞;巫峽,蒼翠欲滴,幽深秀麗;西陵峽,灘險流急,峰奇石怪。
Qutang Gorge is famous for its magnificent precipices which form a colossal,nearly perfectgate over the river.Wuxia Gorge,with soaring fascinating mountain peaks rising from the riverbanks,is severed and secluded,and presents a panorama of lovely scenery.Xiling Gorge is well-known for its numerous hidden rocks and perilous shoals.
上例中漢語原文采用結(jié)構(gòu)完全一樣的排比句來描寫這三峽的奇特景觀,而譯文的排比各組成部分不像原文對稱嚴(yán)格,使用不同句型結(jié)構(gòu)的排比(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描寫瞿塘峽的風(fēng)光、帶分詞的介詞短語描寫巫峽景觀、簡單句再現(xiàn)西陵峽的景與物),以譯入語讀者所能接受的語言準(zhǔn)確再現(xiàn)了意蘊豐富的三峽美景。
排比也可以用非排比句的形式進(jìn)行翻譯,即充分利用英語的篇章特點,巧妙地將原文信息進(jìn)行整合,不僅能準(zhǔn)確傳遞原文信息,也能提高譯文在英語讀者中的可接受程度。
擬人的使用可使景物描寫具有靈性,更加逼真,將讀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致關(guān)聯(lián)或轉(zhuǎn)移并融入到景致中去,給讀者或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很好地實現(xiàn)了旅游資料的呼喚功能。漢語旅游資料中的擬人大都可直接在英譯文中用相同的擬人形象表達(dá),使譯文獲得與原文一樣的生動效果。
5)大王峰的形狀如同一位頭戴紗帽的大王端坐在云端。
The shape of King Peak looks like a king sitting on the clouds with a black hat.
漢語旅游資料常用具體、熟悉而形象的事物來喻景,有時還賦予其人類的思想感情,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紐馬克在《翻譯教程》中提出“比喻連系著語言的表達(dá)功能和審美功能,它通過語言中的形象連系著語言的外部事實與人的大腦世界”,并指出比喻作為語言表達(dá)功能和審美功能的體現(xiàn)元素,在翻譯時應(yīng)予以保留。漢語旅游資料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有,在喻體對普通英語讀者并不陌生的情況下,原文中的明喻、暗喻一般可以都可直譯。如:
6)瀑布的水聲,如同怒吼的巨獸,數(shù)里外的村莊都能聽見。
The cataract sounds like a howling beast,which could be heard far away.
若原文喻體帶有明顯的民族、地域或文化色彩,且不為譯入語讀者所熟悉時,一般采用交際翻譯法,即使用譯入語讀者熟悉的喻體來替代、類比原文的喻體或直接闡釋原文的比喻意義等方法來達(dá)到有效傳遞信息的目的。如在介紹三峽美景的旅游資料中有這樣一句話“舟的前方駕著一柄長舵,形如關(guān)云長的青龍偃月刀”。若譯成 “… is shaped like the sword in the traditional Peking Opera used by Guan Yu,ageneral of the State of Shu in the Three Kingdom Period”即使譯文為提高可讀性而改變了原文的比喻形式,并對“關(guān)云長的青龍偃月刀”的歷史及出處都加以解釋,對于不熟悉京劇及關(guān)羽的西方讀者甚至部分國內(nèi)讀者而言,仍難以想象出“青龍偃月刀”的具體喻意。此處若借用譯語讀者所熟悉的形象,譯為“…is shaped like the knife on the Westerner’s dinner table”,無疑會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并使譯語讀者印象更為深刻。同時由于此句中原文作者的目的是形象性地描述“長舵”的形狀而非重點介紹京劇中的關(guān)羽,故譯文雖損失了原文的文化涵義,卻不影響對于原文中最重要的信息的準(zhǔn)確傳遞,相反,若對京劇文化信息的詳細(xì)加以介紹就不僅轉(zhuǎn)移了讀者的注意力,甚至難以為譯入語讀者所理解。
反復(fù)在漢語旅游資料中不乏其例,其運用不僅能突出某項信息,還能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和諧美。漢語原文中詞的反復(fù)在英語中經(jīng)常用一個概括性詞語或同義、同源詞語來翻譯,如:
7)上?!磳⒔ǔ蓢H商業(yè)中心、國際貿(mào)易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
The city of Shanghai…… will develop into 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trade and financial center.
另外,漢語旅游宣傳還常使用同義重復(fù)來增強語勢,使語義更為明確、表達(dá)更為生動。而英語的表達(dá)習(xí)慣則經(jīng)常運用替代、省略或變化等方式使語言更加簡練。翻譯時要根據(jù)英語行文特點,提高譯文的可接受性以及譯文在譯語讀者心中的審美感,就應(yīng)該避免重復(fù),以免譯文羅嗦累贅甚至單調(diào)乏味,如下例中劃線部分同一語言單位“湖”和“洞”的重復(fù)在譯文中用總結(jié)性的語言“displaying an intricatenet work of caves and lakes”來描述,從而語義更加明確,讀者對于所描寫的景物的整體感觀更為清晰,可接受性更強。
8)令人稱奇的是,湖上有一些小島,島上又有溶洞,而洞中竟然又有陰河、小湖,真是湖上有洞,洞中有湖,湖洞相連。
It is marvelous that the lake contains islet which have karst caves which contains subterranean streams and small lakes,displaying an intricatenet work of caves and lakes.
修辭是英漢兩種語言的旅游資料中都常采用的語言表達(dá)手段,這是與旅游資料文本的本身語言功能密切相關(guān)的。為達(dá)到最好的翻譯效果,漢語旅游資料的英譯中對于不同的修辭手段有不同的翻譯技巧,而且即使是同一種修辭,在不同語境中根據(jù)不同文本的翻譯要求,其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譯者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靈活采用各種翻譯技巧,盡可能地在傳遞原文信息內(nèi)容的同時充分體現(xiàn)出譯文的語言美感,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旅游資料的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和審美功能。
[1]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袁曉寧.論外宣英譯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國翻譯,2013,(1):93~97.
[3]陸乃圣,金穎穎.英語導(dǎo)游詞實用教程[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01.
[4]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商友敬(著),汪磊(譯).名勝古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文澗,高清芳.中國旅游精華[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3.
[7]周平.海南旅游指南[M].??冢汉D铣霭嫔?,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