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柱
(包頭市公路養(yǎng)護處,內蒙古 包頭 014030)
1.1.1 熱拌瀝青混合料面層,必須充分壓實,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混合料表面溫度低于50度后方可開放交通。
1.1.2 縱、橫向的施工接縫是路面的薄弱點,尤應加強初期養(yǎng)護,鏟高補低,烙平壓實,消滅縫空隙,保持平整密實。
1.2.1 層鋪法施工的瀝青表面處治路面的初期養(yǎng)護與貫入式路面的要求基本相同,因表面處治路面較薄,更應加強初期維修。
1.2.2 拌和法施工的瀝青表面處治路面的初期養(yǎng)護與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要求基本相同。更應重視早期病害的及時修理。
瀝青路面對氣溫比較敏感,應根據各地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水和溫度變化規(guī)律,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結合成功經驗,針對季節(jié)性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做好預防性保養(yǎng)和修理。
1.3.1 春季:應做好瀝青路面溫縮裂縫和其他裂縫的灌、封修理,并及時快速修補坑槽、松散和翻漿等病害。
1.3.2 夏季:氣溫較高,是瀝青路面養(yǎng)護工程施工的有利季節(jié),應抓住高溫期處治泛油、鏟除擁包、波浪,及時修復冬寒春雨期臨時修補的破損,恢復路面使用質量。
1.3.3 秋季:由高溫逐步降溫,東南沿海地區(qū)易遭臺風暴雨襲擊,東北、西北地區(qū)將受北方冷空氣活動影響,瀝青路面修理必須密切注意天氣預報,抓緊完成養(yǎng)護工程年度計劃項目,適時做好冬季病害的預防性保養(yǎng)修理,如裂縫灌封修理、凍脹松脆的防治、及時修補坑槽和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等。
1.3.4 冬季:繼續(xù)做好冬季病害的防治,做好防雪、防冰、防滑、疏阻、搶險及養(yǎng)路材料采備等工作。
瀝青路面裂縫處理,瀝青路(橋)面坑槽類維修。
瀝青路面裂縫處理主要指包括對龜裂、塊狀裂縫、縱向裂縫、橫向裂縫等病害的處理。
瀝青路(橋)面坑槽類維修包括開槽處理并鋪裝瀝青混凝土來修補路(橋)面松散類(坑槽、松散等)、變形類(沉陷、波浪擁包)及其他病害的處理。
2.2.1 裂縫不開槽處理
對于路面上出現的輕微裂縫,可不開槽直接灌注瀝青進行處理,對于縫寬在5mm以內的裂縫,首先清除縫中的雜物及灰塵,然后將稠度較低的熱瀝青灌入縫內,灌入深度約為縫深的2/3,填入干凈的石屑或粗砂搗實,最后將溢出縫外的瀝青及石屑、砂清除;對于縫寬在5mm以上的裂縫,首先除去已松動的裂縫邊緣,然后用熱拌瀝青混合料填入縫中,搗實??p內潮濕時可采用乳化瀝青混合料。
2.2.2 裂縫開槽處理
1)開槽:將開槽機的鋸片調整到適當高度,確保切入深度在1.5-2cm以內,開槽時必須沿著裂縫的走向進行切縫,槽口應保持規(guī)則形狀。
2)清槽:開槽擴縫后進行清縫處理,使用鼓風機并配合鋼絲刷把槽口內的灰塵和松散的碎料清理干凈,以提高粘結力。
3)備料:密封膠的加熱溫度控制在200℃-210℃之間,出料溫度高于180℃,溫度過高或過低均對處理效果不利。
4)灌膠:膠體灌入時控制好灌縫機的走向,在灌好第一遍的5分鐘后再進行一次找平灌縫,并使裂縫表面形成T形密封層。注意控制灌入膠體的高度,如在氣溫相對較高的季節(jié),膠體應該略高于路面(高出0.5-1毫米),氣溫低的季節(jié),膠體應該略低于路面(0.5-1毫米)。
2.3.1 網裂及坑槽:主要是由路面水損壞引起的,由于雨水沿裂縫進入瀝青面層內部,加之行車荷載的長期作用,裂縫兩側出現不同程度的網裂、沉陷。
按照“圓洞方補,斜洞正補”的原則,劃出所需修補坑槽的輪廓線,然后用切割機將坑槽范圍內的油層剔除,看基層破損情況,若基層沒有破損但存在裂縫,則先將基層表面清理干凈,然后均勻涂刷一層乳化瀝青,最后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找補至老路頂標高;若基層有破損,將破碎部分剔除,用人工、高壓空壓機清理干凈,如基層潮濕應晾干后進行施工,然后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將破損部分補齊,進行夯實。瀝青鋪筑時,應調整好松鋪系數,確保碾壓密實后的瀝青混凝土應略高于老路面,邊角要單獨壓實,并做防水處理。
