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禮萍
(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
運用綜合改進控制方法控制濕包的效果評價
程禮萍
(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
目的 運用綜合改進控制方法控制濕包的發(fā)生。方法 對工作人員特別是滅菌員進行理論培訓及裝載、卸載環(huán)節(jié)的改進控制;對包裝工作進行改進。結果 改進后濕包率由 0.87% 下降至 0.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運用綜合改進控制方法后,工作人員操作更規(guī)范,濕包率明顯降低。
濕包;控制;包裝;裝載;卸載
壓力蒸汽滅菌是目前醫(yī)院首選的滅菌方法,具有使用范圍廣、控制方便、滅菌效果可靠、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但壓力蒸汽滅菌屬濕熱滅菌,滅菌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常會導致濕包現(xiàn)象發(fā)生。濕包可使包裝材料失去阻擋微生物的屏障作用,因為滅菌包內的潮氣可吸附出一條向外通道,為外界微生物進入已經滅菌的包提供途徑,使微生物容易浸入已滅菌物品內造成污染,從而影響了滅菌的質量,嚴重時會導致醫(yī)院感染。曾有報道濕包中央部位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50%[1]。重復滅菌不僅浪費時間也會增加成本消耗,延誤臨床科室使用,甚至會引起醫(yī)療糾紛。2011年12月以前,我院待滅菌物品由各科室自行打包送供應室滅菌,這些包常超大、超重、包內堆壘、器械與布類混合包裝、器械未干燥等,經常發(fā)生濕包。從2011年12月起,我院消毒供應中心實行復用器械集中清洗、包裝、滅菌管理,為減少濕包的發(fā)生,我科采用綜合改進控制措施,明顯減少了濕包的發(fā)生,提高了滅菌合格率?,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滅菌器及滅菌參數(shù)
采用山東新華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真空度為0.076MPa,脈動次數(shù)3次,滅菌溫度134℃,工作壓力0.21MPa,滅菌時間10min,干燥時間10~15min。
1.2 資料
采用回顧性統(tǒng)計2011年9月至11月200鍋次,共14762個滅菌包,登記濕包129個作為對照組。統(tǒng)計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0鍋次,共13463個滅菌包,登記濕包13個作為實驗組。
1.3 綜合改進控制方法
①對2011年9月至11月期間129個濕包原因進行分析。②對工作人員進行濕包形成原因、控制方法及濕包的危害的理論培訓。③對包裝工作的改進:嚴格控制無菌包的重量和體積,器械包重量≤7kg,布類包重量≤5kg,體積≤30cm×30cm×50cm;待包裝器械,特別是管腔類器械的管腔和復雜器械的軸節(jié)要求完全干燥;手術器械包全部換成網籃放置包裝;器械、布類、盆碗分開包裝,不重疊,開口一致,中間用吸水紗布隔開,包裝松緊合適;大的金屬器械(重錘、老虎鉗)獨立包裝時改紙塑為無紡布,窺鼻器改儲槽為方盤裝,置蓋于盤下。④對滅菌員工作的改進:首先是裝載方面,每日清潔過濾網,檢查疏水閥,排凈冷凝水,預熱滅菌器15~30min,待夾層壓力上升至0.21MPa開始工作;器械包與布類包盡可能分鍋滅菌;混合滅菌時,大包置上層,小包置下層;敷料包置上層,器械包置下層;棉布包裝置上層,無紡布包裝置下層;紙塑包裝紙面對塑面,傾斜放置紙面朝下或使用專用框架裝載;筒、盆、盤、碗等無底孔器械,傾斜放置或倒扣,窺鼻器予以倒扣;包與包之間≥2.5cm,不重疊;裝載量控制在10%~90%,物品與滅菌器內壁保持一定距離,不得與器壁接觸,最上層包距頂部≥7.5cm。另一方面是卸載,滅菌完畢后,打開柜門2~3cm,5~10min,再完全打開,強制干燥30min,待爐溫下降至<80℃,推出裝載車,避開冷氣出口,在室溫下自然干燥3h;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35%~70%。
1.4 濕包的判斷
按照衛(wèi)生部《消毒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滅菌處理后的物品包布要求清潔干燥,消毒包裹含水量一般不超過3%,超過6%即判斷為濕包。如消毒包外表面觸摸時有潮濕感,化學指示膠帶有水痕跡,消毒包內出現(xiàn)水珠現(xiàn)象,均屬于濕包[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
對照組200鍋次,滅菌14762個無菌包,出現(xiàn)濕包數(shù)129個,濕包率0.87%。實驗組200鍋次,滅菌13463個無菌包,出現(xiàn)濕包13個,濕包率0.09%。經χ2檢驗P<0.01,二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改進前后主要濕包物品濕包率比較
表2 改進前后濕包的原因比較
對照組129個濕包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物品包裝、裝載不合理,占73.64%。集中管理之前,我院窺鼻器用儲槽和方盤裝載,方盤裝載時,蓋在上方,開側孔,由于金屬器械多,未用吸水紙,產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濕包率非常高。現(xiàn)全部改用方盤裝載,蓋置方盤下方,雙層棉布包裝,滅菌時倒扣或傾斜放置,濕包率為零。滅菌包過大過重,包裝過緊,盆、碗、彎盤重疊放置,中間沒有擺放吸水紙,使無菌包在滅菌的過程中不易汽化,在冷卻的過程中汽化的蒸汽不能及時排除,形成的冷凝水導致濕包;器械和敷料沒有分開包裝,棉織品和金屬類的散熱速度不同,在同等時間下,金屬散熱快,容易冷卻,與敷料散發(fā)的熱蒸汽產生冷凝水而導致濕包;物品裝載過多,包與包之間沒有空隙,不僅阻礙蒸汽的流通而達不到滅菌效果,也會影響蒸汽逸出,以致干燥不徹底而產生濕包;滅菌包擺放不當,金屬物品放在敷料包上,敷料包靠著滅菌器內壁,蒸汽遇金屬形成的冷凝水落到敷料包上產生濕包,無底孔容器未斜放或倒扣形成集水產生濕包。
其次是物品干燥冷卻時間不夠,占17.83%,改進后仍有10個濕包。這與滅菌結束后,消毒員為趕時間,盡快結束工作,未強制干燥30min,自然冷卻3h就卸載,強烈的溫差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而導致滅菌包潮濕有關。
另外,包裝材料選擇不合理,占7%。一次性紙塑包裝材料一面為透明塑料,一面為特殊有孔材料制成。蒸汽的進出完全依賴其紙面,密度高的大件金屬器材(重錘、老虎鉗)降溫快,與紙面疏水性不能同步,冷凝水不能完全汽化,形成細小水滴沾附于塑面,形成濕包,改用一次性無紡布包裝后,濕包率為零,這與一次性無紡布的獨特的細孔排列結構致其疏水性能較佳不易引起濕包有關[3]。
雖然壓力蒸汽滅菌濕包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從形成的因素可以看出,許多可控性因素是造成濕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工作人員專業(yè)知識欠缺、物品包裝不規(guī)范、裝載不合理、未按要求卸載等。所以綜合改進這些可控環(huán)節(jié),是減少濕包產生的關鍵。也是保證滅菌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邵 學 芳.國產高壓 蒸汽 滅 菌 產生濕包 現(xiàn) 象的 探 討[J].中華醫(yī)院 感染學雜志,2007,17(9): 1116.
[2]消毒技術規(guī)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2:154-158.
[3]黃浩,陳慧.中心 供應 室滅菌包 裝材料的合理 應 用[J].中國消毒 學雜志,2008,25(5):548.
R-03
:A
:1671-8194(2013)09-03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