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婷 王秋峰 榮培紅 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 (西安710001)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的壞死或軟化。相當于中醫(yī)學“中風”之范疇。臨床上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并發(fā)癥多,對患者危害較大。便秘是腦梗塞常見癥狀,影響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與生活質(zhì)量改善,六腑以通為用,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通暢可泄熱降濁祛瘀,有助于氣機正常升降,清氣得升、濁氣得降,有利于精微物質(zhì)及津液的輸布,從而為改善中風患者各項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提供一個基礎(chǔ)。我科自2011年6月至今對收治的45例中風腦梗塞后所致的便秘患者,大黃化瘀湯保留灌腸,合理飲食指導,取得較好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90例中風急性期和恢復期患者,連續(xù)3~4d未大便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急性期35例,恢復期10例,男33例,女12例,年齡46~85歲,平均年齡62歲。對照組45例,急性期32例,恢復期13例,男29例,女16例,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5歲。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取赤芍、桃仁各12g,丹參20g,枳實10g,加入300~400mL水中,煎煮20min,后加入生大黃15g再煎10min,取150mL藥汁做保留灌腸用。將灌腸液倒入灌腸袋內(nèi),懸掛于床旁備用(肛門距液面40~60cm),操作過程應(yīng)注意動作輕柔,協(xié)助患者左側(cè)臥位,雙膝屈曲,退褲至膝部,臀部移至床邊,墊一次性小單于臀下,注意保暖。左手分開臀部,暴露肛門口,囑患者深呼吸,右手持灌腸管自肛門輕輕插入15cm,緩慢注入藥液。藥液注入完畢,拔出肛管,用衛(wèi)生紙在肛門處輕揉,囑患者盡量忍耐,保留藥液1h。意識不清,不宜搬動者,可仰臥,臀下放置便盆,灌完藥液后衛(wèi)生紙堵住肛門部,盡量延長保留時間,藥液溫度適宜,不宜過燙或過涼。常規(guī)每天1次,連續(xù)2~3d,癥狀重者5~7d。
對照組:普通皂液保留灌腸,治療方法同上。常規(guī)每天1次,連續(xù)2~3d。
療效標準 顯效:急性期,秘結(jié)大便排出,身熱減退,燥擾不寧好轉(zhuǎn),口臭減弱;恢復期,大便通暢,腹脹好轉(zhuǎn),食納增加。有效:急性期,秘結(jié)大便排出;恢復期,大便通暢。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治療結(jié)果 見表1。
表1 兩組效果比較
討 論 中醫(yī)學認為腦梗死雖病位在腦,但可影響肺、胃、腸等臟腑,致熱瘀交結(jié),表現(xiàn)為痰熱骯換瘀熱內(nèi)閉之證。急性腦梗死患者90%以上有熱結(jié)便秘,當急則治其標,即:實者瀉之,熱者清之,符合六腑以通為用之理,故以通腑瀉熱為最宜[1]。大黃化瘀湯保留灌腸治療腦梗死有上病取下,引血下行,瀉淤熱,開上竅,急下存陰,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夠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顱內(nèi)壓,減輕腦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使氣血逆亂得以改善、風火痰瘀諸癥得以緩解。
大黃化瘀湯中的大黃,藥性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及心包經(jīng),具有蕩滌腸胃、推陳出新、瀉熱通腑、逐瘀通經(jīng)、涼血解毒等作用;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jīng),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等作用;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jīng),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涼血除煩等作用;枳實性苦、辛、酸、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破氣除痞,化痰消積等作用。中風患者中經(jīng)絡(luò)者多風火上擾,痰熱腑實,尿赤便干;中臟腑者神志不清,痰熱內(nèi)閉,身熱口臭,腹脹,大便秘結(jié),現(xiàn)代藥理研究亦證實: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nèi)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又有降壓、降低顱內(nèi)壓、抗感染、止血等作用;桃仁具有較好的抗炎、抗急性滲出等作用;赤芍具有對毛細血管滲出水腫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枳實興奮胃腸平滑肌、增進腸蠕動、解痙等作用[2]。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的給藥方式,治療效果優(yōu)于其他給藥途徑。藥物可很快被腸道粘膜所吸收,直達病位,最短時間內(nèi)發(fā)揮藥效,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及有效治療病癥,不僅對一般的腦梗死后便秘效果明顯,尤其特別適合中風后神志不清、高熱,并伴嘔吐、嘔血等應(yīng)激性潰瘍而不適于鼻飼的患者效果更佳,且本方法價格低廉,操作簡單,簡便易行。
[1]郭燦勛.化瘀去粘湯治療腸粘連腹痛75例[J].陜西中醫(yī),2009,30(2):177.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81,290,37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