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在我國的大專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的教學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不僅是對于學生語法,詞匯,長難句的綜合檢驗,也是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近年來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guān)注。作為大專院校的學生,考慮到其文化成績較差,英語基礎(chǔ)較弱等特點。因而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閱讀的興趣成為了大專院校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英語閱讀的學習上有所建樹,短時間的努力是顯然不夠的,它需要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斷的練習和鞏固。為此,本文從發(fā)現(xiàn)當前大專院校中英語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出發(fā),來闡述其中激活學生學習好大專英語閱讀的措施。
在現(xiàn)有的大專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中,還是沿襲著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的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課上被動接受的模式。整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是老師在講,聽不見學生學習英語的任何聲音。反而是老師的英語口語和思維得到了不斷強化。這明顯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在西方,課堂大多都尊崇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常常是課堂的主角。而英語閱讀又是一門以西方文化的縮影為主要內(nèi)容的學科,其骨子里必然要求我們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來進行,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生搬硬套在英語閱讀的學習上是不行的。
在大專的英語閱讀課上,學生學習英語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而是為了追逐所謂的英語四六級的過關(guān)率,高分等。這種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態(tài)度嚴重阻礙了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將應(yīng)試的理念納入到大專的學習中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行為。學生在結(jié)束考試之后沒有能夠獲取英語閱讀學習的好習慣和興趣。在沒有考試壓力的時候,就會自我放松和懈怠,英語閱讀又回到了原來的水平。
閱讀課程的教學范圍主要集中在課本上的一小部分的文章中,沒有適當向課外閱讀進行擴展,思維的發(fā)展受到限制,學生潛在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因而由閱讀范圍狹窄帶來的單詞量也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大專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手法單一落后是突出的矛盾之一。老師通常采用的手法就是在對于文章進行簡略翻譯,對于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揣摩作者的用意和情感并沒有進行過多涉及。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比較膚淺的階段,沒有認識到文章的內(nèi)涵。
在學生的英語閱讀課上,過分依賴于字典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學生每遇到一個生詞的時候,就翻閱相關(guān)的查詞工具。不僅使得學生的閱讀效率大大下降,還使得學生正常的邏輯思維被打亂,沒法按照先前的思路進行閱讀。有些情況下,還會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比如說其中的某些長難句,如果逐字逐句地通過查閱翻譯來理解,難免會產(chǎn)生歧義,這是我們在教學中要極力避免的一個現(xiàn)象。
有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專的學習還在沿用以往初高中小學的應(yīng)試教育的方式顯然已經(jīng)不合時宜。挖掘?qū)W生內(nèi)心中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成為了提升大專閱讀的關(guān)鍵所在。我們應(yīng)該在分析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chǔ)上,由淺入深,給學生制定出一套適用的學習方案,讓他們在英語閱讀的學習中真正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
其次,就是可以用如今常用的多媒體技術(shù)來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由于英語閱讀多數(shù)是講述一個小故事,而這些小故事近年來有的被翻拍成影視作品,這就為提升英語閱讀的時效性提供了可能。此時,可以將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相關(guān)的影視作品中去,由于影視作品的篇幅有限,不能夠完全反映出原文的全貌,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起之后必然會回到英語原文中繼續(xù)閱讀。
第三,也可以挖掘英語閱讀中的一些風趣幽默的背景知識。簡述關(guān)于某一俚語的起源來增加閱讀課堂的氣氛,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了一種想讀和愛讀的好習慣。
除了激發(fā)起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興趣之外,給學生樹立一個英語閱讀的好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在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生單詞會一個接一個出現(xiàn),這對于其中英語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這種挫敗感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而此時作為老師我們應(yīng)該就這一問題進行正確地指導,比如可以適當?shù)亻_展一些猜詞環(huán)節(jié)。教會學生在面對生詞時,不要感到畏難,要明白生詞是可以通過其自身帶有的特定詞綴,或者在周圍上下文的意思中推斷出來的。
另外,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也要有所革新。以往簡單的原文翻譯法已經(jīng)顯得不適用。要將學生從英語閱讀的表面向深層次方向進行延伸。因此,可以在閱讀課上加大對于原作者的背景介紹,可以推薦該作者寫的同類書籍給學生。也可以以任務(wù)型教學法的形式,讓學生課后去寫一篇有關(guān)該作者的小綜述。學生對于原文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
對于大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在英語閱讀中,在思維上對于文章把握住一定的整體性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取得一定的進步之后,往往將學習的精力集中到一些不常見,毫無研究和推敲價值的字眼上,喜歡鉆牛角尖。常常因小失大,到頭來得不償失,水平不見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趨勢。而閱讀的整體性要求我們對于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不要將時間耗費在那些細枝末節(jié),沒有價值的內(nèi)容之上。要在閱讀中有一個瞻前顧后的思想,明白前面已經(jīng)讀了什么,當前正在讀的是什么,兩者之間有一個怎樣的聯(lián)系,作者是怎樣在文章中闡述自己的觀點的,論據(jù)有哪些等。當然這里并不是強調(diào)就可以忽略細節(jié),事關(guān)全文線索的細節(jié)部分,還是要仔細來閱讀的。這樣下來不僅學生的閱讀速度上去了,還能夠在閱讀之后將文章簡要地敘述出來,真正達到英語閱讀的要求。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這在英語閱讀中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眾所周知,中西方不僅在生活習性上,也在意識形態(tài),即思維上存在著顯著的區(qū)別。比如,我國的學者大多認為在文章中直接給出文章的主題是不合適的。與直抒胸臆相反,我們的表達方式大多比較含蓄,會在一篇文章的開頭花大量的時間來直接或間接闡述和主題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直到最后才來一個畫龍點睛,給讀者揭開一個“廬山真面目”。但是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卻恰好相反。在表述時,喜歡在文章的開頭或段首表達出主題,然后再敘述應(yīng)有的結(jié)果和原因,并認為這是一種最富有人性化和責任感的做法。在英語閱讀中可以看到其中鮮明的先概括主題,后引出實例來論證,最后表明自身態(tài)度的做法。因而在大專的英語閱讀中,我們也應(yīng)該尊崇這一條思路,改變自身原有的思維方式,更好地貼近于作者的邏輯來理解文章。
加強英語閱讀的強化訓練,就是要使得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個老師所布置的工作量,從完成量的好壞來考察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這樣長期下去學生必然會對于每一篇英語閱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完成的質(zhì)量也會有一個穩(wěn)步的提升。為此,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作為閱讀材料,選擇課文段落進行閱讀理解訓練;也可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訂閱ChinaDaily、《21世紀報》,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及獲得各方面的信息;還可以開展英語課外活動,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同學之間互通信息,取長補短。
綜上所述,在大專的英語閱讀中,我們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將發(fā)掘?qū)W生的學習興趣,實行一個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握閱讀的整體性,增加學習的邏輯思維,閱讀強化等納入其中。只有這樣我國大專英語閱讀教學的時效性才能夠提高,學生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獲。
[1]王雯清.提高大專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閱讀課的效率——應(yīng)用文化比較方法介紹機[J].考試周刊,2010,(13):89
[2]鄧春梅.淺析提高大專院校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方法[J].內(nèi)江科技.2012,(11):78-79
[3]王文婧.大學英語閱讀中猜詞策略培訓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碩士論文,2009
[4]楊兆明.交互式閱讀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D].上海:上海大學,2006
[5]曹志華.銜接、圖示和語篇結(jié)構(gòu)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綜合運用[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