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風琴的風箱是手風琴的靈,作為手風琴演奏者應該明確知道手風琴風箱在手風琴音樂表現(xiàn)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手風琴風箱的把握直接影響手風琴的演奏效果。本文通過舉例說明,系統(tǒng)論述手風琴風箱的把握在手風琴的演奏中的作用以及手風琴風箱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手風琴;風箱;音樂表現(xiàn)
手風琴是流行于我國八十年代的一種西洋樂器。它的原型是中國的笙,一直到了18世紀,中國樂器笙傳入了歐洲,歐洲的人們便根據(jù)笙與口琴以及風琴的一些音樂特點結(jié)合在一起,之后便誕生了一種新型的樂器——手風琴。手風琴在歷史的演變中經(jīng)歷了多次的結(jié)構(gòu)改革以及變化,它的演奏方法也隨著結(jié)構(gòu)的變化而不斷的發(fā)展。
手風琴有著寬廣的音域、渾厚的音響效果以及色彩豐富的和聲等特點,在樂器中,手風琴的演奏效果相當于一個小型的樂隊。在演奏手風琴的過程中,高音簧片和低音簧片是借著左手推拉風箱所產(chǎn)生的氣流從而發(fā)出聲音,因此,風箱是否能夠運用恰當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表現(xiàn)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手風琴的風箱就是手風琴的靈魂。手風琴拉奏風箱時必須將全部力量集中在左手的手腕處;推風箱的時候,則是要把力量放在左手的掌心以及手腕的內(nèi)側(cè)。
現(xiàn)階段,許多手風琴演奏者容易過分注重指法的技巧,而忽略對風箱的運用。造成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根源在于演奏者在彈奏一首樂曲時,過分地去注重樂曲的左手和右手的彈奏技巧,認為只要練習好左右手,這首樂曲的練習就可以結(jié)束了。但是卻忽略了對樂曲的自身理解,從而在彈奏樂曲時,一整首彈下來,旋律非常平淡,讓聽眾覺得像是在喝白開水,索然無味。我們可以把一首樂曲看做是一潭水,如何將一潭死水變成一潭活水,這是作為手風琴演奏者值得去思考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應該要對樂曲有個深刻的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情感處理,這就使得整首樂曲像是有了活力一樣,耐人尋味。手風琴演奏者控制風箱的好與否,風箱運用的如何都反映在手風琴的音色、音量以及聲音的緊張松弛度等方面,這些方面能將演奏者本身對音樂的全部感受傳輸給聽眾。
1 手風琴風箱的基本拉奏方法
拉開風箱時,動作基本上以自然垂落的方式進行。風箱會呈現(xiàn)的基本形狀是扇形,但是每個人的手臂長度不同,風箱能夠展開到什么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在拉開風箱時,左手掌不能在皮帶里隨便的移動,風箱必須保持彈性,不能把風箱拉到極限,當風箱拉奏到最大時,可以將風箱朝身體的左后方延伸。在回風箱時,必須按拉奏風箱時的軌跡返回,力度也要適中,不要將風箱往上提成為反扇形。在風箱拉奏時,風箱要放平穩(wěn),左手手臂要呈放松的狀態(tài),演奏樂曲時,演奏者須結(jié)合樂曲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條件將左手手腕放在風箱皮帶的不同位置上;同時,在運行風箱的時候,力度要保持均勻,不能忽大忽小;速度上要平穩(wěn),除了樂曲的情感需要。除此之外,風箱還有多種特殊的演奏技法如:平風箱、頓風箱、抖風箱、揉風箱等,這些特殊的技法在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手風琴風箱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2.1 風箱的力度控制在音樂表現(xià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風箱的基本拉奏中,力度是要保持均勻的,但在樂曲的音樂表現(xiàn)中風箱拉奏的力度隨音樂表現(xiàn)而變化是必須的。風箱的力度控制直接影響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
在中國樂曲中,引子中的音樂表現(xiàn)主要就是風箱拉奏的力度變化。例如:手風琴業(yè)余考級書上一級的曲目《花兒與少年》,這首樂曲是一首青海民歌,它的引子具有民歌的特色,第一小節(jié)開始就是一個自由延長音,猶如站在高山上眺望遠方,似乎有什么走近了,如果在這個自由延長音里,風箱的拉奏用的是均勻的力度,那么就無法體現(xiàn)出這個意境了。這個時候風箱采用由弱到強,由強到弱的力度變化,突出由遠及近的聽覺效果,從而在聽眾的腦海里展現(xiàn)出相似的畫面。
