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洪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高校鋼琴基礎課教學條件不斷完善,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及非鋼琴表演專業(yè)已經開設數碼鋼琴集體課,并把它作為鋼琴基礎教學課程。對于學前鋼琴學生,主要目的是學習鋼琴彈奏的基本方法,熟悉鍵盤。培養(yǎng)視奏、即興配彈、簡易伴奏等實用能力,而數碼鋼琴集體課恰好能較好地滿足上述要求。
數碼鋼琴集體課是傳統(tǒng)鋼琴教學與高新科學技術相結合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的鍵盤學習課程。它以提高學生的鍵盤能力為目的,在學習鋼琴彈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同時,通過樂理、視唱、簡易和聲作曲理論、即興伴奏等教學內容的有機滲透,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和技巧,對學生進行聽覺、記憶、視奏等音樂素質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鍵盤運用能力。它既是科技進步之使然,更是教學改革要求之產物。
鋼琴集體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確定有利于培養(yǎng)學前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鋼琴彈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對鋼琴彈奏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同時,對于教程中某些不足之處我們也應給以足夠的關注,如曲目技術程度的安排應更科學、系統(tǒng)等等。我們應總結這些不足之處,綜合在教學中應該補充的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從事學前基礎音樂教育教師的專業(yè)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鋼琴彈奏技術的學習和掌握,不僅要學習鋼琴演奏,更主要的是要學會運用鋼琴的演奏、伴奏、彈唱、合奏等形式來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
在鋼琴集體課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其教學重點:
1.綜合性。學前鋼琴集體課教學應注重集鋼琴彈奏基本技術、音樂基本理論、音樂史學知識及實踐練習于一身的綜合性。它以鋼琴彈奏基本技能為脈絡,將基礎訓練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實用技能為準繩選用練習曲;注重伴奏的基本織體與和聲基礎理論相滲透;突出樂曲的選擇與中外優(yōu)秀作曲家創(chuàng)作風格相融合等。適應未來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技巧、音樂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整合,使之音樂素質和專業(yè)水平得到充實,發(fā)展和提高。
2.速成性。高師學生的必修課僅兩年時間,要求既具有基本的鋼琴彈奏技術水平,又具備必須的鋼琴應用技能,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和教材,是很難達到完善的。學前鋼琴集體課教學應針對學前教學的學習特點,在眾多的鋼琴練習曲、復調曲、奏鳴曲、中外樂曲及伴奏曲(即興伴奏和成品伴奏)中精選出相對適用的,有代表性的,音樂性強的作品編緝?yōu)橐惑w,為學習鋼琴音樂建立了平臺,為速成學習鋼琴彈奏提供了條件,為進一步深入學習鋼琴彈奏奠定了基礎。
3.應用性。原教程使用的實踐證明,通過教程中移調和彈唱練習等內容的學習和訓練,學習者在鋼琴自彈自唱和為他人伴奏的能力上都有所增強和提高,并可進一步拓展即興伴奏和即興演奏的能力。因此,該增加了一些適于“四手聯(lián)彈”練習的曲目,使該教學的應用性趨于完善。
4.互動與創(chuàng)新性。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理念,是逐步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由傳統(tǒng)的“灌輸教育”、“繼承教育”舊模式轉變?yōu)殡p向互動式學習的新模式。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強調培養(yǎng)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發(fā)展。學前鋼琴集體課教學應注重人文化內涵的體現(xiàn),反映在鋼琴課堂教學中就是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與主體創(chuàng)造精神。
總之,我們深知任何一種學前鋼琴集體課教學方法,都必須遵循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同時,無論怎樣的鋼琴集體課教學方法都仍需要繼續(xù)在教學實踐中接受檢驗。
1.李原,吳巖,張丹曄.鋼琴集體課教程[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2004
2.薛慶.數碼鋼琴集體課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11
3.蔡松琦,蔡幸子.鋼琴寶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