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旭 趙鐵曾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放射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市161000)
彩色多普勒超聲、鉬靶X線聯(lián)合應用對乳腺癌的診斷及評估
王東旭 趙鐵曾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放射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市161000)
目的探討鉬靶X線攝影和彩色多普勒超聲(CDUS)單獨和聯(lián)合診斷對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經(jīng)超聲、鉬靶X線檢查后擬診為乳腺癌的63例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乳腺癌癌灶檢出率及手術方式的影響。結果鉬靶X線攝影和超聲檢查對乳腺癌的檢出率分別為84.38%和82.81%,二者聯(lián)合診斷檢出率96.88%。二者聯(lián)合對乳腺癌患者的檢查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一種檢查手段(P<0.05)。鉬靶X線、彩色超聲及二者聯(lián)合對轉移淋巴結的檢出率分別為67.74%、32.26%,67.74%,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腋窩淋巴結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鉬靶X線(P<0.05)。結論鉬靶X線和CDUS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及臨床手術方案的準確性。
乳腺癌;鉬靶X線;超聲
乳腺癌是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超聲、鉬靶X線聯(lián)合診斷提高病灶的檢出率,并指導臨床提出治療方案。本文分析超聲、鉬靶X線單獨、聯(lián)合應用對乳腺癌的檢出率及對乳腺癌臨床術式的影響,為乳腺癌的術前評估提供依據(jù)。
1.1 資料
62乳腺癌例患者中,年齡32~70歲,中位年齡44歲,平均年齡46歲,其中4例未婚,9例未哺乳;右乳32例,左乳28例,雙乳2例,術前均進行彩超及鉬靶X線檢查,術后(保乳術、根治術)均經(jīng)過病理證實。
1.2 檢查方法
使用美國ATLHD15000彩超,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上舉,從雙乳12點處按順時針方向對患者乳房進行橫縱斜多個切面進行掃查。發(fā)現(xiàn)腫塊,掃描腋窩淋巴結,觀察病灶及腋窩淋巴結大小、形態(tài)、邊緣、內部回聲及血流信號的分布。全部病例采用美國GE Sengographe2000D型FFDM機常規(guī)采用頭尾位(CC位)和內外斜位(MLO位)進行雙側乳腺鉬靶攝影,必要時加攝側位(ML位)、外內斜位(SLO位)或切線位及局部加壓攝影,采用自動曝光條件。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檢出率
鉬靶X線檢出率略高于超聲(χ20.05,1=0.06,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超聲與鉬靶聯(lián)合檢出率明顯高于超聲、鉬靶X線(χ20.05,1=6.94,P<0.005、χ20.05,1=5.89,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乳腺癌術后病理檢出31個患者腋窩淋巴結轉移,超聲漏診10例,均未被未被鉬靶X線發(fā)現(xiàn),鉬靶漏診21例,其中有11例被超聲發(fā)現(xiàn)。超聲對腋窩淋巴結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鉬靶X線對腋窩淋巴結的檢出率(χ20.05,1=7.81,0.005<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超聲與X線聯(lián)合對腋窩淋巴結的檢出率與超聲檢出率相等,無差異。見表1。
表1 超聲、鉬靶X線、及相互聯(lián)合對病灶的檢出率
2.2 對手術的影響
64例患者中,單獨用超聲或鉬靶診斷后,擬定27例患者行保乳術,超聲擬定保乳術患者中,鉬靶X線否定了2例X線片示微小鈣化,術中病理發(fā)現(xiàn)1例導管內播散,改行乳腺癌根治術;鉬靶X線擬定保乳術患者中,超聲否定了4例,3例為腋窩淋巴結腫大,1例考慮為多發(fā)性癌灶,1例術中病理證實位侵潤性小葉癌,術中改行乳腺癌根治術,27例擬定保乳術患者只有19例患者實行了保乳術。超聲、鉬靶X線、病理分別否定了4例、2例、2例,超聲、鉬靶X線否定保乳術率分別為14.81%(4/27)、7.41%(2/27)。超聲否定保乳術明顯高于鉬靶X線(χ20.05,1=0.75,0.25<P<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1 檢出率
超聲和鉬靶X線聯(lián)合檢查乳腺被認為是黃金組合,超聲的無輻射性及不受腺體致密性的影響是鉬靶無法比擬的,但對微小鈣化灶的顯示遠不及鉬靶X線。本文超聲與鉬靶聯(lián)合診斷檢出乳腺癌的檢出率96.88%,明顯高于單獨一種檢查方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鉬靶X線對浸潤性導管癌的檢出率達到94.59%,其原因是癌灶腫塊內多伴有微小鈣化,是有癌灶內的變性壞死、組織溶解吸收導致鈣鹽沉積,本文超聲漏診的2例侵潤性導管癌患者,表現(xiàn)為病灶小,形態(tài)規(guī)則光整,未見明顯鈣化,而鉬靶X線顯示為集簇樣斑點狀鈣化,從而避免漏診。由于浸潤性小葉癌呈線樣生長,腫瘤細胞取代周圍的正常細胞,一般不破壞正常的組織結構,造成腫塊常無明顯邊界或無明顯腫塊影,不形成明顯腫塊,且很少形成鈣化[1],以至檢出率不高。導管內原位癌是乳腺導管系統(tǒng)內惡性上皮細胞增殖,腫塊小且血供不明顯,病灶呈多灶性[2],而鈣化是導管內原位癌的特征性表現(xiàn),鉬靶X線為首選。
乳腺癌轉移淋巴結的檢出是評價手術方案的重要參考指標,超聲可顯示轉移淋巴結的形態(tài)、結構和血流特征,且檢查角度多向及多層面顯象,而鉬靶X線相對固定的投照位置,很難顯示靠近胸壁的淋巴結,容易漏診,因此超聲對腋窩淋巴結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鉬靶X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 手術方案的評價
超聲對腋窩淋巴結的轉移檢出率高,對微小鈣化檢出率低,病灶測量偏小,容易導致病理切緣陽性,如果術前單獨用超聲評價,可使乳腺癌的復發(fā)增高,可以聯(lián)合使用鉬靶X線,提高微小鈣化的檢出率,同時使病灶大小測量的準確性有所提高。所以鉬靶X線及超聲的聯(lián)合應用,可以更好的顯示病灶大小、范圍、數(shù)目、位置、淋巴結轉移情況等,有利于保乳術施行的準確性,減少術后復發(fā)。
[1] 任永富,閻若元,沈友洪,等.超聲和鉬靶X線聯(lián)合診斷乳腺腫瘤[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7,15(1):58-61.
[2] 紀波,俞巍,韓增輝.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與小葉癌的超聲診斷分析[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2008,3(5):594-598.
R737.9
B
1671-8194(2013)15-0107-02
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課題資助項目(編號:1252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