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馨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人民醫(yī)院內二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400)
卡維地洛和地爾硫卓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觀察
馬紅馨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人民醫(yī)院內二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400)
目的探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治療中卡維地洛和地爾硫卓的治療效果。方法通過分組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各項數據。結果地爾硫卓在控制缺血次數、心率、缺血時間以及抗室性早搏優(yōu)于卡維地洛。結論地爾硫卓是一種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安全性較高、有效性較強的藥物。
卡維地洛;地爾硫卓;高血壓;冠心病
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心血管系統中較為常見的兩種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且發(fā)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該病主要是為心臟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在臨床中該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心律失常、心絞痛和心力衰竭,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當患者出現心絞痛時,其血壓會隨之升高且心率迅速提升,為此,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給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根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有40%~50%的高血壓患者伴有心肌缺血。就目前在高血壓臨床治療方法來看,已經逐漸從單純性采用B受體阻滯劑或利尿劑藥物治療,轉變更加靈活的個體化治療方式。而冠心病治療則主要以減少心肌耗氧量,控制血管阻力,減慢心率,緩解心肌缺血為主。筆者在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時采用卡維地洛和地爾硫卓,并通過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和心肌缺血等方面進行監(jiān)測,探討其在治療該病上的臨床療效,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門診隨診及住院部共收治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女性18例,男性38例,患者年齡均為43~79歲,平均年齡為(62±3.5)歲。56例患者均根據WHO/ISH標準中高血壓判定標準,確診為中度和中輕高血壓,既患者的的坐位舒張壓(DBP)為90~109mmHg,收縮壓(SBP)<180mmHg。有以下一項則可確定其符合冠心病:①過往確診有典型的心絞痛、心肌梗死或靜息心電圖是心肌缺血,并且為動態(tài)變化的患者;②通過冠狀動脈造影術確定患者有一支血管狹窄≥50%;③通過核素心肌顯像確定患者為心肌缺血。其中10例同時合并有腦血管病、19例合并有糖尿病。排除標準為(有其中任何一項則排除):①有緩慢型心律失常既往史;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③惡性高血壓;④嚴重心力衰竭既往史;⑤繼發(fā)性高血壓;⑥鈣拮抗劑過敏;⑦有嚴重的腎、肝疾病既往史。
1.2 治療方法
若患者已經在接受高血壓治療,則提前一周停止服用原降壓藥,后再服用兩周安慰劑。若患者未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則可直接服用兩周安慰劑,將56例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卡維地洛組和地爾硫卓組,每組各28例患者,兩組患者無論是性別、年齡、高血壓病程以后是體重指數(BMI)等各方面均沒有較為明顯地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卡維地洛組采用北京巨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卡維地洛片(10mg/片),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加量,10mg/d,服用兩周后對患者的坐位舒張壓(DBP)進行檢測,若≥90mmHg,則可以將服用劑量加至20mg/d。地爾硫卓組采用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地爾硫卓(90mg/粒),同樣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180mg/d,服用兩周后對患者的坐位舒張壓(DBP)進行檢測,若≥90mmHg,則可以將服用劑量加至270~360mg/d。
表3 兩組患者24h動態(tài)心電圖變化(χ—±s)
1.3 血壓和心率的測定
采用24h Holter計算機對心率進行自動計算。每對患者進行一次隨訪,即對患者的坐位血壓進行三次檢測,取其平均值。療效標準:根據標準可分為無效、有效和顯效三級[1]。分別為①顯效:患者的坐位舒張壓下降到90mmHg以下,且下降幅度≥10mmHg,或者患者的坐位舒張壓下降≥20mmHg,SBP下降>30mmHg;②有效:患者的坐位舒張壓下降到90mmHg以下,下降幅度<10mmHg,或者患者的坐位舒張壓下降10~19mmHg范圍內,或SBP下降>20mmHg;③無效:患者的坐位舒張壓和SBP未達到以上任何標準。
