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燦輝(山東省東平縣第三實驗小學 山東 泰安 271500)
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特的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以自我為中心”,不管什么人不能違背他個人意愿。也就是在特殊的年代孩子形成了特殊的心理。這也就為學校和家長形成了難題。在學校中如何改善孩子的素質,是學校教師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課題。
在各課教學中體育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其社會適應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具體表現(xiàn)在合作和競爭意識的加強,交往能力的改善。所以,體育課對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體育課上,總有一部分學生對某項活動甘心落后,怯于競爭。如在“跳山羊”教學中,有些學生不敢跳或跳起時不敢分腿,結果動作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必要環(huán)節(jié)的指導與保護,給學生灌輸“我一定能行”的競爭欲望,爭取一次成功,有了成功的體驗后,讓他繼續(xù)做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為止,使學生樹立起“只要勇敢的去做,照樣能做好”的意識。
體育教材中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一項比賽。課堂中,為增加比賽的激烈性和競爭性,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性別、體質、技術等方面的差異,采取“讓距賽”、“讓分賽”等方法,使比賽在“人為公平”的基礎上進行,使一些從未嘗到過成功的學生,體驗一下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敢打敢拼的競爭意識。
競爭的結果總是與勝敗相關。體育運動鼓勵人追求勝利,也培養(yǎng)人不怕失敗和承受失敗,對于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具有重要意義?,F(xiàn)代物質生活的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保護,造成了青少年經不起挫折。美國心理衛(wèi)生專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這就是從小對競爭失敗的承受力低,長大后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
現(xiàn)在有一大批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一帆風順的。學校里、家里都是在老師和家長們的表揚聲中、呵護聲中長大的,他們對競爭的承受力更要低于同齡人。競爭的重要意義還在于競爭過程中參與者得到的各種心理體驗與心理學調整,特別是在緊張、落后的情況下,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的鍛煉與提高。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比賽中失敗的學生,要有重點的進行個別教育,首先要對他們的努力加以肯定,鼓其斗志,明白“別人為什么能勝”,“我為什么會敗”,從中取長補短,以求更大的進步。
當今的時代是充滿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于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一般都是小組合作或是小團體合作。讓學生在這種"協(xié)力合作"的氛圍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激發(fā)合作的興趣。體育本身就是競爭,為小團體而奮斗,學生之間會緊密配合,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并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了解和友誼。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幫助,分享小團體成功的喜悅,從而找到了自身價值,增強了信心,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模式其實是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群體之間的競爭,將個人的目標轉化為群體的目標,使小組成員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如在教學“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鼓勵學生去理解怎樣將球扔得遠,然后與其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展開討論,各抒已見,實現(xiàn)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最后教師對各小組探討的結果進行評比:看哪組學生對“原地側向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悟”得透。使小組的合作成員有了共同認可的目標而達成共識:群體的成功就是個人的成功。并在此基礎上群體保持團結一致,始終如一,共同進步。
總之,讓學生明白:現(xiàn)在的時代,是一個個人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的時代;是一個勇者勝、弱者下的時代。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把競爭與協(xié)作意識遷移到教育教學中去,教育學生要敢于競爭、善于合作,使競爭與合作并進,真正使學生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適應社會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