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平頂山市公路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河南 平頂山 467000)
1.1 挖臺階
1.1.1 沿路塹縱向將高度分成不大的層次依次開挖。
1.1.2 在挖掘的過程中,測量人員及時按照圖紙要求把邊坡開挖線放好,并根據挖掘的深度指揮調整開挖線,利用機械一次做好邊坡減少人工的做坡量。
1.1.3 采用18T振動壓路機振壓8遍。
1.1.4 檢測碾壓后的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壓實度>90%)。
1.2 拋石擴寬路基
1.3 砌筑擋土墻
在此施工結束后,采用符合填筑要求的土方進行分層分段填筑。
1.3.1 按規(guī)定厚度進行攤鋪,用推土機進行攤鋪虛鋪系數(shù)為1.2-1.3。
1.3.2 平地機整平,由路中開始向道路兩側推進,如此往返三次,路基橫坡要求2%,為利于排水加大到3%-4%。
1.3.3 路基碾壓,在壓實前實測一下填料的實際含水量,在土壤的實際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正負2%-5%進行碾壓,碾壓后的強度經檢測達到設計要求。此施工結束后,我們對彎沉進行了測量,由測量結果知:施工的結果達到了要求,說明以上的施工方案強度是絕對可以得到保證的。
2.1 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適宜的材料
公路路基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在通常情況下,不能被壓實到規(guī)定的密實度和不能形成穩(wěn)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但是,由于施工單位沒有在路線公路用地范圍內作現(xiàn)場清理;其次,施工單位在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嚴,使用了不適宜材料從而造成路基下沉或塌方,以致影響路基直到路面鹼砼板破壞。
2.2 軟基處理不當
軟土地基,通常情況下指地基承載力達不到其上面的構造物要求的承載力,或雖在建筑物施工時能達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過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得地基失穩(wěn),造成構造物沉降過大或不均勻沉降以致徹底破壞建筑物的不良地基。軟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質粘土、亞粘土、亞沙土組成的地基。在工程施工中,松散沙土、沖填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及其他高壓縮性土構成的特殊地基,雖不屬于軟土范疇,但處理不當時也會給予構造物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2.3 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問題
2.3.1 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①施工單位未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的每層填料松鋪厚度控制,有時填料的松鋪厚度達60~80cm,這樣路基填方的密實度很難達到規(guī)范要求的低限值。
②路基填筑的有效寬度和超寬填筑不夠,有的部分在路基填筑完成時,才發(fā)現(xiàn)填筑寬度不夠,為達到路基的有效寬度,施工單位往往沒有按規(guī)范要求挖臺階分層填筑壓實至路基要求的寬度,而是將一些松散的土傾倒在邊坡上;用人工攤鋪拍實;這樣補上來的路基部分遠未達到密實度的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層層沖涮。
③路基填筑每層的填料未用平地機或其它平整仇械進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的地方達不到密實度要求且大量積水。
④路基施工過程中沒有按要求做成一定的橫坡度;路基施工臨時排水系統(tǒng)未做或不暢通,從而使大量的積水滲入下層路基、嚴重影響路基質量。
⑤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時,石頭塊徑過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實度達不到規(guī)范的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對路基的穩(wěn)定性造成一走的影響,直到影響路面鹼板。
2.3.2 路基防護的預防處治措施
路基的修筑改變了地層的天然平衡狀態(tài),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間,不斷受各種錯綜復雜的自然因素侵蝕,因此需要進行各種類型的防護。
預防處治措施:
(1)設計方面:
①做好地質勘探調查對路線經過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探查,尤其要對特殊路基段提供詳細的設計資料,地表不良路段,設計可考慮換土或摻白灰、水泥及鋪設土工布等措施。
②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須保證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細水及凍脹作用的影響而降低其穩(wěn)定性,按照路基設計規(guī)范要求,根據土基干濕類型及毛細水位高度,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當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時,則應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
③明確路基填料質量標準要求在各級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必須明確不同填高內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強度)及最大粒徑要求。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凍土及強膨脹土等劣質土嚴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礫(角礫)類土應優(yōu)先選作路床填料,土質較差的細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④完善路基綜合排水設計縣級以上公路工程設計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整體規(guī)劃,綜合考慮的原則進行路基縱、橫向排水設計,避免造成路基兩側長期積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載力下降面發(fā)生沉降變形。在村屯路段必須設置排水邊溝,平坡路段邊溝須設有縱坡,確保排水通暢。
⑤確保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邊坡應根據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和工程地質條件等規(guī)范確定,高填路堤必須進行路基穩(wěn)定性驗算。填方邊坡過高時,可考慮在邊坡中部加置邊坡平臺。
⑥積極采用路基綜合防護形式積極推行植物防護與硬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形式,在比較穩(wěn)定的土質邊坡采用種草、鋪設草皮、植樹等植物防護措施。巖體風化嚴重、節(jié)理發(fā)育、軟質巖石、松散碎(礫)石土的挖方邊坡以及受水流侵蝕,植物不易生長的填方邊坡可采用護面墻、砌石等工程防護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沖刷路段采用擋土墻、砌石護坡、石籠拋石等直接防護措施。
(2)施工方面:
