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秋玲,馬瑞健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賓陽縣婦女兒童醫(yī)院:1.檢驗科;2.質控科 530400)
多重耐藥菌(MDRO)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細菌[1]。常見的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如產I型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NDM-1)或產碳青霉烯酶(KPC)的腸桿菌科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CR-AB)、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等。MDRO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分布特點隨收治病種的不同而不同,且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本文將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檢出的163例多重耐藥菌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菌株來源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各種臨床標本中分離到的MDRO 163株,其中男105株(64.4%),女58株(35.6%),年齡小于5歲151株(92.6%),大于5歲12株(7.4%)。
1.2 儀器與試劑 湖南天地人TDR-200B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及配套鑒定藥敏卡。
1.3 細菌藥敏鑒定 菌株分離與鑒定按常規(guī)方法從各種臨床
標本分離細菌,獲純培養(yǎng)后進行革蘭染色和氧化酶試驗,根據結果選擇相應鑒定藥敏卡,在分析儀上進行菌種鑒定和藥敏試驗。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ESBLs確證試驗采用雙紙片協(xié)同試驗,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 35218),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藥敏紙片由溫州康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藥敏試驗判定標準及結果解釋參照2010年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推薦的標準進行。
1.4 耐藥菌種類 每天從本院細菌室獲取多重耐藥報告單,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標本的重復菌株,對檢出的多重耐藥菌種類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標本分布 163株多重耐藥標本來自痰液112株,占68.7%;尿液5株,占3.1%;膿液及分泌物30株,占18.4%;血液9株,占5.5%;咽拭子7株,占4.3%。
2.2 性別與年齡分布 163株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男105株(64.4%),女58株(35.6%)。0~42d32株(19.6%),43d至5歲94株(57.7%),6~40歲8株(4.9%),41~60歲15株(9.2%),>60歲14株(8.6%)。
2.3 病原菌分離率 見表1。全院2年共分離病原菌728株,其中多重耐藥菌163株,占22.4%,163株多重耐藥菌中革蘭陽性球菌24株,占14.7%,革蘭陰性桿菌139株占85.3%。
2.4 科室分布 見表2。臨床分離的MDRO中前3位分別是兒科、新生兒科、外科。
2.5 醫(yī)院感染各科室標本分布情況 見表3。
2.6 菌株檢出情況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檢出的728株病原菌陽性標本中共檢出MDRO 163株(22.4%),檢出的MDRO主要為產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及苯唑西林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別占40.5%、31.9%、14.7%,全院檢出MDRO最多的科室為兒科,共檢出82株(50.3%),其次為新生兒科,檢出29株(17.8%)。
表1 MDRO分離率結果
表2 163株MDRO科室分布構成
表3 163株MDRO在各科室的標本分布情況[n(%)]
從本調查構成比來看,前3位病原菌依次為產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且多分離自兒科的痰標本。韋秋玲[2]報道本地區(qū)小兒肺炎病原菌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和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陽性率分別為41.9%、47.2%,略高于全國水平,明顯高于廣西甄宏等[3]的報道。原因是本院屬婦女兒童專科醫(yī)院,收治病種較為單一,多為小兒呼吸道感染病例,兒科痰標本送檢率相對較高,這與周小萍等[4]的報道的年齡越大,感染機會越多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本醫(yī)院特點制訂防控措施,目前本院MDRO防控重點科室應為兒科和新生兒科。雖然目前本院MDRO引起的感染程度上沒有其他綜合性醫(yī)院呈現(xiàn)復雜性、難治性等特點,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口流動的加快,醫(yī)院的規(guī)模建設不斷擴大,收治的病種也必將更復雜。近年來,MDRO已經成為醫(yī)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感染嚴重影響到醫(yī)療安全和患者安全。有研究表明,泌尿道插管、動靜脈插管,以及使用呼吸機、氣管切開、使用激素、血液透析是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5]。因此,應繼續(xù)關注本院MDRO的變遷。
本次調查只發(fā)現(xiàn)2例 MDR-AB、8例 MDR-PA,未發(fā)現(xiàn)CRE、CR-AB、PDR-PA,原因可能與本院極少使用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有關。全球性細菌耐藥監(jiān)測結果表明,不同地區(qū)、不同菌種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存在差異,就在同一所醫(yī)院不同科室耐藥譜也有所不同,這與環(huán)境和抗菌藥物使用模式有很大關系[6-8]。本次調查也未發(fā)現(xiàn)VRE和耐萬古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表明本院MDRO防控重點不是以這幾種菌為主。文獻[2-3]報道,鮑曼不動桿菌等MDRO主要分布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而本院至今尚未成立專門的重癥監(jiān)護病房,標本來源較為單一,但隨著創(chuàng)傷性診療方法的增多,耐藥菌株也會不斷出現(xiàn),本科室將繼續(xù)關注耐藥菌的檢出及其耐藥特點,不斷提高復雜危重疾病的診治水平。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多重耐藥菌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13(2):108-109.
[2] 韋秋玲.賓陽縣小兒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3,1(6):37-40.
[3] 甄宏,謝慶玲,農生州,等.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藥情況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9,31(2):260-262.
[4] 周小萍,奚逢源,毛衛(wèi)華.醫(yī)院多藥耐藥菌感染的監(jiān)測與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5):1004-1006.
[5] 曾慶洋,倪永圣,黃燕新,等.醫(yī)院多重耐藥菌監(jiān)測的調查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1):2497-2499.
[6] 田甜.鮑氏不動桿菌耐藥機制及治療策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4):477-478.
[7] 吳華,李丹.重癥監(jiān)護病房臨床與環(huán)境、手分離耐藥革蘭陰性桿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09-912.
[8] 糜家睿,黃支密,糜祖煌.多藥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喹諾酮類耐藥相關基因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4):330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