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 組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辭典》的解釋,黨的組織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根據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而規(guī)定的關于組織工作的根本方針和準則”。是“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還是“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在黨的歷史上,組織路線正確與否,給黨的事業(yè)和黨的自身建設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政治路線的同時,逐步形成了一條與之相適應的組織路線。組織路線為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服務,為實現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列寧曾深刻地指出:“無產階級除組織之外沒有別的武器?!睂M織路線的高度重視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特點。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決定在全黨建立統(tǒng)一的組織,并規(guī)定了黨的組織建設的基本原則問題,從一開始就體現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特點。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的第一個章程,詳細規(guī)定了黨員條件和入黨手續(xù)、黨的組織系統(tǒng)與結構、黨的組織原則。黨的四大提出組織問題是黨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個最重要問題,要求“擴大黨(員)的數量,實行民主的集權主義,鞏固黨的紀律”。黨的四大之后,黨員數量發(fā)展比較快。黨的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確的政治路線和建黨路線,明確提出了“組織路線”的概念,但在組織問題上過分強調干部工人化和改變工農成分比例的意義。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作了正確的探索,在著重強調思想建設的同時,要求“努力去改造黨的組織,務使黨的組織確實能擔負黨的政治任務”,提出“黨員的發(fā)展路線”,重申“支部建在連上”、嚴密黨的組織等正確舉措。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制定了黨的干部路線和政策,制定了黨員隊伍建設的正確方針。毛澤東同志在會上提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德才兼?zhèn)洹钡挠萌藰藴屎汀叭稳宋ㄙt”的干部路線。這一系列正確決定,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組織路線的確立。延安整風運動加強了黨的組織建設,端正了黨的干部路線,正確處理了歷史問題,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并進一步成熟起來。隨后召開的黨的七大,對黨的組織路線、民主集中制、干部政策、干部標準、黨員權利與責任、黨的基層組織等均作了重要規(guī)定,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鞏固政權和發(fā)展經濟的需要,我們黨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黨,進行了發(fā)展新黨員和建立新的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黨的八大提出了加強執(zhí)政黨的建設問題,號召“為提高黨員的標準而斗爭”,向全黨的干部提出更嚴格的要求。1957年4月,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進行整風運動。但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遭到嚴重破壞,大批知識分子中的黨員和干部受到錯誤打擊。此后,黨在實際工作中覺察并初步糾正了“左”的錯誤,對執(zhí)政黨建設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強調必須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建立和健全黨和國家的民主集中制,對干部和黨員的要求必須更高更嚴,要培養(yǎng)和造就革命事業(yè)接班人。但隨著“文化大革命”全面爆發(fā),黨的組織路線出現嚴重偏差,提出了“整黨建黨”的“五十字方針”。黨的九大決定取消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取消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的規(guī)定,把林彪“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zhàn)友和接班人”寫入黨章,這是完全違反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做法。這些都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對黨的建設和黨的組織路線的嚴重危害。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1979年9月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座談會,對新時期黨的組織路線作了初步概括:“黨的組織路線,就是要使黨的組織工作、干部工作能夠促進和確保四個現代化的實現,就是使我們黨的建設和干部工作去保證黨的政治路線的實現?!?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同年8月,鄧小平同志發(fā)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重要講話。這一時期,落實干部政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黨中央適時提出了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目標。黨的十二大在黨的最高領導層上初步實現了新老交替和合作,并且對黨的領導體制進行了改革。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對黨員、黨的干部和黨的基層組織均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對民主集中制作了充分、具體的規(guī)定。十二大后,按照新黨章規(guī)定,各級黨組織逐步加大了干部隊伍的管理和建設力度;進行全面整黨,純潔了黨的組織;開創(chuàng)了新老干部交替與合作的生動局面。黨的十三大強調在黨的建設上要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提出對干部實行分類管理。這一系列舉措,加強了黨的領導,推進了改革開放條件下的執(zhí)政黨建設。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黨中央按照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的要求,在十三屆六中全會上通過并頒發(fā)《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等文件,提出認真做好清查清理工作,純潔黨的組織,認真考察領導干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穩(wěn)定改革發(fā)展大局發(fā)揮了積極作用。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fā)表南方談話,強調“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诉M班子”。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等要求。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tǒng)回答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的建設問題,明確提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十五大為面向新世紀推進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強調“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要求不斷拓寬基層組織的覆蓋面,強調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8年11月后,在黨的領導干部中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此期間,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要求?!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新時期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的重大突破,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黨的十六大要求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領導層;切實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強領導集體,建設一支善于治國理政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2004年11月后,全黨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對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2008年9月,全黨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綱領性文件。2010年4月后,中央部署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圍繞這一總體要求,部署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八項基本任務,明確強調要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