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武俠大家,都曾經(jīng)口口聲聲地說“重俠輕武”,都認為有沒有武功倒是次要的,只要有了俠義之心,就可被稱之為“大俠”。但大家不妨想想,真的有哪個行俠仗義的大俠是弱者了么?“重俠輕武”這在江湖中真的能夠成立么?
大概我們每個金迷心中都有著一個美麗的武俠夢,或翻看,或想象,心里總不覺有種暢快之感。武俠,武俠,何者為俠,何謂江湖?我想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此,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心之所想,筆之所至,難免雜亂,聊為抒懷。
“武”、“俠”關系
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武俠大家,都曾經(jīng)口口聲聲地說“重俠輕武”,都認為有沒有武功倒是次要的,只要有了俠義之心,就可被稱之為“大俠”。甚至古龍在《大沙漠》里就直接寫道:“他知‘武俠’二字雖總是連在一起,但其間高下卻大有差別……一個人若只知道以武逞強,白刃殺人,那就簡直和野獸相差無幾了,又怎配來說這‘俠’字?”
既然作者們都這么說了,連一些大家在內(nèi)的很多讀者們也就都信了,但說歸說,事實真的是如此么?依我看來,這些說法終不過都是些大話,真正落實到小說中就很難說到做到了。
武俠,武俠,“武”字在前,顧名思義,“武”才是成為俠的基礎,想想那些聲稱“重俠輕武”的作者們筆下,哪一個大俠是武功極差的?我們也不妨舉一些實例來證實這一點。
無武難成俠
去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我把《笑傲江湖》的部分情節(jié)又翻出來看了看,再次留意到了一個人物——林平之。雖然也有些人像我一樣,對小林子持同情態(tài)度,但更多的人則是認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小林子的所做作為大加指責、極力批判。但這其中的根源,絕不是小林子沒有俠義之心,而正是小林子沒有那在作者們看來似乎并不重要的武功。的確,也有很多品德高尚的俠者沒有多么高強的武功,卻也留下了很好的名聲,但這些人,都少有遇到像小林子那樣走投無路的境地,如果當真遇上了,結果會是怎樣的,只怕就很難說了。
小時候,覺得金庸最悲慘的小說是《連城訣》,但現(xiàn)在看來《連城訣》之悲是遠遠不及《笑傲江湖》的。莫看狄云歷盡了苦難仍痛失愛人,而令狐沖卻是苦盡甘來同任盈盈攜手笑傲江湖,但其他人呢?令狐沖是苦盡甘來了,但其他人幾曾苦盡?那些人痛苦的盡頭,只怕便是死亡了吧。《笑傲江湖》沒有給弱者留下一絲一毫的生存空間,開篇兩起滅門慘案早已奠定了它悲劇的基礎。以前只覺得主角結局不錯,就算是不錯的結局,卻不曾想,主角走過的道路到底染了多少鮮血,當你留意到這些觸目驚心的血跡時,再美好的結局也沖淡不了全書的悲涼了。
回想《笑傲江湖》中,最后活下來并活得不錯的,可有一個是弱者的?五岳劍派中,除了依附上令狐沖以外的恒山派,只有瀟湘夜雨莫大先生一個人活了下來。莫大先生數(shù)招間殺死費彬,武功并不算弱,但他如果僅僅憑著這點功夫也是活不下來的,他活下來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明哲保身,力之所及則保衡山派,力之不及則只保自身,因而他總是在屈從逃避,雖然不失本心,卻又游離在激烈斗爭、正面沖突之外。試想,如果林平之也可以這樣做,他的結局名聲也不會如此,但是,他不能!
