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璐
新聞采訪是電視新聞制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新聞素材的收集和新聞節(jié)目的呈現(xiàn)。新聞采訪的技巧把握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的制作水平,進而影響收視效果和節(jié)目口碑。新聞作為一種輿論工具,不僅要以高質量的作品吸引受眾,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能夠堅持群眾路線,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準確及時地傳達到群眾中去,另一方面,新聞媒體還是社會的減壓閥,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反映民眾的意見和利益訴求。好的新聞媒體能夠充分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以公正、獨立的輿論態(tài)度和立場來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而這就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新聞采訪入手,在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職業(yè)修養(yǎng)的基礎上,不斷結合實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采訪策略,提高電視新聞質量。
提問是新聞記者采訪中運用的最常用和最基礎的采訪手段,所以提問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著新聞采訪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在諸多電視新聞中,卻常常出現(xiàn)一些脫離新聞現(xiàn)場讓人不知所云的提問。這一方面與記者缺乏采訪經(jīng)驗和技巧有關,忽略了從新聞現(xiàn)場的情況出發(fā),盲目的照搬事先準備的采訪提綱,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及時有效的調整,使得提問脫離新聞現(xiàn)場,不能準確的反映新聞事件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是因為記者不能及時與被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這往往與記者缺少事先溝通有關,對采訪對象的采訪顯得突兀不堪。例如,之前央視新聞以“你幸福嗎?”為采訪問題,很多采訪對象的回答顯然沒有理解問題,所以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電視新聞采訪有其一般規(guī)律,這為記者進行采訪提供了基本的依據(jù),在長期的工作中,記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但也養(yǎng)成了一些程式化的不良習慣,經(jīng)常問一些常規(guī)性的意義、設想、預期等的問題,而不能結合不同采訪事物或采訪對象做積極有效的調整,使得整個采訪過程落入俗套,缺乏創(chuàng)新和吸引力,將采訪的效果大打折扣。
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其背景和反映的問題往往涉及多個方面,具有復雜性和獨特性,要深入事件內部才能全面、客觀的展現(xiàn)新聞事件,這就要求記者不要浮于事件表面,不能僅憑一方面的采訪對象的一面之詞,而是要從新聞事件多角度出發(fā),廣泛收集不同采訪對象的觀點和看法。對于一些調查性新聞報道,被采訪對象往往存在戒備心理,不愿意傾訴或者刻意的回避問題。記者在采訪中就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尋找突破口,以易于接近被采訪對象的問題切入,在取信于被采訪對象后,再深入展開采訪,同時,盡量與被采訪對象多方展開對話,達到挖掘事件真相的效果。好的新聞采訪不能能夠從被采訪對象中獲得有效信息,而且能夠刺激被采訪對象的傾訴欲,在與記者的積極互動中展開,達到好的采訪效果。
被采訪對象被帶入采訪環(huán)境中往往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記者或主持人是主,被采訪對象是客,記者采訪與主人接待客人有異曲同工之妙,主人既要平易近人又不失身份,新聞記者或主持人既要親近采訪對象又要主導采訪方向。記者或主持人在采訪、訪談中可以適當?shù)慕柚w語言,輔助表達,增強與被采訪對象、嘉賓的溝通感,帶動現(xiàn)場氣氛,增強采訪過程的互動性,拉近兩者的距離,讓采訪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和氣氛下進行。
新聞作品要實現(xiàn)好的表達效果還要注意把握好采訪的節(jié)奏和鏡頭的切換。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中注意把握與被采訪對象聊天時的節(jié)點,既不能是采訪對象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也不能是記者問了很多很長的問題,采訪對象用“是”“否”這樣的簡單詞語回答,就無法實現(xiàn)溝通的效果,使得采訪效果大打折扣。在前期的采訪中要以溝通為主,不要盲目的把問題全盤拋給被采訪對象,而是在溝通和傾聽的基礎上,盡快找到被采訪對象與新聞事件的主要關聯(lián)點,然后順勢切入把握關鍵問題。同時,記者不要把主動權轉移到被采訪對象手中,而是作為采訪節(jié)奏和談話方向的把握者,有效引導被采訪對象圍繞新聞事件展開,提高采訪效率。
電視新聞采訪與廣播、平面不盡相同,它還涉及鏡頭語言與記者的配合效果,在目前的很多電視新聞中,尤其是會議新聞、時政新聞,往往采用類似、重復的表達方式和鏡頭語言,不能滿足受眾對新聞“新”的訴求,類似的報道看的厭倦和審美疲勞,收不到好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創(chuàng)新報道視角,優(yōu)化邏輯思維,以突破傳統(tǒng)老套的敘事手段來展現(xiàn)新聞事件,對于冗長的會議新聞進行精確提煉,對于常規(guī)新聞能夠走出就事論事的思維,從簡單的事件延展出具有普適意義的事件本質,讓受眾在新聞報道中有不同以往的收獲,從而優(yōu)化新聞報道的效果。
新聞報道的故事化,是指在新聞采訪、報道的過程中,采用對話、描寫、情景設置等方法,將事件細節(jié)中能夠刺激受眾關注,吸引受眾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這要求在進行新聞表達時突破平鋪直敘依次展開的次序或常規(guī)化操作,適當?shù)倪\用創(chuàng)作性的方法,增加新聞報道的魅力。在將新聞報道事件化,事件故事化中,要注意把握好新聞事實展現(xiàn)與客觀、獨立性之間的關系,不能違背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避免不從新聞事件實際出發(fā)濫用“故事化”的問題。新聞報道故事化實際是強調在新聞采訪報道中要注意展現(xiàn)新聞事件的細節(jié),注重刻畫新聞人物的個性,增加新聞報道的趣味性、感染力,引起受眾的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