1.4 動態(tài)心電圖
采用美國制造的DMS ECGLAB HOLTER12動態(tài)心電圖記錄3個反應不同部位心肌的導聯,心肌缺血的判斷則以3個“1”為主要原則,即若ST段缺血性下降達到了0.1mV,并且時間能夠持續(xù)到1min,兩次測試時間間隔至少達到1min,通過計算機對24hST段降低的量進行分析,對ST段治療前后變化量進行對比。頻發(fā)室早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服用藥物后,患者的早搏逐漸消失或相較于治療前減少達到了90%以上,并且有效時間持續(xù)1周以上;②有效:接受藥物治療后,早搏數相較于治療前減少了50%~90%,有效時間達到1周以上;③無效:藥物治療后,患者的早搏數減少低于5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以(χ—±s)對計量資料進行分析,用V2進行檢驗,用方差對組間對比進行分析,用t值對組內對比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明兩組數據具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率和降壓效果對比
卡維地洛組在治療過程中2例患者由于其心率<60次/min,為此將其服用劑量減少到5mg/d,5例患者在接受2周的治療后,其DBP≥90mmHg,為此,將其服用劑量加至20mg/d。地爾硫卓組中6例患者經過2周的治療,其DBP≥90mmHg,為此,將其服用劑量加至240mg/d。兩組患者服藥達到8周時間后,兩組患者的心率和血壓情況對比(表1、2)。
2.2 兩組患者心肌缺血、ECG中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對比
根據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平均心率均有所下降,但地爾硫卓組相較于卡維地洛組更加明顯。同時根據表3了解到,地爾硫卓組心肌缺血現象的次數和缺血時間均明顯比卡維地洛組減少地更加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表3)。
2.3 兩組患者藥物抗室性早剝對比治療前卡維地洛組有18例頻發(fā)室性早搏,2例心房纖顫,經過藥物治療后,抗早搏有效率為33.33%。治療前地爾硫卓組有15例頻發(fā)室性早搏,4例心房纖顫,經過治療,抗早搏有效率達到了60%。
表1 兩組患者用藥后降壓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變化對比(χ—±s)
P<0.05,具有可比性(表4)。
表4 兩組患者藥物抗室性早搏的對比[n(%)]
高血壓極易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病變,并且發(fā)病快,病情復雜,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即使高血壓患者無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也可能致使冠狀血流儲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冠脈病多伴有病變處內皮功能不全,若心肌耗氧量出現增加,即可引發(fā)心肌缺血、冠脈痙攣,進而出現心絞痛。地爾硫卓是一種鈣通道阻滯劑,對抑制鈣離子內流有著較好效果。該藥通過抑制刺激負性肌力,幫助外周動脈和冠狀動脈擴張。同時通過對血管平滑肌進行舒張達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地爾硫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竇房結功進而有效抑制心動過速[2]。為此,地爾硫卓不僅能夠有效緩解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同時還能夠起到降壓、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并且對抗心律師承和抑制冠狀動脈痙攣也有較好效果??ňS地洛是第三代B受體阻滯劑,該藥不僅能夠非選擇性阻斷B受體,同時還能夠選擇性地組度A1受體,以此達到降壓、擴張血管的效果,B受體阻滯劑在治療心肌缺血上有著較好療效,但是有一部分專家認為,B受體阻滯劑會致使冠狀動脈出現收縮反應,這就使得藥物治療效果不能夠達到理想效果[3]。
在本組資料中,盡管兩種藥物均有一定的降壓效果,但是明顯地爾硫卓在控制缺血次數、心率、缺血時間以及康室性早搏優(yōu)于卡維地洛。與此可知,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治療中,應當以控制心率、調節(jié)血壓來達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氧供、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故地爾硫卓是一種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安全性較高、有效性較強的藥物。
[1] 心血管藥物對策專題組.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Ⅵ,抗心肌缺血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6):405.
[2] 呼日樂巴特爾,趙明,陳國權.法舒地爾和地爾硫卓聯合治療冠心病的臨床體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19(10):41-43.
[3] 張三小,王海彥.卡維地洛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27(3):53-54.
R541.4
B
1671-8194(2013)17-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