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賢 任偉耀 陳德明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yī)院外科一區(qū),廣東 江門 529700)
手術與保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比較
李正賢 任偉耀 陳德明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yī)院外科一區(qū),廣東 江門 529700)
目的 探討手術與保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以提高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效果。方法 我院 2009 年至 2012 年收治粘連性腸梗阻患者 100 例,根據(jù)其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58 例)及對照組(42 例),觀察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應用 EORTC 生命質量功能評分對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在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等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對于粘連性腸梗阻,保守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手術治療,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對于病情較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應采取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療效;生活質量
腸梗阻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發(fā)生障礙,腸梗阻易并發(fā)水電解質紊亂、腸壁循環(huán)障礙等、壞死、繼發(fā)感染,嚴重時可致毒血癥、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1],粘連性腸梗阻(adhesive ileus)在其診斷明確后首先是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均是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如處理不當容易引起腸道再粘連,影響患者痊愈,本文介紹我院通過保守及手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經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粘連性腸梗阻患者100例,根據(jù)其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58例)及對照組(42例),觀察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齡在16~75歲之間,平均(45.2±3.7)歲,腹部手術史49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齡在15~73歲之間,平均(44.7±4.1)歲,腹部手術史3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禁食、補液、胃腸減壓、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及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行保守治療預防感染、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予以擴肛、開塞露潤便、液體石蠟、硫酸鎂、生理鹽水(2∶1∶3)低壓灌腸,促進消化道梗阻解除,加用奧曲肽(傷害第一生化藥業(yè)公司,藥準字:H20060171)0.1mg靜脈滴注,后25μg微泵支持。對照組行手術治療,保守期間患者癥狀無減輕甚至加重,懷疑有絞窄性腸梗阻者給予手術治療,入腹后逐段仔細分離,辨認正常的解剖關系,分離以先易后難,鈍性與銳性相結合的方法,松解各部粘連,對于狹窄部分予以切除,手術方式包括單純腸粘連松解術、粘連松解+腸切除吻合術、小腸折疊排列術,保持小腸規(guī)律性及永久性排列,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腸管、縫合破裂的腸漿膜,予以生物蛋白膠或透明質酸鈉噴,以減少再粘連的機會,避免醫(yī)源性損傷,徹底清晰腹腔后設置引流管,術后維持、補充血容量,加強抗生素抗感染,腸外營養(yǎng)支持促進腸功能早日恢復。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應用EORTC生命質量功能評分(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對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1.3 入選標準
入選患者有腸梗阻一般癥狀,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部排氣等,有近期腹部創(chuàng)傷、腹部手術、腹部炎癥史,體檢發(fā)現(xiàn)有腸梗阻表現(xiàn),X線平片檢查有不全性腸梗阻、腸腔內積液等表現(xiàn),腸壁廣泛水腫、粘連、增厚[2]。
1.4 療效評定
顯效:腹脹、腹痛、嘔吐等癥狀消失、X線檢查腸道無明顯梗阻癥狀,恢復排便、排氣;有效:梗阻癥狀部分緩解或恢復排便,X線檢查腸道梗阻征象部分緩解;無效:梗阻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無排氣、X線檢查腸梗阻無改善[3]。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均數(shù)和率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χ—±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人數(shù)× 100%。
2.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照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保守治療期間有1例患者因癥狀加重,懷疑腸絞窄轉手術治療。
2.2 兩組患者EORTC生命質量功能領域評分對照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EORTC生命質量功能領域評分對照
觀察組患者在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等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粘連性腸梗阻多是因為腹部手術、創(chuàng)傷、炎癥后形成的廣泛腸粘連,引起腸管急性梗阻,粘連是因為腹膜與漿膜細胞受到刺激,產生纖維素及滲血,手術縫合刺激、局部缺血使毛細血管生長旺盛,腹膜與漿膜產生粘連,一旦粘連迫使腸道扭轉,或者因粘連形成內疝[4],患者胃腸功能紊亂形成粘連性腸梗阻,目前患者腹部手術導致的粘連成為粘連性腸梗阻最常見的誘因,特別是婦科手術后患者發(fā)病率更高,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嚴重,出現(xiàn)局部壓痛,本病治療原則以解除粘連為主,有研究認為手術對粘連性腸梗阻的解除無明顯效果,反而會造成再次粘連,同時手術對患者機體造成2次損傷。鑒于以上原因,一般建議采取保守治療,如胃腸減壓、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加強靜脈營養(yǎng)等[5],在保守治療的同時注意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如果患者出現(xiàn)腹痛加重、腹膜炎癥狀時要及時轉手術治療,在本組資料中有1例患者在保守治療中腸管液平面增多、腸管逐漸擴張并加重,出現(xiàn)孤立腸袢,懷疑出現(xiàn)腸絞窄,及時轉手術治療,痊愈出院。由于外科技術的發(fā)展與提高,腹部手術的粘連逐漸減少,并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預防的,在腹部手術過程中操作穩(wěn)準快,提拉腸管溫柔[6],可不牽拉的腸管不去干擾,徹底清除腹腔內積液,避免大塊組織結扎、腹腔引流盡量少防止引流管,盡可能順應解剖生理的要求,縮短術后腸管暴露的時間,避免干紗布擦拭腸管。發(fā)現(xiàn)保守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手術治療組,原因可能是保守治療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小,與粘連有效解除降低粘連再次發(fā)生的概率有較大關系。對于粘連性腸梗阻,保守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手術治療,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對于病情較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應采取手術治療。
[1] 夏春曉,趙志峰,馮輝.46例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體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0):2416-2417.
[2] 周文浩,羅由平,劉寧.粘連性腸梗阻治療方武選擇及療效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4):107-109.
[3] 徐宏偉,徐進康.粘連性腸梗阻治療方法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7):85-86.
[4] 柴根良,謝印軍.粘連性腸梗阻不同治療方式的療效比較[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9):63.
[5] 趙兵,孟塬,龔國杰.腹腔鏡下粘連性腸梗阻松解術28例報告[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l,11(7):663-664.
[6] 譚志軍,谷川,張國梁,等.經肛腸梗阻導管聯(lián)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惡性梗阻[J].中華外科雜志,201l,49(6):522-525.
R574.2
:B
:1671-8194(2013)06-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