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輝
摘要:文章通過井下測量《導線計算表》編程(Excel)應用實踐,解析Excel在礦山測量特殊關鍵計算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及技術處理方法,為廣大礦山測量技術工作者借鑒和應用提供優(yōu)化、快捷的測量數(shù)據(jù)技術處理方案。
關鍵詞:Excel編程;數(shù)據(jù)處理;360°制度
中圖分類號:P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7-0056-03
1 概述
在礦山井下測量工作中,導線推算及平差解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既是一項經常性的,也是較為復雜的技術工作。多年以來,由于計算工具的限制、人員素質問題等,一直都是以人工干預計算為主,為獲得正確、使用方便、規(guī)范管理的測量計算成果,進行了大量的演算過程,可謂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但技術管理效果不好,工作效率不高,不適應現(xiàn)代礦山生產技術管理需要。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電子表格Excel軟件為礦山測量計算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技術管理平臺。Excel軟件具有強大的計算功能,表格化顯示成果,集數(shù)據(jù)處理和成果管理一體,因此,結合測量知識和相關技術管理需求,借助平臺采取一些編程技術處理方法,能滿足測量技術管理應用相關技術需要,達到準確、快速出成果,優(yōu)質高效服務礦山生產技術管理的效果。
2 測量編程計算相關共性問題
測量計算工作與其他專業(yè)技術管理有所不同,但一些技術處理過程在各種測量計算中具有共性特點。
一是計算過程相對復雜。各種測量計算都具復雜性,因此編程也難度大且復雜,只有充分借助軟件平臺功能將復雜計算過程進行程序化計算,才能快速、規(guī)范獲得測量成果,這是現(xiàn)代測繪技術管理的必然,也是技術進步的
要求。
二是成果精度質量要求高。即計算過程中數(shù)據(jù)必須正確,取位和舍入必須經過嚴格的技術處理控制,才有精度保障和得到高質量測量成果。
三是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極其特殊。即通過平臺功能進行技術處理的數(shù)據(jù),必須經過反復轉換的技術處理過程,才能最終表達為測量專業(yè)數(shù)據(jù)語言或格式,也才能達到方便使用和規(guī)范管理的目的。
總之,應用Excel測量編程計算就是通過平臺的一些技術手段對測量原始數(shù)據(jù)加工處理快速得出準確、可靠性高、達到精度要求的測量成果過程。其技術性強、處理過程難度大等特點,在各種測量計算中都要面對,而將其解決則在各種測量計算中可借用,從而全面提高技術管理水平和效率。
3 關鍵數(shù)據(jù)技術處理解析
Excel表格根據(jù)計算的需要和表達的清晰,可以合并一些單元格和添加表格的邊框和內框,為了簡化顯示和打印輸出,可以“隱藏”某些計算過程的行或列。
每一單元格中可以寫入一個計算公式,并能以“拖曳”方式使在該單元格的同一列中具有同樣的計算公式(僅變量的下標隨行號而變),計算式中可以利用Excel的“粘貼函數(shù)”(快捷鍵為“fx”)實現(xiàn)。
完成單元格的公式寫入,經過鼠標按住已輸入計算公式的單元格的右下角,并向下拖曳后,該Excel表格就具有計算導線的功能。應用時,只需在表格中輸入導線點號、起始點坐標和方位角、觀測的導線左角和邊長,即能自動完成待定點的坐標計算。
在編制完成的《導線計算表》(如圖1)程序中,解決了礦山井下測量各種計算編程可借鑒或通用問題。最主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技術處理方法有以下四點。
圖1
圖1為編制完成的《導線計算表》界面,有的列是為了公式編輯方便簡單、表達清晰而設置的,最終不需要顯示,可將其隱藏,如F、H、J、L、N等列。
3.1 常用函數(shù)
圖1編程主要應用到了以下函數(shù),也是測量專業(yè)各種計算常用的函數(shù),列出如下:
IF(判斷是否滿足某個條件,如果滿足返回一個值,如果不滿足則返回另一個值)。
VALUE(將一個代表數(shù)值文本字符串轉換成數(shù)值)。
RIGHT(從一個文本字符串的最后一個字符開始返回指定個數(shù)的字符)。
MOD(返回兩數(shù)相除的余數(shù))。
ROUNDDOWN(向下舍入數(shù)字)。
ROUND(按指定的位數(shù)對數(shù)值進行四舍五入)。
SIN(返回給定角度的正弦值)。
COS(返回給定角度的余弦值)。
RADIANS(將角度轉化為弧度)。
INT(將數(shù)值向下取整為最接近的整數(shù))。
3.2 方位角推算
在圖1中,陰影部分是編入公式后的計算結果,其余為手工輸入。
在F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方位角的度,根據(jù)α前=α后+
β左±180°,當之和大于180°時減180°,小于180°時則加180°,放入方位角與觀測角以360°制換算的度之和,該列是為了公式編寫簡單明了、表達清晰而設置的,最終被隱藏而不顯示的,寫入(下列公式中G5、I5、K5單元格分別為已知方位角的度、分、秒。C6、D6、E6單元格分別為觀測角的度、分、秒):
=IF(INT(G5+I5/60+K5/3600+C6+D6/60+E6/3600)>180,INT(G5+I5/60+K5/3600+C6+D6/60+E6/3600)-180,INT(G5+I5/60+K5/3600+C6+D6/60+E6/3600)+180)。
