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武
傷濕止痛膏是大家較常見的祛風(fēng)濕和活血止痛的藥膏。它由傷濕止痛流浸膏、水楊酸甲酯、薄荷腦、冰片、樟腦、蕓香浸膏、顛茄流浸膏組成,多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肌肉痛、扭傷等。對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臨床實(shí)踐證明,如果傷濕止痛膏運(yùn)用得當(dāng),還可治療其他疾病。下面介紹幾種巧用傷濕止痛膏治病的方法。
1.治頭痛: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兩側(cè)太陽穴上,對各種原因引起頭痛有一定的緩解和治療作用。一般貼敷藥膏后15~20分鐘便可起效。
2.治胃痛: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劍突下方上腹部偏左處,對胃痛有治療效果。
3.治凍瘡:取傷濕止痛膏剪成小塊貼于患處。1天更換1次,適用于早期凍瘡和凍瘡的預(yù)防。
4.治牙痛:取傷濕止痛膏貼于患牙相應(yīng)的面頰部位,3~4小時即可止痛,尤其對風(fēng)火牙痛有顯著效果,且無副作用。
5.治皮膚皸裂:根據(jù)裂口大小,將傷濕止痛膏剪成小塊貼于裂口上,兩三天可愈合。
6.防暈車暈船暈機(jī):在出發(fā)前半小時將傷濕止痛膏剪成一寸見方的小塊,貼在肚臍眼或雙前臂的“內(nèi)關(guān)”穴位上,可防頭暈、嘔吐。
7.治感冒發(fā)燒:將傷濕止痛膏貼于雙側(cè)“曲池”穴上,半小時可退燒,對于兒童療效更好。
8.治蟯蟲:將傷濕止痛膏剪成小方塊,睡前貼于肛門四周,可治蟯蟲。
9.治消化不良: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兩小腿“足三里”穴上,對單純性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療效良好。
10.治心絞痛:將傷濕止痛膏貼在左胸心前區(qū),心絞痛可立即停止。
11.治皮膚無名腫痛:腫初起時,將略大于紅腫部位的傷濕止痛膏,貼敷于腫上。如次日仍有紅腫,可揭去重貼一張,即可消腫。
12.治氣喘:將傷濕止痛膏貼于頸背部,脊柱兩側(cè)的“肺俞”穴位上,可治氣喘。
13.治雞眼:用熱水局部浸泡雞眼5~10分鐘后拭干,剪取傷濕止痛膏貼于雞眼上,早、晚各浸貼1次,揭去膠布后,適當(dāng)剪去已軟化無活性的胼胝層,治愈率高。
14.治神經(jīng)性皮炎:把強(qiáng)的松片、維生素B片、維生素C片研末撒在膏上,貼于患處,每日1次。
15.治腹痛腹瀉:將傷濕止痛膏一張貼在肚臍眼,15分鐘即可消痛止瀉。也可將傷濕止痛膏貼于“足三里”穴位上。
16.治尋常疣:剪取比尋常疣略大的傷濕止痛膏貼于患處,每日揭換數(shù)次,連續(xù)數(shù)日,療效肯定,一般經(jīng)10~15日,尋常疣即軟化脫落。
17.治腮腺炎:用傷濕止痛膏貼敷患處,每日1次。由于傷濕止痛膏具有良好的活血止痛及清熱化瘀作用,用于治療腮腺炎可收到良好效果。
18.治急性喉痹:以喉結(jié)為中心,將傷濕止痛膏敷于局部,并自行揉按喉結(jié)兩旁,無明顯效果者6小時更換傷濕止痛膏1次。一般2次便可取得明顯效果。用藥期間,禁食油膩肥甘及辛辣刺激之品。
(編輯 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