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中國老齡化形勢不斷加劇,發(fā)展中的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難題。護理保險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產物,對于解決老年人護理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當今中國護理保險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的角度,對中國護理保險市場進行分析并結合其所面臨的挑戰(zhàn),給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使民眾對自身社會保障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長比例的五倍,我國現已經步入老年型社會。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為1.94億人,國民人均預期壽命也從1981年的68歲延長至2012年的74.84歲,中國的老齡化呈現明顯加速的趨勢。老年人作為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家庭的重要成員,他們的健康和醫(yī)療護理保障牽動著數萬家庭的心,同時機遇與挑戰(zhàn)也應運而生。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無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而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而誕生的養(yǎng)老護理問題保險與護理救助制度,不僅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同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長期護理保險作為保險市場上最年輕且最具活力和市場險種,是以失去健康作為給付條件,為那些因年邁、疾病或傷殘導致喪失日常生活能力、需要被長期照顧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險種。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壓力的增長和獨生子女政策的推廣,家庭多數呈現“421”核心模式。換句話說,一對中年夫妻除了負擔子女的撫養(yǎng)教育費用外,還需要承擔四位老人的養(yǎng)老責任,一旦一個家庭中任何一位老人由于失能需要他人護理時,都會使家庭的經濟狀況陷入困境。而對于一些追尋時代潮流的丁克一族和因為意外失去子女的失獨家庭來說,老年的護理費用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面對如此高的家庭健康風險,護理保險的推廣顯得尤為重要。
二、未來護理市場需求與供給分析
1.需求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醫(yī)療費用以及護理費用不可避免的呈現上升趨勢,老年人的需要受到社會的特別關注。由于老年人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且面臨生理各項機能的下降和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等,這使得老年護理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不斷增加,老齡化程度持續(xù)加深,2030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將保持在40%至50%之間,是人口老齡化形勢最嚴峻的時期。而根據國家衛(wèi)生服務調查結果,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為51.80 % ,為全人群的4.04倍,人均患有2至3種疾病,且49%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根據六普長表調查的數據(如表1所示),推測中國老年人需要護理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
僅就上海地區(qū)來看,2000年,上海市60歲以上老年人中長期護理需求總人數為16.05萬人。到2015年,需求人數會增長到26.73萬人。)總體看,上海人口老齡化具有進入老齡化社會早、速度快、程度高的特點,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人口高齡化程度高,同時少子化、純老(空巢)化問題凸顯。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發(fā)展速度快、絕對數大的特點,今后需要護理的老年人口數量將是非常驚人的。而老齡化趨勢導致家庭結構變化,現代家庭呈現4:2:1的倒掛金字塔格局,加上經濟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很少有精力來照顧老人。另外,城市化、出國熱使得空巢老人數目大幅增長,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和科技的進步并行,使得人類壽命延長的同時,老年人各種疾病罹患率也是大幅度上升,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數量激增。因此,護理保險與現有的醫(yī)療保險相互補充就顯得非常重要。
然而眾所周知,社會保障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推動經濟發(fā)展和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保證。建立一個健全完善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不僅直接關系老年人的基本生存狀況,還會直接影響社會制度的公平與公正。然而社會醫(yī)療保障中一般只涉及疾病的治療費用,對于疾病帶來的一系列后期護理等費用一概沒有涉及。同時,在老年人口贍養(yǎng)比正在不斷提高的今天,中國農村在養(yǎng)老、醫(y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于城鎮(zhèn)將更加突出,特別是在西部和貧困地區(qū)。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和城鄉(xiāng)人口遷移流動的持續(xù) ,醫(y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的相對滯后,以及傳統(tǒng)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弱化,也對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2.供給分析
長期護理保險是要為被保險人承保長期護理服務的費用支出,這包括在療養(yǎng)院、護理所、家中的非專業(yè)和專業(yè)護理。在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有少數保險公司開設這一險種,如國泰康順長期護理保險、中意附加老年重大疾病長期護理健康保險,以及友邦全佑一生“五合一”疾病保險(其中包括老年長期護理保險金)等。在保監(jiān)會大力倡導保險產品回歸保障的前提下,中國人壽近期又推出了健康險新品“國壽愛心護理產品組合”。這款產品組合能夠幫助更多家庭滿足意外、疾病護理等多方面的保障需求.