在G7單元格中放入最終待求方位角的度,按左角推算方位角過程中有時它們之和會大于360°,此時應減360°,小于0°時則加360°,寫入:
=IF(F7>360,F(xiàn)7-360,IF(F7<0,F(xiàn)7+360,F(xiàn)7))。
在H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方位角的分,寫入:
=IF(IF((K5+E6)>=60,I5+D6+1,I5+D6)>=60,IF((K5+E6)>=60,I5+D6+1,I5+D6)-60,IF((K5+E6)>=60,I5+D6+1,I5+D6))。
在J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方位角的秒,寫入:
=IF((K5+E6-60)>=0,K5+E6-60,K5+E6)。
3.3 測量數(shù)據(jù)語言或格式的輸入與顯示
3.3.1 輸入顯示:觀測角各列及起始方位角°′″用手工輸入,若其值小于10時,如D6單元格6,可按'06輸入,即可顯示為測量數(shù)據(jù)表達格式06。
3.3.2 計算顯示:在陰影部分的方位角推算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xiàn)0、9等數(shù)據(jù)顯示,如H13中的4、J13中的8,應在相應列中編入公式,方法如下:
I7單元格中放入最終待求方位角的分,輸入公式:
=IF(H7<10,0&H7;,H7)。
K7單元格中放入最終待求方位角的秒,輸入公式:
=IF(J7<10,0&J7;,J7)。
下面的公式采用“拖曳”方法即可完成。
通過編入公式計算后,H13的4在I13顯示為04,J13的8在K13顯示為08,H13、J13是為了后面的I13、K13公式編輯方便簡單、表達清晰而設置的,最終要隱藏而不顯示
出來。
3.4 成果數(shù)據(jù)小數(shù)取位及舍入控制數(shù)據(jù)精度
在L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點X坐標增量的值,寫入(B7單元格為觀測邊的水平距離):
=ROUND(COS(RADIANS(G7+I7/60+K7/3600))*B7,4)。
在N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點Y坐標增量的值,寫入:
=ROUND(SIN(RADIANS(G7+I7/60+K7/3600))*B7,4)。
從圖1中看出L7單元格中的值為-0.2265,N7中的值為48.2725和N13中的值為-26.4715,如果不輸入公式計算,保留小數(shù)點后3位則會出現(xiàn)四舍五入的情況,而測量的要求是四舍六入,按測量數(shù)據(jù)取舍的要求當小數(shù)點后第4位為5時,第3位是單數(shù)則進位,是雙數(shù)則拋棄,即“單進雙拋”,處理方法如下:
在M7單元格中放入最終待求點X坐標增量,寫入:
=IF(VALUE(RIGHT(L7,1))=5,IF(MOD((VALUE(RIGHT(L7,2))-5)/10,2)=0,ROUNDDOWN(L7,3),ROUND(L7,3)),ROUND(L7,3))。
在O7單元格中放入最終待求點Y坐標增量,寫入:
=IF(VALUE(RIGHT(N7,1))=5,IF(MOD((VALUE(RIGHT(N7,2))-5)/10,2)=0,ROUNDDOWN(N7,3),ROUND(N7,3)),ROUND(N7,3))。
下面的公式采用“拖曳”方法即可完成。
通過編入公式計算后,L7單元格中的-0.2265在M7單元格顯示為-0.226,N7中的48.2725在O7單元格中顯示為48.272,N13中的-26.4715在O13中顯示為-26.472,L7、N7是為了后面的M7、O7公式編輯方便簡單、表達清晰而設置的,最終要隱藏而不顯示出來。
在P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點X坐標,寫入(P5單元格為已知點的X坐標):
=P5+M7。
在Q7單元格中放入待求點Y坐標,寫入(Q5單元格為已知點的Y坐標):
=Q5+O7。
最后將F、H、J、L、N等列隱藏即可。
4 結語
Excel集數(shù)據(jù)計算處理可編程序化和成果表格化管理一體,適用各種測量計算的靈活編制,是測量技術管理的友好平臺;關鍵環(huán)節(jié)計算過程在各種測量計算中相同,編程具有共同性,雖然程序編制技術過程復雜,但通用,其方法為之引用或借鑒提供方便;編程須測量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術管理規(guī)范要求相結合,正確的編程計算過程才能確保結果正確,數(shù)據(jù)嚴格按技術要求處理才能保證成果精度和質量,通過技術手段使成果明確、完整、有序顯示,資料才能規(guī)范管理和安全使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錯誤難免,有不完善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同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提出寶貴意見和加以改正。
參考文獻
[1] 安海波.現(xiàn)代礦山測繪新技術與實際應用及現(xiàn)場操作技術規(guī)范[M].西安:西北礦業(yè)學院出版社,2005.
[2] 張國良.礦山測量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
[3] 劉星,吳斌.工程測量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4] 九州書源.Excel 2007電子表格處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