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方六
古代過年喝什么酒
文/倪方六
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據東漢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這是一種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保健酒”。據說,“椒”是玉衡星精,人食用后走起路來都覺得輕快;“柏”則是一種仙藥,食用后能祛百病,飲了這樣的酒,自然身體通泰。喝椒柏酒的風俗一直到南北朝都還很盛行。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狈从车木褪菚r人過年飲酒的情景。
與先秦相比,漢代過年的風俗、日期基本都穩(wěn)定了,規(guī)矩也多了。飲用年酒時要看時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太陽微露時開始喝,其時鞭炮聲開始響起。喝酒的次序與現代明顯不同,不是先敬長者,而是讓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先喝?!肚G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人失歲,故后與酒?!币馑际悄昙o小的孩子過年了就意味著長了一歲,值得慶賀;而老年人過年則意味著少了一個年頭,變老了,因為一年比一年老,故并不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所以最后喝。
到了魏晉時期,過年所喝的酒的品種增加了,除了椒柏酒外,人們還喝屠蘇酒。屠蘇酒是一種中藥保健酒,是用多味中藥材泡出來的。過年時,全家人都要喝點屠蘇酒,據說這種酒能預防流行病和瘟疫,喝了來年會有好運,沒病沒災。
一般認為,守歲風俗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的,實際上在漢代就出現了?!讹L土記》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痹谖簳x時,飲酒也是有規(guī)矩的,除夕之夜,家家都會準備豐盛的夜宴,喝酒時,“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
魏晉以后,過年守歲的風俗更流行了,并成為一種固定的年俗,與此相對應的,過年飲酒之風也愈發(fā)厲害了。
到了唐代,人們對過年的理解出現了變化。由于經濟繁榮,國家穩(wěn)定,百姓的日子過得不錯,人們講究享受,過年圖個快樂成為主題,如放鞭炮不再作為驅鬼避邪的手段,而被看成一種娛樂形式。酒是一定要喝的,而且要大吃大喝??晒┻x擇的酒也多了,不再限于“保健酒”,但椒柏酒還是少不了的。飲酒的規(guī)模和檔次都上來了,特別是在李唐皇家,過年時宮中會有豪華酒席,飲酒時還有音樂、歌舞、詩歌唱和。普通人家所喝的酒一般是鄉(xiāng)間自釀的,飲酒也是圖個熱鬧,不為防疫治病。
宋代喝椒柏酒的人家已經很少見了,多喝屠蘇酒和術湯。宋代過年喝酒之風與隋唐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北宋時,過年一般一天要喝兩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團坐在一起喝酒守歲外,在白天,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邀請對飲,謂之“別歲”。除了喝酒,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饋贈酒食,謂“饋歲”。
到了元明,守歲之風全面盛行,年味愈濃。天一黑,全家便圍坐到一起“度歲”,主婦把好酒好菜全端上桌來,邊吃邊喝。守歲時除了喝酒,還有很多娛樂節(jié)目,最流行的是擲骰子。大人給壓歲錢和小孩討壓歲錢成為一種風俗。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則圍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纏著大人要壓歲錢。
在清代,過年開始變得累人而復雜,請客送禮、迎來送往成了一種時尚,過年喝酒不僅是為了辭舊迎新,還被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年最終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