首先,小林子是個孝子,他深愛的父母為人所殺,他必須要報仇,這幾乎已成為當時他生命中唯一的事,活下去為了報仇,為了報仇要活下去。所以,他不可能避開那由辟邪劍譜引發(fā)的一切江湖斗爭,相反的,為了報仇,為了變強,他必須迎上去,這是他命中注定的危險,是逃不掉的。其次,就算林平之為了讓泉下父母安心,不做以卵擊石的斗爭,保全自身以慰父母的在天之靈,他選擇了退避,但辟邪劍譜的秘密就在他身上,他退避得了么?“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將一個弱者卷進了斗爭漩渦的中心,除了不擇手段的變強,他已沒有別的出路了。
因為自己對小林子的變化總是理解不好,因而看了很多分析小林子的文章,私以為其中把小林子變化的原因分析得最好最到位的是亦知墨的《談談金庸作品中隱藏較深的腹黑男》,她的觀點,我基本認同,就不在這里多談,只說些我的不同看法。
我眼中的小林子
很多對小林子持同情態(tài)度的人,都曾注意到他肯為一個素不相識的少女打抱不平的俠義心腸,他報仇絕不遷怒于旁人的原則,以及他那句近乎舍己救人的“以大欺小,好不要臉”(雖然話一喊出,他不免有幾分后悔,但卻足見仗義救人的俠義之舉,仍是由心而發(fā),不及多想)。甚至他甘受鄉(xiāng)下婦人之辱的所作所為已與受時人稱贊的好漢風波惡無異,只不過他心里承受的壓力痛苦實在與純屬斗氣的風波惡不同了。這樣一個人,誰能說他思想道德水平不夠高?誰能說他沒有俠義之心?
可是后來呢?他殺死了深愛他的小師妹,他與左冷禪結盟,不惜代價要殺死令狐沖,惹來了一片罵聲。能說是因為他沒有俠義之心才未成為“俠”的么?只能說是因為他的武功還不夠,至少他的武功不足以讓他在斗爭漩渦的中心生存下去,所以他必須改變,是江湖的殘酷泯滅了他最初的俠義之心,這其中的根源,竟是他缺乏被作者們普遍不承認的成為“俠”的基礎——武功。
林平之練成了《辟邪劍譜》,但他的內(nèi)功根基并不夠,他可以殺了余滄海和木高峰,卻也失去了雙眼。從家破人亡的那一刻起,林平之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了報仇,他為了報仇可以不惜生命,大仇得報他同樣也可以不惜生命了,那這兩人死后,他是不是就可以走出走投無路的境地呢?不是的,他還有一個更厲害的仇人——岳不群,余滄海是害死了他的父母,而岳不群是搶走了《辟邪劍譜》,幾次三番的想置他于死地,岳不群不死,他也不會甘心的??墒钱敃r的狀況是,想要《辟邪劍譜》的人還活著,相置他于死地的人還活著,他雙目失明,對付不了左冷禪、勞德諾、岳不群,仍然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要想報仇,仍然要不擇手段地活下去。
林平之心里應該是不恨岳靈珊的,他大仇得報之后跟岳靈珊的那段對話,一字一句聽來,當真是如盈盈霜華所說,“白璧微瑕,不減其色”,讓人不禁一聲長嘆,惋惜不已,但卻又覺得事已至此,無可奈何。他雖然不住地趕岳靈珊走,說些讓她傷心的話,但他也的確嘆息著說過“我沒恨你”,“這不是你的錯,是我自己不好”,語氣情境絕非作偽,讓人聽來只想與他一起嘆息。小林子并不恨岳靈珊,更不愿殺死她,甚至還對她心懷感激,難忘舊情;但是他對岳不群害他的心結解不開,對自宮的心痛放不下,如何能夠接受岳靈珊留在他身邊?何況他說“可是我已變成這個樣子,你跟著我又有什么意思?你我僅有夫妻之名,并無夫妻之實。你還是處女之身,這就回頭……回頭到令狐沖那里去吧。”全然是為了岳靈珊考慮,雖然傷了岳靈珊的心,卻也談不上絕情之人。這或許能令任盈盈對他的惻然之意減少,但我心中的同情卻絲毫未變,總覺得有些事盈盈沒有站在那個位置是理解不到的。
直到林平之做了他一生中最錯的事,我雖然也怪他,但更多了為他們不能安然隱居感到惋惜,除了一聲長嘆,我說不出太多責怪的話來。我見過的痛恨林平之的人,大多是非常喜歡令狐沖的,或者是非常喜歡或同情岳靈珊的,前者表示,因為岳不群害過他,他殺了岳靈珊還可以理解,但痛恨令狐沖確實可恨的忘恩負義;后者則是,從殺死岳靈珊那一刻起,小林子已不再是之前那個令人同情的小林子,這是他一生中最錯的事,是不可原諒的。后者的觀點,大概也接近于任盈盈的觀點。那我們分別來分析分析這兩種情況吧。
