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高曉妹
(安徽醫(y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
大學生是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特殊社會群體,社會各界對他們的期望值很高,將之譽為天之驕子,他們的一舉一動更是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假期生活猶能體現(xiàn)當今大學生的整體風貌。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暑假應當是他們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積累社會經驗的重要時期。但當前大學生暑假生活狀態(tài)到底怎樣呢?2004 年,葉濤[1]在對大學生假期生活進行調查后認為“大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初步信念、目標和興趣,在假期能夠接近自己的目標或是培養(yǎng)興趣,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行,耐心做事、靜心思考、適時調整、保持心境,基本是一個充實愉快的假期”。8 年過去了,大學生群體還像當初那樣勤勉努力嗎?這從他們暑假生活狀態(tài)的組成或可看出一些端倪。為此,筆者在某高校隨機選取209 名大二學生對其2011~2012 學年暑假生活進行調查。這些大二學生不像大三、大四學生那樣有考研和找工作等壓力,因此,通過對他們暑假生活狀態(tài)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大學生群體暑期的生活和思想狀態(tài),探討影響大學生暑假生活質量的部分相關因素,為高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建設性的建議,為提升大學生暑假生活質量提供參考。[2]
1.調查對象。研究樣本選自合肥某高校某學院2011 級大二學生209 名,其中男生119 名,女生90 名。
2.調查方法。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法,根據(jù)該學院各個專業(yè)的學生人數(shù),按比例在不同專業(yè)隨機抽取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個人特征信息、家庭經濟狀況、暑假生活滿意度、充實度以及暑假生活狀態(tài)的組成、暑假打工的意愿、影響暑假打工的相關影響因素等,共計選擇題15 項,其中多選題為1 項,單選題14 項。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填寫,當場發(fā)放,填寫后當場收回。本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9 份,收回有效問卷197 份,有效率為94.3%,其中男生108 名,女生89 名。
3.統(tǒng)計方法。采用Epidata3.1 軟件錄入基本數(shù)據(jù),然后使用SPSS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
1.大學生暑假生活狀態(tài)整體分析。通過對197名大學生暑假生活滿意度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選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的學生分別占7.6%、65.5%,選擇“不是很滿意”、“很不滿意”的學生分別占24.9%和2.0%。這表明超過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暑假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約有1/4 的同學對自己的暑假生活不滿意。然而,這些大學生對暑假生活充實度卻滿意度較低,只有63.5%;36.5%的學生表示自己的暑假生活過得不充實。
2.大學生暑假生活狀態(tài)組成。對于大學生暑假生活狀態(tài)的研究,調查問卷設計了“請問您的暑假生活主要組成是什么?”的多選題,并提供“休閑娛樂”、“打工”、“學駕駛”、“學習”、“社會實踐”、“其他”等六個選擇項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休閑娛樂”、“打工”、“學駕駛”是大學生暑假最主要的活動。選擇“學習”和“社會實踐”的學生分別占10.7%和6.6%。然而通過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13 名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有12 名為學校選拔的2012 年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成員,也就是說只有1 名同學通過個人的努力參加了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3.影響大學生暑期打工的原因。打工和社會實踐一樣均可使大學生增長見識、積累社會經驗,是在校大學生走出象牙塔開闊眼界的重要途徑之一。統(tǒng)計資料表明,197 名大學生在暑假均有打工的意愿,然而在這197 名大學生中,只有25.9%的學生打工成功,并且在兩個多月的假期中他們的打工時間很少有超過1 個月的。為此,調查問卷設計了“請問影響您暑假打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單選題來探究相關影響因素。在設置的六個選項中,選擇“打工太辛苦”、“沒有門路”、“家庭經濟好”三個選項的人數(shù)最多,分別占總人數(shù)的27.9%、26.9%和20.8%,選擇“學習”和“擔心上當受騙”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11.7%、9.6%,“其他”占3.1%。
1.大學生暑假生活滿意度和充實度分析。統(tǒng)計表明對暑假生活覺得滿意和充實的大學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3.1%和63.5%。滿意度和充實度不同似乎有點矛盾,其實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由于大學生平時學習忙,生活比較辛苦,在暑假回到家里休閑娛樂或外出旅游,放松身心,緩解了在校的疲勞,并且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支配,可以去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而他們對暑假生活比較滿意。但缺乏自制力的他們,可能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不再像在校期間那樣每天刻苦學習,以至于在學習壓力下精神上過得不是很豐富,當他們回首整個暑假時覺得沒有學到什么,因而充實度比滿意度低。
2.大學生暑假生活組成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休閑娛樂”是大多數(shù)大學生暑假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休閑娛樂”外,“打工”在大學生暑假生活中排在第2 位,但是僅僅只占所有人數(shù)的1/4左右。這說明多數(shù)大學生雖然具有打工的意愿,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未能充分實現(xiàn)。在暑假中選擇“學習”的大學生占10.7%,說明他們對課業(yè)學習更為重視,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暑假學駕駛的大學生占17.3%,表明這部分同學思想較為活躍,具有較高的前瞻意識,從另一個側面也表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生活有著更高層次的追求。