2.3.2 沉陷:橋頭及涵洞兩側路基不均勻沉降引起局部路面沉陷,視沉陷量大小以及基層破損情況進行處理:沉陷量較小的路段,基層一般無明顯變形,用瀝青混凝土找平至老路標高;沉陷量較大的路段,基層變形較明顯,將油層和基層剔出后,做5cmCl5水泥混凝土+6cm瀝青混凝土至老路標高。
2.3.3 擁包:對于微小的擁包,應將擁包用機械銑刨或人工挖除。如果除去擁包后,路面不夠平整,應予以處治。對于較大的擁包,則應用機械或人工將擁包全部除去,并降低于路表面約10mm,掃盡碎屑、雜物及粉塵后熱瀝青混合料重做面層。
2.3.4 車轍:車道表面由于車輛行駛推移而產生的車轍,應將出現的面層切削或銑刨清除,然后重鋪瀝青面層。
2.3.5 波浪與搓板:路面僅有輕微的波浪或搓板,可在波谷部分噴灑瀝青,并勻撒適當料徑的礦料,找平后壓實。
波浪或搓板的波峰與波谷高差起伏較大時,應順行車方向將凸出部分銑刨削平,并低于路表面約10mm,削除部分噴灑熱瀝青,再勻撒一層粒徑不大于10mm的礦料,掃勻,找平并壓實。
2.3.6 凍脹和翻漿:因路基凍脹使路面局部或大面積隆起影響行車時,應將脹起的瀝青路面刨平,待春融后按翻漿處理的方法予以處治。
2.3.7 麻面與松散:因嵌縫料散失出現輕微麻面,瀝青面層不貧油時,可在高溫季節(jié)撒適當的嵌縫料,并用掃帚掃勻,使嵌縫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大面積麻面應噴灑稠度較高的瀝青,并撒適當粒徑的嵌縫料,應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縫料稍厚,周圍與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齊,并碾壓成型。
對于因油溫過高,瀝青老化失去沾結性而造成的松散,應將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做面層。
2.3.8 泛油:只有輕微泛油的路段,可撒上3-5mm粒徑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壓路機或控制行車碾壓。
泛油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粒徑的碎石,用壓路機碾壓,等穩(wěn)定后,再撒3-5mm粒徑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壓路機或控制行車碾壓。
2.3.9 脫皮:由于瀝青面層與上封層之間粘結不好,或初期養(yǎng)護不良引起的脫皮,應清除已脫落和已松動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層,所做封層的瀝青用量及礦料粒徑規(guī)格視封層的厚度而定。
2.3.10 啃邊:因路面邊緣瀝青面層破損而形成的啃邊應將破損的瀝青面層挖除,在接茬處涂刷適量的粘結瀝青,用瀝青混合料進行填補,再整平壓實。修補啃邊后的路面邊緣應與原路面邊緣齊順。
對公路進行科學合理地養(yǎng)護管理是公路管養(yǎng)部門的首要任務,其主要任務既要使道路的公益性得到充分保障,能夠充分滿足社會公益性的需求,也需要在管理中不斷積極探索養(yǎng)護經營的多樣化措施,由于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的主要結構物,是直接承受行車荷載和環(huán)境因素作用的結構層,在公路養(yǎng)護管理中,路面的管理養(yǎng)護是公路養(yǎng)護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1]康敬東.中國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J].建筑機械,2006(9).
[2]馮海華,廖文祥,吳爐慶.淺談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