同樣,在同級的曲目《小松樹》的引子中,模仿鳥叫聲的四個小節(jié),是一個八度的跳進,猶如清晨太陽升起,樹林中清新的早晨,如果引子都采用一樣的力度,那么這個意境就無法體現(xiàn)出來,模仿小鳥的四個小節(jié)采用強弱的關系對比,這樣就可以體現(xiàn)出仿佛遠處的小鳥呼應鳥叫聲而相繼鳴叫了起來。
在手風琴業(yè)余考級書上五級的曲目《傣家歡慶潑水節(jié)》這首樂曲中,引子模仿的是葫蘆絲的音色,以傣家特有的曲調(diào)開始,給聽眾描繪出一幅竹樓,鳳尾竹的傣家清晨的景象。那么在短短的五個小節(jié)的描繪中,手風琴的風箱控制就極其的重要,在起伏中還要平穩(wěn),在第一個延長音由弱到一定的音量時就要保持這個音量不能起伏過大,這就需要風箱的力度控制均勻。
2.2 手風琴風箱的特殊奏法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手風琴風箱的特殊奏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平風箱、頓風箱、抖風箱、揉風箱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抖風箱和揉風箱,同時這也是其他樂器所不能表達出的音樂表現(xiàn)。
在手風琴的眾多樂曲中,平風箱和頓風箱運用的比較多。平風箱通??梢员憩F(xiàn)柔和的曲調(diào)、和諧自然的音色以及細膩的情感,所以非常適合演奏安靜優(yōu)美、敘述性以及歌唱性強的樂曲。人們所說的“強而不燥,弱而不虛”便是對手風琴平風箱的運行技巧的要求而言的。平風箱通常運用在旋律線條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舒展的樂曲中。頓風箱的動作要領則是左右手均同時具有爆發(fā)力,并且時間是一致的,通過頓風箱這種演奏方法,發(fā)出的聲音則具有飽滿、實在、極富有彈性的特點。例如《又是一個豐收年》,樂曲的開頭就連續(xù)有幾個標有重音符號的柱式和弦。這個地方應用頓風箱進行演奏,烘托出人們喜迎豐收的熱鬧,喜氣洋洋的氣氛。
抖風箱在手風琴的風箱演奏中有眾多類型,大致分為兩抖,三抖,四抖風箱。
在手風琴的樂曲中,抖風箱一般都是模仿很特殊的聲音,而這種模仿的特定性,其余的樂器是無法達到的。比如手風琴業(yè)余考級曲目中《顫抖的樹葉》開始的時候,就以右手按住音程左手震動風箱運用二抖風箱的演奏技巧,意在模仿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在《我為祖國守大橋》樂曲中,運用二抖風箱的技巧模仿火車過山洞的聲音,由慢到快,由弱到強,運用風箱時技巧和力度的控制給聽眾很好的營造出火車過山洞時“隆隆”的聲音,以及我為祖國守大橋的自豪感。在《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中,有兩段樂段出現(xiàn)了抖風箱,前一段的樂段以尖銳的貝司聲配以抖風箱述說了日本侵略者駕著火車滿臉猙獰地來到我們的祖國,通過奮力的抵抗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這時又運用抖風箱敘述出我們終于戰(zhàn)勝了侵略者,把一切歸于平靜美好。
由此可見,手風琴的風箱演奏把握在手風琴的演奏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時在音樂表現(xiàn)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學習手風琴演奏技巧的時候,右手與左手以及作為手風琴靈魂的風箱把握是同等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李遇秋.全國手風琴演奏業(yè)余考級作品集[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8:810.
[2] 趙海英,等.中國藝術(shù)百科.手風琴[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768.
[3] 弗朗克.加維安尼.現(xiàn)代手風琴技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121126.
作者簡介:夏玨(1980—),女,貴州遵義人,遵義師范學院,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手風琴教學和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