3.影響大學生暑假打工原因分析。調查發(fā)現(xiàn),“打工太辛苦”是影響大學生暑假打工最主要的原因。這是由于當今大學生多為90 后和獨生子女,父母對其比較疼愛,為了能讓他們安心學習,多數(shù)父母具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基本上在上大學之前這些大學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因而不知生活艱辛的他們多不能承受打工的辛苦和勞累。同時家庭經濟條件好,使得一些大學生(約占20.8%)和他們的父母在生活上沒有壓力也是影響大學生暑假打工的一個重要原因。26.9%的大學生認為“沒有門路”是阻礙其暑假打工最主要的原因,這一方面與大學生長期在校學習,社會經驗不足有關,另一方面大學生打暑假工沒有工作經驗,但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多數(shù)公司和工廠不愿招收短期工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部分大學生擔心上當受騙而放棄在暑假打工。此外,一些大學生留校參加其導師的科研課題,為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他們往往也不愿選擇在暑假打工。
暑假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段走出校園,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時間,大學生應該好好珍惜這難得的就業(yè)“練兵”機會,為以后成功就業(yè)增加籌碼。在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學校和社會更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努力拓展大學生打工或社會實踐的途徑,以豐富和充實大學生的暑假生活。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對學校的建議。在傳統(tǒng)的大學管理模式中,學校側重于假期前后的粗放式管理,缺乏假期期間的細化管理。[3]為此,學校應轉變思維模式,從在校管理向假期管理進行延伸,拓展大學生的素質,為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認識、社會適應和社會實踐能力承擔起應負的責任。除了每年暑假“三下鄉(xiāng)”活動提供的有限的社會實踐崗位外,學校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積極實行學校與企業(yè)、學校與社區(qū)對接工程。在校企對接工程中,學校應選擇具有一定實力、資質的公司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打工環(huán)境,并指派專人負責,統(tǒng)一管理。同時,學校在平時應做好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在學校與社區(qū)對接工程中,學校應提前籌劃,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公益崗位或有償勞動。此外,學校還應創(chuàng)新教育和教學模式,在教學計劃中強化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把社會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以提升大學生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力。[4]
2.對社會的建議。約有36.5%的學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打工途徑,擔心上當受騙而被迫放棄在暑假打工,為此社會應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在暑假向大學生敞開懷抱。針對社會上不法中介和公司設立的職業(yè)陷阱,相關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給大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打工環(huán)境,同時應制定相應法律,將大學生的臨時打工行為納入《勞動法》的保護之中。此外,為使大學生獲取正規(guī)的暑假招聘信息,政府相關部門可組織一些適合大學生打工的公司在高校召開專門的暑期打工招聘會。通過政府和學校監(jiān)督,企業(yè)和大學生簽訂工作合同或協(xié)議,可切實保障和維護在校大學生的打工權益。[5]
3.對大學生本人的建議。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應當因怕吃苦、嫌錢少而放棄提升自己。在打工過程中,大學生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論打工還是社會實踐,大學生最好能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活動。融入專業(yè)元素的社會實踐活動不但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強化責任感、培養(yǎng)團隊意識,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大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熱愛和忠誠,拓寬專業(y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并幫助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自身價值。[6]大學生也可充分利用暑假時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創(chuàng)業(yè)活動,如創(chuàng)業(yè)設計大賽、創(chuàng)新思維展覽等,并把自己所學的創(chuàng)業(yè)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而各項實踐也需是有準備的實踐,不應是一時興起的盲目行為。[7]當然,大學生在打工或參加社會實踐時,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同時要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爭取取得他們的支持。◆
[1]葉濤.對大學生假期生活的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10(3):16~17.
[2]胡弼成.大學生暑假生活現(xiàn)狀及對策的實證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4):79~82.
[3]丘志君.淺談如何創(chuàng)新大學生假期管理工作[J].創(chuàng)新研究,2008,(4):32~34.
[4]鄧效芬.影響大學生就業(yè)因素的調查與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07,(5):104~108.
[5]張旭,徐瑛.大學生打工市場亟待規(guī)范[J].經濟與法,2011,(11):52~53.
[6]朱明,史美育.淺析專業(yè)元素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應用[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6(1):93~95.
[7]何婷英,張麗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識的調查與研究—以溫州高校大學生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7,(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