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萍
摘 要:閱讀是永久的話題。無論是對成年人還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閱讀是提高自身修養(yǎng)必不可少的心靈雞湯。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面臨初高中學習,更加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豐富內在的知識含量,提高閱讀速度,以適應未來的學習。
關鍵詞:閱讀教學;高質輕負;減少課時;綠燈閱讀
閱讀不僅僅是簡單的讀,還需要思考和記憶,故而,閱讀就要有一個前提:心靜。怎樣才能做到心靜呢?那就是打開綠燈閱讀——綠燈是多元素的混合體。
一、寬松的時間綠燈
閱讀,而且要讀好,保證充足的時間是必要的條件,而且這個條件還必須是寬松的,感覺沒有任何壓力下的閱讀才是有效的。
我們常說,愉悅地閱讀,快樂地閱讀,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建立在沒有任何雜念的情況下在心里產生的共鳴。當一個人在想,“啊,我可以看一會書了”,于是,怡然自得地拿起書,這種情況下讀書是多么有情趣。試想還有什么看不到心里去的呢?還有什么比這更加享受其中的樂趣呢?但是我們的學生缺失的恰恰是寬松的時間。比如,學校每天早晨有十分鐘的閱讀和寫鋼筆楷的時間。說明學校下了大力氣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可謂是把閱讀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是由于時間少,十分鐘進行兩項內容,哪樣也沒完成好,匆匆了事,收效甚微。
二、少量的作業(yè)綠燈
學科作業(yè)的增多,讓學生無所適從。大量的作業(yè)使學生忙得不亦樂乎,如果完不成就要挨老師的批評。所以,學生抓緊一切時間完成書面作業(yè),而把口誦內容置后無不是明智的選擇,即使口中在讀,心里卻在想著還有幾道題沒有做完,所以心不在焉地讀,口是心非,心猿意馬,這種無效地讀實屬浪費時間。所以只有減少不必要的作業(yè),這才能真正讓學生全心全意地走進享受性的閱讀。
三、少量的課時綠燈
人對越少的東西越會產生強烈的欲望。在上世紀70年代,我的小學校是二部制,每周上半天課,所以有大量的時間玩兒,這樣反而想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比如看小說、看雜志、看電影、自制幻燈片、畫畫、彈琴、練字、唱歌比賽等等。所有的興趣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因為到了中學學習內容增加了,時間自然就少了,所以小學階段必須減少課時。這樣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注意力也集中了。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就要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時間,少量的作業(yè),減少課時,為學生打開綠燈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的航程中暢通無阻,真正走進閱讀世界,培養(yǎng)學生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雞東縣紅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