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婧[集美大學文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作 者:溫婧,集美大學文學院2010級研究生,主要從事明清小說研究。
此次《紅樓夢》系列問卷調查旨在了解高校人群對《紅樓夢》中女性之熟悉、喜愛程度,以便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該問卷以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14位在職教師(男教師4人,女教師10人)與80位本科大三、大四的學生(男生10名,女生70名)問卷調查所得資料為依據(jù),對《紅樓夢》中小姐、少奶奶、姨太太以及女仆的熟悉程度進行調查并做出分析。結果表明,《紅樓夢》仍受到在職教師及大學生們的歡迎,但對原著的閱讀、認知不夠,紅學知識匱乏;對《紅樓夢》女性中的小姐、姨太太、少奶奶以及常有提及的丫鬟有所認知,但對其性格定位不準,容易混淆;對一些著筆較少的女仆仍不了解,甚至不知。
《紅樓夢》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代表,已得到世人的共識?!伴_口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之說曾在清末一時蔚然成風,然而一百年過去了,時代更迭,《紅樓夢》是否風光依舊?如今,社會文化日益多元化,影視、戲劇、報紙、雜志,甚至網絡都在吸引著人們越來越多的視線和關注,社會轉型期的浮躁虛無又使得肥皂劇和快餐文化大行其道,而經典已非每位學生案頭所必備。
就僅僅針對《紅樓夢》中女性,諸如黛玉、寶釵、王熙鳳等戲份較多的人物人們了解甚多,但對于她們每個人身上獨有的性格我們能否準確辨別?而諸如香菱、尤二姐、劉姥姥之類的,戲份雖不多,但假若缺少她們,似乎整個《紅樓夢》又顯得不完整,缺乏韻味。在當前這種背景下,在校非文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及非文學專業(yè)的在職教師究竟了解多少?就該問題,我們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
選取這樣一個群體,以大三、大四非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及已婚在職教師作為調查對象,是較有意義的。
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學生,均為師范類,他們畢業(yè)后將有一大批走向教師崗位,教書育人,播撒知識種子,而不管他們傳授哪門學科,古典文學的素養(yǎng)是每個人身上所必需的,此為本次問卷調查之考量。而80位學生,均為“90后”,從小生活在手機、網絡等現(xiàn)代通訊中,對經典究竟了解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以《紅樓夢》為代表,通過調查他們對《紅樓夢》的熟悉程度不僅可以總結過去,評估現(xiàn)狀,而且可以預測未來,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受調查的教師教育學院教師,年齡段均集中于在30歲至40歲間,考察他們對《紅樓夢》的熟悉程度也對我們今后工作有一定的啟示。
1.從考察范圍上來講,本次問卷調查覆蓋了《紅樓夢》中有名有姓且相對著墨較多的女性,涵蓋比較廣。
2.從考察視角來看,因已有人在做“釵黛”、“丫鬟”專題,所以本問卷未多提及釵黛及戲份較多的丫鬟,而將注意力轉向諸如王熙鳳、史湘云、香菱、劉姥姥等女性身上,因她們的存在使《紅樓夢》增色不少,關涉其主要情節(jié)的考察、對其性情的定位就顯得比較重要,這也是本問卷的立足之處。
教師對《紅樓夢》中女性的熟悉程度:分發(fā)20份問卷,有6位教師因“不是很熟悉”、“多年未讀《紅樓夢》”而未作答,對“紅樓女性”整體熟知程度為70%。
而學生雖每份問卷均有作答,但關涉《紅樓夢》中重要女性如湘云、王熙鳳等出錯率比較高。
在問答題中,我們設置湘云判詞并要求簡述,14位教師中,9位教師表示不理解該判詞為誰而作,占總數(shù)的64%,而剩下的5位教師,其中3位能準確說出此判詞為史湘云而作并闡述自己的理解。
80位學生中,未回答或答錯的人數(shù)為28人,占總數(shù)的35%,有人把湘云的判詞誤認為是惜春、探春甚至是王熙鳳,答案五花八門。剩下52人中,能按要求完整理解湘云判詞且說出自己見解的有24人,占46%,不到一半。作答的學生多數(shù)為福建本地生源,備戰(zhàn)高考時均接觸過《紅樓夢》,這種情形讓人堪憂。