由于我國護理保險目前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在產品設計和定價方面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技術,且存在整體規(guī)模小、專業(yè)化程度低、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醫(yī)療保險風險控制能力薄弱、外部經營環(huán)境還有待改善等問題。由于護理保險在國內發(fā)展的時間并不長,經驗數據缺乏,保險公司面對的定價風險也比較大,供給價格彈性較小,供給成本過高,社會養(yǎng)老護理服務的資源有限,這使得商業(yè)護理保險的發(fā)展往往得不到配套措施的支持,故而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不多。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不斷完善,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健康險在保險市場逐漸凸顯出來并呈現出多種創(chuàng)新保費模式,實現了健康險保費的大幅增長。護理保險作為健康險的一種,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4家專業(yè)的專業(yè)健康險公司,且各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技術,資金運用水平都在不斷提高,這使得我國保險公司對長期護理保險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加。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成熟,護理保險的定價也顯得更加合理。就今年國壽剛剛推出的“國壽愛心護理保險產品”來看,一位三十歲的中年人購買該產品,若選擇二十年分期繳納的方式,每年只需繳納1068元。與之前的報價相比,已經大大減少了投保人的經濟負擔。
三、護理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從21世紀初起,我國的護理保險市場就一直處于萌芽階段,外資保險公司紛紛看好這一險種的市場優(yōu)勢和利潤,采取以長期壽險的附加險的形式進行銷售的方式,試圖憑借自身對老年險產品在核保、精算的全套技術體系搶占市場先機。隨后,國內保險公司如國壽和泰康人壽也紛紛推出以護理保險為主險的產品。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幾家專業(yè)的健康險公司,但總體上來看這一險種還處在初步階段。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市場上已經推行了商業(yè)護理保險,但就目前國家的狀況來看,商業(yè)護理保險并不是解決全民老年護理保險的較好選擇。畢竟像美國這樣的發(fā)達國家,護理保險也只有中產階級才能買得起。因此大多數的保險公司還沒有考慮推行該險種或者已經處于基本停售的狀態(tài)。面對護理市場如此巨大的機遇,各家保險公司卻紛紛采取了觀望的態(tài)度,這與西方大多數國家該險種的蓬勃發(fā)展形成了對比,這不得不引發(fā)我們深刻的思考。追其本源我們發(fā)現了以下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
1. 保險意識
十年來,與之前相比人們已經對保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保險產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墒俏覀儾坏貌怀姓J,我國人民對待風險往往都采取儲蓄的方式,風險意識不強。人們對于自己的疾病和健康問題往往抱著僥幸的心理或者不愿與別人提及的心理,常常高估自己應對風險的能力,意識不到自己的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很難解決未來巨大的風險。因此,大家往往抱著自己不需要護理保險的心態(tài),導致護理保險的銷售量很低。
在我國的城市中絕大多數老人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依靠自我養(yǎng)老,不愿意接受外來人員的護理或者到專門的護理機構接受護理服務。而長期護理保險的普及為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面對高額的醫(yī)療護理費用,許多人常常望而卻步,因此對一些長期慢性病不愿到醫(yī)院去診治。而長期護理保險可以減少人們的后顧之憂,這對推動我國醫(yī)療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甚至推動我國服務業(yè)及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都有積極意義。
