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張婷/上海市建平中學教師
建平中學校園文化活動的思想性、豐富性、層次性,通過德育課程的主題化、系列化、精品化予以充分體現(xiàn)。在德育內(nèi)容上,從單一的學校德育,向豐富多樣真實復雜的社會德育轉(zhuǎn)變;在德育形式上,從側(cè)重靜態(tài)的道德知識教育,向注重實效、靈活多樣、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動態(tài)教育轉(zhuǎn)變。
主題化:每一個活動我們都精心設計主題,以建平“國慶通宵”活動為例,每年的大主題設計都契合國家、學校的背景,并精心策劃與之緊密結(jié)合、各具特色的分項主題。如,2009年大主題為“建平,和祖國共成長”,結(jié)合各年級特點,又專題打造“成長系列”:高一年級——“建平, 我來了”;高二年級——“建平‘榜’單”;高三年級——“建平人的光榮與夢想”。
系列化:指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德育課程進行了重新梳理,將特色活動德育課程梳理為六個系列,具體表現(xiàn)為:
儀式典禮系列:國慶通宵、升旗儀式、開學結(jié)業(yè)典禮、入團儀式、成人儀式、畢業(yè)典禮、團學代會等;
社會實踐系列:學軍、學農(nóng)、南京行、團支部志愿者活動、班級主題值周等;
感恩教育系列:“感動建平、學生心目中最滿意教師”的評選等;
班集體文化建設系列:主題班會評比、星級教室評比、黑板報評比、五月歌會等;
文藝體育系列:雙周藝術專場、藝術明星、金球賽歌會、戲劇節(jié)、新年音樂會、體育節(jié)等;
4S德育課程系列:社團文化節(jié)、科技人文講座、科技節(jié)、模塊課程展示、青年黨?!凹t色之旅”等。
精品化:指精磨細作,精心策劃每個主題活動,從策劃到宣傳,從組織到協(xié)調(diào),從布置任務到落實檢查,每一步都要扎扎實實,事先要有詳細的執(zhí)行計劃。同時每項活動也要注意相互銜接,善于利用已有的資源,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每年9月30日,180余位教職工堅守崗位,通宵達旦,14個小時內(nèi)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活動:主題班會、班級主題館、狂歡風情秀、大型文藝晚會、社團活動、愛心義拍義賣、金秋賽歌會和美食街等多種樣式,綜合打造屬于建平人的“嘉年華”。所有建平人,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校友,只要生命中曾與建平有關,都會在這一天這一時刻想到“建平”兩個字,都會情不自禁地聚攏在建平園。
南京行始于20世紀90年代,旨在培養(yǎng)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如《凝聚血淚的建筑——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研究》這一課題,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建設提出了“開放年齡應有限制,小學生還看不懂”、“標語設置、死難者資料不能詳觀”等七條合理化建議,對紀念館管理工作很有啟示作用。這樣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的人文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情懷。
在建平園,每位學生將參加兩次主題值周,通過參與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前往浦東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一個中午的“感悟生命,愛心互助”志愿服務等工作,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勞動,提升主人翁的責任感。值周主題的選取可以是給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發(fā)展提出建議或批評,給學校各項活動出謀劃策,參與監(jiān)督學校管理與發(fā)展,也可以是討論熱點話題,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