再如,這次問卷調查中我們設置:“王熙鳳、李紈、香菱、平兒、寶釵、秦可卿這六位少婦,假如你是公公或婆婆,你會選擇誰做你的兒媳?(可多選)并簡述理由”,學生中男生10人,女生70人;教師中男教師4人,且均已婚,女教師10人。問卷中暗含有“答卷人中青年均可,但須定位身份”。言外之意,女性扮演婆婆角色,男性扮演公公角色。
問卷最終顯示,4位男性教師中,除2位未作答,其余2位均選擇李紈,而理由較多相似,皆認為李紈“溫柔賢淑,知書達理,性情淳厚,教子有方”。10位女教師中,除有3位未作答,有5位選擇平兒做兒媳,占71%,理由是平兒“可親可近,忠心耿耿,可柔可剛”。還有1位女教師選擇了香菱,認為香菱“乖巧懂事,識大體”。亦有1位女老師認為“除秦可卿、王熙鳳之外其他人均可”。
在學生群中,10位男生除有2名未作答,有3位選擇李紈做兒媳,占37.5%。理由是:“李紈性情敦厚,能從一而終,教育孩子,并能妥善處理與周遭人的關系?!币嘤?位選寶釵,理由為:“寶釵溫柔大方,善解人意,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落落大方,處事圓滑?!辈浑y看出,在不少男生心中,兒媳的絕佳人選為李紈與寶釵,也從另外一個側面折射出男生心中理想的媳婦人選。有1位選擇平兒和寶釵,認為“平兒與寶釵,均溫柔嫻熟,不死板,明大禮,識大體,懂人情世故,懂得理家,相夫教子?!?位同時選擇了3位——香菱、李紈、寶釵,未簡述,但不難看出,她們三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如“善解人意”、“聰明得體”、“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等等,這些特質使她們成為眾多男士的選擇。而我們設置的王熙鳳等卻未有人提及,也能映射出王熙鳳性情中的潑辣、心機重非男生所青睞。
70位女學生中,除有8位女生未作答,有36位選擇薛寶釵做兒媳,占作答女生人數(shù)的51%,超過一半。理由歸納如下:“寶釵知書達理,善解人意,而且通達人情世故?!苯庾x《紅樓夢》時,大多數(shù)認為她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但不得不提出在封建禮教的熏陶下,寶釵這一人物形象很符合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家長選擇兒媳的標準:對內,她可以操持家務,能夠很好地處理家人之間的關系;對外,端莊賢惠,不僅能得到他人的稱贊,而且還能幫助家里建立良好的聲譽。有15位選擇李紈做兒媳,占作答女生人數(shù)24%。她們認為,李紈是“典型的好兒媳,性格溫柔大方,對公婆孝敬。雖為一寡婦,但從一而終,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專心教育孩子,不與他人爭權奪利”,“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識大體,穩(wěn)重,尊老愛幼”。有7名女生選香菱,占作答女生數(shù)11%,其心中的香菱為“漂亮、溫順,將來不會和兒子吵架,也不會有太多叛逆情緒。但很堅強,不為困難所打倒,且上進好學,不為時代所淘汰,為家族注入新的活力。會與人相處,這樣婆媳關系、姑嫂關系也會處理得恰如其分?!蓖瑯?人選擇平兒,認為平兒“忠心事主,會來事兒,即便面對王熙鳳的淫威,她都能妥善解決,對上對下都做得極其周全?!?位女生選擇了秦可卿,占3%,認為秦可卿“溫柔善良,能夠與周遭的人好好相處,識大體,明事理”,這些皆是一個好兒媳所必備的。還有一些學生同時選擇了平兒、李紈、香菱或李紈、寶釵或平兒、李紈,她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則認為這些人物中有一面或多面為好兒媳應有,實現(xiàn)了優(yōu)化組合,從中看出當代女生對好兒媳的基本定位。亦有3位選擇了王熙鳳,占4%。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直以來大家對王熙鳳的評價不外乎“心狠手辣、女強人、手腕多且狠毒”等,但女生從婆婆的角度選擇王熙鳳,顯然不是看重她的狠毒,而是其“極具領導才能,正如其判詞中所寫‘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釵一二可齊家’。里里外外一把手,這樣的女人可以替兒子分憂解難”等,與之前相比,我們從選項可以看出女生與男生選擇兒媳的視角有些不同。
