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峰
(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在當前知識信息急劇變化更新的時代,高校語文公共課教學模式改革對于廣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帶來新的變化,有其獨特的功效。在圖書館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多學科知識,供人們探求、獵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將高校語文公共課的學習與圖書館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高校語文公共課老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以下將結合大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求對高校語文公共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具體的闡述。
很久以來,語文教學基本是教師面對眾多學生,依次完成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講解,其間添加師生談話或一問一答,最后做一個課堂小結。高校語文公共課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一直都是扮演著指揮者和灌輸者的角色,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狀態(tài),有一學一,照樣學樣,不能很好地將知識消化吸收,并在生活實踐中發(fā)揮出作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整體知識框架的形成,但是卻忽視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使學生形成“接受——記憶——再現(xiàn)”的思維定勢。如果不能及時改變這種教學狀態(tài),學生后面會越學越枯燥,不能很好地把握各個細節(jié)的知識點。更有甚者,這種一灌到底的教學方式導致部分學生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學生在課堂上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腦筋變得死板、愚鈍。這就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根本缺陷。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多地應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他們有主人翁的意識,激發(fā)學習主動性,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介紹、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打開一扇通往知識世界的窗戶,這種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有重要作用,更符合《高校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匯集地,其作用正是為包含高校語文公共課在內的所有學科學習提供相關信息資源,以有限的教學內容為中心點,向更廣的知識面進行輻射、發(fā)散,從而建立起一張可以無限擴大的知識網(wǎng)絡,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授課內容以外的知識。
高校語文公共課的內容不只是文學知識,也包括了人文、哲學、溝通表達、應用寫作等諸多學科方面的內容,學生除了對教材內容的知識有所了解外,還要對與該教材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有一定的掌握。圖書館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挖掘出更好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教學中各種知識的背景資料,這樣更有利于加深理解。
當前大學生以90后為主要群體,在閱讀信息的選擇和接受方面,口味十分博雜。在教學中如何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以有限的授課形式發(fā)揮最好、最大的教學效果,是高校各種公共課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以文學作品的學習來說,圖書館收藏的書籍包括各種高校語文公共課課本知識中的文學作品和名著,并且書中都附有對這些名著的賞析,大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圖書館中的各種信息資源來充實和完善,閱讀各種與教材相關的書目,能夠幫助高校語文公共課教學彌補一些知識點。高校語文課需要學生掌握足夠的信息量才能對文學著作的內涵理解到一定的深度。圖書館更是為文學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資源和條件,方便教師和學生在圖書館內進行資料收集和匯總。
仍以文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條件,讓學生在圖書館的館藏書籍中查找出一些關于文學作品的背景知識,如作者的生平,寫作的背景及同一時期相關的作品有哪些等等,通過對原著的閱讀,更能加深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閱讀能力,學生通過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包括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針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資源的搜集和整理,教師也可以通過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課外學習的情況,從而有效地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利用圖書館的相關資源進行自我學習。
教師在進行高校語文公共課教學時,可以挑選一篇作品,旨在通過此次學習,讓學生接觸世界級文學大師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尊重多樣文化的意識,養(yǎng)成博采眾家之長、兼容并包的學習風格。通過指導學生正確地使用圖書館,可以讓學生對作者的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同時將該作者的同類作品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在那個時期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內心世界,對理解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心智的成熟,讓學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在進行高校語文公共課文學作品學習時,要時刻把握一點,就是運用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正確的信息來理解作品。這就需要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把握書本上的知識點,課外的背景知識也需要廣泛地搜集與整理,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作品的內涵及創(chuàng)作的思路,在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提供可借鑒的意義。作為高校語文公共課教師,除了書本上的知識點需要完整無缺地教給學生外,還需要輔以具體文獻供參閱,充分利用圖書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高??梢蚤_設相關的歷史文獻查閱的專題,幫助學生如何從書本轉移到信息化資源中,通過圖書館的電子資源,不僅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所學知識的相關資源,還可以提高學生檢索資料的水平。當前大學生僅關注課堂知識的學習,在課外讀物的選擇方面很少主動尋找和閱讀與課文知識相關的文學作品,他們在課外閱讀時也很少去聯(lián)系、深化課堂內的知識,這需要教師發(fā)揮有效引導和監(jiān)督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要有學習文學作品的動力和興趣,理解一部作品的內涵正是探索式學習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具備廣泛的閱讀功底和查閱資料的能力。
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園網(wǎng)絡,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圖書館資源和高校語文公共課課堂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通過課堂內的知識和圖書館信息資源結合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對圖書館相關的文學作品資料進行現(xiàn)場講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還能補充課外知識,讓學生對文學作品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1]何鋒兵.大學語文中的情感教育——人文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4):87-88.
[2]鄭璀宇.論大學語文對于公安院校人文素質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與職業(yè),2009,(2):102-103.
[3]梁錦麗.淺談對大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華章,2011,(18):176-177.
[4]李玉華.“大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電力教育,2010,(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