小林子為何錯殺岳靈珊
首先,從殺岳靈珊的角度,這是他一生最錯的事,對他這種做法,我無限惋惜,難以原諒,但這一切都是我們從一個讀者的角度看到的。我們看到的是岳靈珊對林平之一往情深,看到了她愿意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心一意地跟著林平之,對這樣一個癡情女子,林平之卻將她殺了,實在不得不說他絕情。但問題是,林平之身為當局者,他又能看到么?他是到大仇得報之后才相信岳靈珊不是為了《辟邪劍譜》去的福州,才相信她是真的一心一意對自己的,才說她更像她的媽媽(這些事以林平之的處境,之前的確很難相信,此時能信,已是不易),那么他之前又能對岳靈珊動了多少感情,多半還是為了保命才接近岳靈珊的,又能讓他在這一時動多少感情?何況他此刻已然自宮,除了心軟嘆息,還能再做什么?
他對岳靈珊的感情不深,構成了他殺岳靈珊的基礎,但他一定也不愿意,畢竟他信了岳靈珊在幫他,并且還深深地愛著他。但如果岳靈珊不死他就得死,而且是不甘心地死,他的選擇就會不一樣了。林平之不怕死,他為了報仇,何曾惜過性命,但多年的苦難生活,讓他不甘心,所以他不想死,尤其是不想就這樣死。“削發(fā)為尼,兩不相幫”這話林平之可以信,但勞德諾和左冷禪不會信,岳靈珊活著,他就無法得到左冷禪的信任,于是他做了一件讓我無法原諒的事情,但連岳靈珊都可以理解他的苦衷,他難道就這么值得別人切齒痛恨么?他心中大概也有很多不愿吧,但卻讓不甘戰(zhàn)勝了不愿。
再說恨令狐沖這件事,喜歡令狐沖的人把它看作比殺岳靈珊更不可原諒、更忘恩負義的事。而我以前死活不理解小林子為啥那么恨令狐沖,總覺得金庸是為了塑造一個已經(jīng)設定好的反面人物而故意為之,難免有些牽強。很多文章也都沒將這一點講清楚,但亦知墨的文中提到的那一說法的確是很有道理的。嫉妒,習慣性的嫉妒,一定會產(chǎn)生討厭甚至恨的。但一般情況嫉妒也就是希望對方倒霉,或者有意識地去陷害一下什么的(但私以為他陷害令狐沖的時候,保命的心思是大于嫉妒心理的,畢竟說令狐沖更能取信于人,也更能讓岳不群放心),不至于到了不親手殺了他就不甘心的地步吧。畢竟如果說像父母大仇這種事,林平之都曾想過假手于人的話,如果他還是單純嫉恨令狐沖,斷不至于非要親手殺了他才罷休。所以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更傾向于是金庸有意為之,而顯得轉折過大,難免牽強。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因此而執(zhí)著于對林平之的恨,而不來看看金庸刻意為之的這個江湖呢。林家因為祖?zhèn)鞯膭ψV滿門被殺,劉正風因為追求自己的理想全家慘死,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都有人忍心殺害,平靈二人年紀輕輕卻江湖恩怨被毀了一生,恒山三位師太堅持原則卻遭暗殺,天門道長反對并派血濺當場,就連莫大先生也不得不屈從低頭,梅莊三友本無過卻成為教主之爭的犧牲品,童百熊不忘舊情卻遭當年兄弟殺害……這一件件的事單獨看起來或是武俠小說里常見的,但如果一件一件連起來,再看看結局時,還有什么人活了下了?弱者,尤其是處在斗爭中心的弱者,無一生存,他們的鮮血早已染遍了通向結局的路。誰能說笑傲的江湖不殘酷,不黑暗?小林子這樣一個少年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許人生存的江湖里,一步步走向深淵。
還是陳墨說得好“達非兼濟天下,窮難獨善其身”,的確,“達”是兼濟天下的條件,達者未必兼濟天下,但不達無法兼濟天下;“窮”卻是獨善其身的障礙,不窮自可獨善其身,但若真的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還能獨善其身么?如果能,只怕也未必是真的“窮”。小林子要報仇,要不惜生命,不計一切地去報仇,這是他的孝心,所以他要活下去,可是以他的能力,生存就很難顧及情義,孝則不義,義則不孝,這就叫做走投無路,這就叫做“窮”,請問如何“獨善其身”?