①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順序,明確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對高填方段應優(yōu)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組織設計為龍頭,根據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合理調配人員、設備,是保證高填方路基施工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②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開工前要認真審閱設計文件,詳細了解各段的填、挖情況,地質情況,填、挖土質和調配情況,對重要地段要作重點勘察,進一步核對設計資料,發(fā)現(xiàn)設計文件中有誤及時上報業(yè)主,妥善處理。
③認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質,加強地基壓實處理,地表植被、樹根、垃圾、不良土質(鹽漬土,膨脹土等)必須予以清除,同時應加大地表的壓實密度,采用大噸位振動壓路機處置。
④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須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tǒng),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別是地基土為黃土、粘土等細粒土,在干燥狀態(tài)下(最佳含水量)結構比較強,有較強承載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將易形成翻漿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暢通尤為重要,工程監(jiān)理和施工質量自檢人員應認真監(jiān)督;其次,要嚴格選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確定前,需進行土質分析、CBR值、標準擊實等試驗,對于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強膨脹土等劣質土和CBR值、最大粒徑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則,路基填筑前還要根據設計進行施工放樣,建立半永久性的臨時水準點和坐標點并做好記錄。路基坡腳放樣一定要準確,確保路基寬度滿足設計要求。
⑤填石路基與雞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實設備進行強夯處理,或將土工隔柵(土布)水平分層布置在填石路堤內,防止或減緩細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動。
⑥路基施工必須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嚴禁路改工程中滾填,一般路段壓實度不得大于30cm,構造物兩側(橋涵頭處理)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質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種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兩層)。路基填筑須全幅填筑,一次到位,嚴禁幫寬。碾壓過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壓實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壓實度檢測每層2000m2(不足2000m2按2000m2計)不少于4點。根據不同填土類型和壓實厚度,選擇好壓實設備,對于砂礫土振動壓路機具有滾壓和振動雙重作用,效果較好。
⑦路塹施工要保證排水暢通,對上坡施工時,應注意確保坡體的穩(wěn)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現(xiàn)象發(fā)生。石方爆破盡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規(guī)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積過大,坡體失穩(wěn),機械開挖時,邊坡應配以平地機或人工修整。路床頂面如有超挖,應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進行回填,并認真碾壓,壓實度按路床項目標準進行控制。
⑧路基施工中,按照設計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場地附近的臨時排水設施,以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wěn)定狀態(tài)。路基頂面做成2%~4%橫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時排出。
⑨路基土石方施工時或完工后,應及時進行路基防護工程施工和養(yǎng)生。各類防護與加固應在穩(wěn)定的基礎或坡體施工。
(3)軟土地基處理: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建設的迅速發(fā)展,針對軟土地基,在防止路堤失穩(wěn)定、沉降觀測控制、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對處理的軟土地基用沉降速率作為鋪筑路面時間的沉降控制方法控制,使得在軟土地基上一次建成高級路面 (而不是前期鋪筑過渡路面)的關鍵技術問題得到了解決。
(4)黃土陷穴處理:黃土陷穴是黃土地區(qū)路基施工常見的病害。黃土陷穴處理范圍,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邊坡外,上側50m,下側10-20m。若陷穴傾向路基,雖在50m以外,仍應作適當處理。對串珠狀陷穴應徹底進行處治。處理時,采用灌砂、灌漿、開挖回填等措施,開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導洞、豎井和明挖等。
①灌砂法適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實整個洞穴。
②灌漿法適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較大,并離路基中線較遠的小陷穴,施工時先將陷穴出口用草袋裝土堵塞,再在陷穴頂部每隔4-5m打鉆孔作為灌漿孔,待灌好的土漿或水泥漿凝固收縮后,再在各孔作補充灌漿,一般需要重復2-3次。
③開挖回填夯實適用于各種形狀的陷穴,填料一般用就地黃土分層夯實。
④導洞和豎井適用較大、較深的洞穴,由洞內向外逐步回填夯實,在回填前,應將穴內虛土和雜物徹底清除干凈。當接近地面0.5m時,應用老黃土或新黃土,加10%的石灰拌勻回填夯實。
⑤處理好的陷穴,其上層表面均應用石灰與土比例為三比七的石灰土填筑夯實或鋪填老黃土等不透水材料加以改善。石灰土厚度應按設計嚴格執(zhí)行。如原設計末要求時,其厚度不宜小于30cm。并將流向陷穴的附近地面水引離,防止形成地表積水或水流集中產生沖刷。
以上對路基填筑中存在質量問題與處治方法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初步探討,對于具體的預防和改善措施意見還是比較統(tǒng)一,同時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要靠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xiàn)問題后多分析、多總結,結合多種預防處理措施,路基施工中壓實度、沉降、邊坡土流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路基的施工,不僅與設計、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環(huán)節(jié)有關,而且與路面形成后的使用、養(yǎng)護和管理聯(lián)系緊密。因此,要消滅路基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提高投資效益,需要設計、施工、管理各方主體各負其責,分頭把關,按照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結合工程實際,嚴格履行各自職能,相信這一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1]李明安.淺談路基工程施工的質量監(jiān)理[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