另有一題:“現(xiàn)實生活中,您希望誰來做您的閨蜜?(可多選)A.寶釵 B.黛玉 C.湘云 D.襲人 E.平兒”,在 14位參與作答的老師中,4位男教師分別有一位選擇了寶釵、黛玉,占作答男教師的25%,2位選擇湘云;10位女教師中,有2位選擇黛玉,5位同時選擇湘云和平兒,1位只選擇湘云,還有2位選擇了襲人。雖作為選擇題,未有闡發(fā),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忠心事主的平兒、性格直爽的黛玉、心無點塵的湘云、寬厚忍讓的襲人皆為女性所青睞。而在參與作答的80位學生中,我們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湘云做閨蜜,占68.75%,其次,有33位學生選擇平兒,占41.25%,選擇寶釵的占11.25%。黛玉最少,可見,較為刻薄的黛玉雖滿腹詩書,但做閨蜜并非是最佳選擇。
該問卷不僅一題帶多人,且針對一人,我們做了一些設置。為了考察對李紈的了解,我們提出問題:“李紈最傾向適合做您的什么?A.導師B.母親C.知心阿姨D.妻子”,這道題設置為單選,試圖通過答案的唯一性來探究不同人群對李紈的認知。4位男教師中,每個選項均有一人選擇,各占25%;10位女教師中,有4位選擇李紈做知心阿姨,不難看出李紈的寬厚大度。70位女生中,有40位即超過一半的人數(shù)選擇李紈做知心阿姨,再次印證上述推斷。10位男生亦有8位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單單從數(shù)字上就能看出李紈“得人心”。
而王熙鳳,作為《紅樓夢》中重要角色,也是此次調查之重點。我們共設置三題。首先從判詞來考察,答案可謂五花八門,無論教師抑或學生對王熙鳳的判詞均不熟知,且出錯率較高。又一題從旁人的角度來評價鳳姐:“‘明是一團火,暗是一把刀’出自《紅樓夢》中賈璉心腹興兒之口,興兒此話用來評價誰?”對該題,14位老師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過半的學生能對號入座。之后,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設置關涉鳳姐的情節(jié),來強化對鳳姐的考察,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緊接著,我們出一題考察對夏金桂的熟知程度。夏金桂——薛蟠之妻,出身富貴皇商家庭,從小嬌慣,養(yǎng)成了盜跖的性情,和鳳姐都為女中之能人。我們設置多選題來作答,在這些選項中,我們并未將鳳姐置于其中,只將與其迥異的晴雯、襲人等置于其中,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難度,但最終結果不容樂觀。14位教師中,女教師明顯好于男教師。80位學生中,過半選擇正確,但也有一大部分學生將晴雯的性格描寫置于金桂,看來對夏金桂的認知仍存在一定誤區(qū)。
此次問卷中,對女性的考察,我們從其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入手,如媳婦、閨蜜等,同時也穿插一些基本常識的考察,例如對一些重要人物的判詞、性格的定位,讓我們看到不管是在職教師還是學生,對《紅樓夢》的熟知已呈下滑趨勢。
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任務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紅樓夢》作為經典之經典,理應為學生案頭所必備,成為耳熟能詳之作,但現(xiàn)狀不容樂觀,所以提高人們古典文學素養(yǎng)勢在必行。
此外,本次問卷調查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交友觀、擇偶觀,從男性角度,他們仍然希望女性像襲人、香菱、平兒那樣溫柔賢惠,操持家務。而作為女性,無論身份為婆婆還是其他,也都希望兒媳婦能勤勞能干,溫順體貼。而王熙鳳,雖風光無限、能力為一般女子所不及,“裙釵一二可齊家”,但并不為男士所欣賞,給我們以深思。而做閨蜜,人們不會選擇圓滑世故的寶釵,把眼光轉向了性格直爽的湘云,這也折射出如今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學生,對好朋友的標準依舊是性格開朗,心無點塵,在困境時能拔刀相助。
最后,需說明,由于本次調查僅抽取了教師教育學院教師14位及學生80位,因此本文結論也主要在這一范圍內成立。雖然所列數(shù)據(jù)、比例有一定代表性,但在全校乃至更大的范圍內,情況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況且初次參與此類活動,經驗所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努力,待時機成熟后將會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