一句話概括了《笑傲江湖》的悲劇。我們不妨看看同樣悲慘沉重的《連城訣》,水笙絕不是什么強者,可是她活下來了,她能夠回到雪谷里歡喜地說:“我等了你這么久!我知道你終于會回來的!”如果她生存在《笑傲江湖》里,大概早已死在了花鐵干那些為保自己名聲的人的手上,哪里還有命說這句話?
的確,復仇的心理壓力太強不是什么好心思,但如果放在一個有足夠能力的人身上,至少換來的不會是一致的罵名。金蛇郎君夏雪宜雖然是作為金書我最喜歡的三個人物之一,但我不得不承認,他的思想道德水平是遠遠不及初期的小林子的,他報仇的不擇手段更是比小林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雖也有人討厭他,但他的下場終究不及小林子慘,罵名終究不比小林子多,這又是為什么呢?
第一,夏雪宜比小林子強。夏雪宜是個武學奇才,聰明絕頂,武功高強,名震江湖,以一己之力對付他的仇家已然綽綽有余,自然可以少做一些違背江湖道義之事,甚至還有余力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施恩旁人,這無疑會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這樣罵他的人自然少了,報仇也容易多了,名聲也會好些。
其次,夏雪宜比小林子幸運得多。這不僅僅是因為夏雪宜本身就是主角,不存在刻意筆鋒引導和感情傾向的問題,私以為還是有其他原因。雖然《笑傲江湖》不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但卻是我以為的寫作水平最高的小說。那是一個充滿了自由精神和浪漫主義的江湖,但更是一個充滿了血腥殘酷,用一個一個的悲劇編織而成,逼的人走投無路的江湖。雖然小林子身上或有幾分刻意而為,但這仍是一個讓人不禁掩卷嘆惋的江湖。不管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的,我覺得金庸是有意塑造一個充滿悲情與無奈,令人不得不惻然嘆息的江湖的。小林子不幸生活在這個江湖里,又沒有高強的武功,自然便陷入了可怕的絕境。而夏雪宜則不同,雖然他也自小失去了親人,可是他的境遇卻要好很多,年紀輕輕就練成了絕世武功,面臨的暗潮洶涌也遠不及小林子,他自然可以憑一把碧血金蛇劍闖下一世威名,報仇雪恨。
有人可能會要說,夏雪宜再怎么樣也不會用溫儀的性命來保護自己。的確,夏雪宜是不會,因為他真的愛溫儀。但小林子真的很愛岳靈珊么?或許之前愛過,但當他發(fā)現(xiàn)岳不群的陰謀以后,他還愛的起來么?只怕連信任都要大打折扣了。那個時候他對岳靈珊的利用早已占了上風,靠最后那幾句解釋雖然能換來信任,換來心軟和嘆息,但能這么快就愛上么?我相信小林子是愿意為自己深愛的人付出的,他不惜生命為父母報仇便是如此。所以,這并非問題的關鍵。
說了這么多,只是想從反面論證無武難成俠,或許拿金書最悲涼的江湖為例,的確有失普遍性。但大家不妨想想,真的有那個行俠仗義的大俠是弱者了么?“重俠輕武”這在江湖中真的能夠成立么?
(編輯 孫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