2. 險種成本
相對于其他險種而言,長期護理保險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從精算成本上來說,由于該險種能夠參考的統(tǒng)計數據比較少,護理費用的給付很大程度受到護理醫(yī)療機構費用和市場供需情況決定的,這樣的不確定性使得未來的成本變得難以估計。保險公司難以獲得醫(yī)療機構核心的相關數據,沒有歷史賠付數據,很難提供定價參考,這使得產品定價設計比較困難。因此大多數的護理保險產品價格相對較高,二十年期的年繳保費也都在萬元左右,險種的高價格阻礙了投保人購買護理保險的熱情。
除此之外,購買護理保險的人群大多是45歲到60歲的中老年人群,這樣的人群有慢性病的風險比較高,被保險人很可能存在逆選擇行為。由于目前技術水平的局限,難以對慢性病進行鑒別和檢測,無法對未來的風險進行控制。險種的高風險使得多家保險公司望而卻步。
四、促進護理保險市場發(fā)展的對策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正式的護理保險制度,社會能夠為老年人口提供的福利設施和資源嚴重不足,長期護理保險尚處于起步階段,商業(yè)保險公司也尚未推出成熟的長期保險產品,雖然如此,但長期護理保險已經作為醫(yī)療保險中最有發(fā)展?jié)摿Φ氖袌?,已經受到多家保險公司的關注。如果在目前經濟狀況仍在發(fā)展階段,采用社會保障模式只會給政府帶來更大的負擔,如果單單采用商業(yè)保險的方式,卻又不足以解決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問題。
中國,作為處在“未富先老”的發(fā)展中國家,長期護理保險的發(fā)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最好的方法是采取社會性和商業(yè)性相結合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鑒于統(tǒng)籌管理的高成本和高代價問題,國家需要廣泛宣傳和積極推進護理保險制度,進行宏觀調控同時給予經濟補貼。發(fā)展初期,可以參照公民自愿投保,但是在繳費方面由政府和個人雙方按一定比例共同繳費,發(fā)展成熟之時再進行政府強制投保。這樣既不會影響?zhàn)B老保險的待遇,又給護理保險留出了空間。國家應給予每個個人賬戶適當的補助,并且在每個保戶到達規(guī)定年齡時啟動這筆資金,??顚S?,便于管理。
1.優(yōu)惠補貼形式
針對我國目前國情,建議采取領取優(yōu)惠劵進行補貼的形式。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年滿四十周歲時,可以憑借憑身份證號領取一張護理保險優(yōu)惠劵,每人僅限領一張,一份長期護理保險僅限使用一張,且投保人需為與身份證號相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為了節(jié)約成本,優(yōu)惠劵可以在便利店,超市,地鐵充值處進行領取,當然也可通過登錄相關官網打印得到。購買保險時,你只需憑借身份證和優(yōu)惠劵號,且每張身份證僅限用一次,便可享受國家年繳保費15%的補貼優(yōu)惠,具體補貼數額由購買的具體險種決定,補貼金額由國家社保中心根據護理保險購買情況統(tǒng)一發(fā)放到各家保險公司。這一政策可限定適用年齡,如僅限不能超過六十周歲的公民等。
2.大城市率先試點
這種發(fā)放優(yōu)惠劵的形式可以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率先推廣。北京、上海、廣州作為中國政治和經濟發(fā)展中心,經濟迅速發(fā)展,充滿活力加之這些城市人們的金融保險意識和繳費能力較強為今后護理保險的推廣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在這些大城市的試行推廣有助于對今后的護理保險政策進行有力的改革和推動。與此同時,保險公司應該借鑒國外護理保險成熟的技術和數據來降低險種的成本,從而體現險種的價格優(yōu)勢才推動中國護理保險的起步與發(fā)展。
3.房屋抵押繳費
而針對一些想要購買護理保險而不在上述享受優(yōu)惠的人群,由于長期護理保險承保價格較高,建議保險公司將房屋反向抵押貸款和長期護理保險結合推行,即投保人將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由專業(yè)的評估公司估算出房屋的精算現值,扣除長期護理保險的分期保費后將余額支付給投保人。當被保險人死亡時,房屋歸保險公司所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老年人投保長期護理保險,合理安排自身的保險計劃,而且可以還有效地降低逆選擇的風險。
(作者單位:上海金融學院保險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