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沈樹根,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有一次,他到浙江上虞市委組織部找領導,我正好在走廊上碰到他。事后,才知,這位老人叫枕樹根,是離休干部,曾參加過抗日游擊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
1997年,我友蔣夢蘭去朝鮮考察,在平壤軍事博物館瞻仰50位犧牲了的志愿軍“一級英雄”銅像時發(fā)現,在著名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等的銅像群中,有一尊十分面熟。經辨認,基座上的英雄生平介紹寫的是:“沈樹根,浙江詰暨人,1927年生,原志愿軍20軍60師179團8連3排排長……”于是我友驚呼:這不就是老朋友沈樹根嗎?回國后,他趕緊將照片交到沈樹根手中。恰恰就是因為我友的這次“邂逅”,開啟了沈樹根那段被其塵封了的在朝鮮戰(zhàn)場上英勇鏖戰(zhàn)的記憶閘門。
率3名戰(zhàn)士迂回到敵人后方
1950年10月底,剛入朝的志愿軍就連續(xù)發(fā)起了數次戰(zhàn)役。時任志愿軍二十軍六十師一七九團八連三排排長的沈樹根帶領他的三排頑強作戰(zhàn),在黃草嶺戰(zhàn)役中英勇殺敵,最后只剩下6名同志。同年底,部隊休整時,沈樹根的排才得以補員。
1951年6月22日傍晚,沈樹根接到上級命令:“拿下鷲峰,固守一天。”鷲峰是華川前線的制高點。當時,美軍組織強大兵力進行反擊,旨在切斷我軍退路。顯然,一旦后路被抄,我軍可能會付出很大傷亡。
接到任務后,沈樹根所做的第—件事,就是立即把三排的34名戰(zhàn)士分成7、8、9三個班。在他的提議下,經過小范圍的商量,戰(zhàn)斗方案出爐了:先行準備,待夜深時發(fā)起攻擊,于凌晨拿下鷲峰。沈樹根心里明白,如此戰(zhàn)略要地,敵人必有重兵把守,因此,強攻不能成為首選,偷襲攻取才是上策。于是,他交代每位戰(zhàn)士必須隨身帶好彈藥,將用于識別的白毛巾縛在手臂上,并掛好用于聯絡的小喇叭。
不久,便下起了傾盆大雨。對于穿著棉衣的戰(zhàn)士來說,下雨天也增加了御寒的難度和行動的不便。沈樹根帶領大家慢慢地摸E陣地。果然不出所料,當大家摸到鷲峰922.4高地時,并未發(fā)現敵軍。
“我知道,晚上敵聯軍會產生麻痹思想,但白天他們一定會有所行動。因此,我就開始布置固守要地,除了9班仍堅守922.4高地外,命令7班到887高地蹲守,8班調到922.4高地左翼防御?!鄙驑涓涍@樣對我說??墒剂衔醇暗氖?,蹲守了一天,敵軍竟沒有一點動靜。
誰知夜幕剛剛落下,敵軍就迫不及待地上來了。顯然,對于我軍占據高地,他們早已有所察覺。因為通常的習慣,總是先用大炮轟,再用步兵攻??蛇@一次,他們是借著夜幕的掩護偷偷摸上來的。對于敵軍的偷襲,沈樹根和戰(zhàn)士們早已料到。于是,當7班戰(zhàn)士與敵聯軍開始近距離交火時,沈樹根早已率3名戰(zhàn)士悄悄地迂回到了他們的后方。
前后夾擊,敵聯軍被打得哇哇直叫、暈頭轉向。他們以為駐守在山上的軍力非常強大,可怎么也不會想到只有區(qū)區(qū)一個排的兵力?!皵橙穗m被我們打退了,但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我們猜想,他們會以更多的兵力再次向我們的陣地發(fā)起攻擊。我們一定要運用多種戰(zhàn)術鉗制聯軍,更多消滅他們,為大部隊的后撤留下充裕時間。”他既給戰(zhàn)士打氣鼓勁,又教戰(zhàn)士們要打一槍換—個地方,給敵聯軍制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的幻象,讓他們摸清我軍的實際兵力。就這樣,在沈樹根的指揮下,全排運用“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戰(zhàn)略,以一當十,殺傷了大量敵聯軍。
一共打退敵人的13次進攻
如同看上甘嶺戰(zhàn)斗一樣,進入白熱化的鏖戰(zhàn)時,枕樹根帶領戰(zhàn)士們與敵聯軍展開了一次又—次的短兵相接。就這樣,沈樹根帶領戰(zhàn)士駐守鷲峰陣地兩天兩夜,打退敵人的13次進攻,殲敵300多人,所在三排只死傷4人,超額完成了上級“固守一天”的任務,為上甘嶺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事后,沈樹根才得知,在鷲峰與他交手的是美軍王牌師陸戰(zhàn)一師的部隊。他本人榮立特等功,并被志愿軍司令部授予“鷲峰阻擊英雄”稱號。三排也因此榮立集體特等功。同年12月在全軍英模大會上,他當選為“一級戰(zhàn)斗英雄”,還獲得朝鮮金日成將軍親自頒發(fā)的三級“國際勛章”一枚。同年回國應邀參加了國慶觀禮,并列席全國政協(xié)一屆三次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與毛主席在懷仁堂合影、其進晚餐?!斑@并非我個人的功勞,也是我們當年三排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的結果,榮譽屬于集體!”
邢大軍據《人民政協(xié)報》趙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