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
當農(nóng)民,在城市打工,做唱片,開公司,經(jīng)營酒吧,搞巡演,做公益宣講,做的事一直在變,不變的是喬小刀。
2012年11月18日晚,大喬小喬“漁樵問答”全國巡演,重慶堅果俱樂部又一次爆棚。歌迷有些為大喬(喬小刀)而來,想看看這個神奇的叔叔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些為小喬(喬木楠)而來,想親耳聽聽這個從小就跟著叔叔東奔西走的侄女如何演繹那些小清新的歌曲。
演出開始前,在門外偶遇喬小刀。他穿著一件寬大的黑色波點薄大衣,露出白襯衫的衣領(lǐng),整個人瘦小、靦腆,話也不多。而在臺上,他口若懸河,幽默風趣,有鹽有味地講很多段子,豪放的彈奏和嘶吼甚至將樂隊打上了搖滾的烙印。
猛然發(fā)現(xiàn),我們誰也不了解喬小刀,更不了解他的生活。
奇人的輝煌流年
傳說中的喬小刀,從一個只讀到初中二年級的農(nóng)民,變成了集樂隊主唱、設(shè)計師、展覽策劃人、創(chuàng)意師、手工狂、詩人、絲網(wǎng)印刷專家、雜志主編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名人,簡直是一部成功勵志版?zhèn)髌?。當記者向喬小刀表達這種感覺的時候,他立馬糾正:“我最不想說的就是這兩個字,千萬不要提起?!痹谒抢?,“成功”就像“伏地魔”一樣,需要慎言。
“其實,活著就是最大的不幸。每天睜眼醒來,就有100多項費用需要支付,你要被迫吃飯,困乏著身子去上班……”喬小刀說,“曾經(jīng)也算是擁有過這兩個字,也為此驕傲了很久,但很快就是一個大跟頭。痛定思痛,告誡自己,不要輕言這兩個字,人不能失掉自己的本性和品德,不能忘乎所以,農(nóng)民出身,你一輩子就是個農(nóng)民!”
在黑龍江的時候,喬小刀叫喬守民。家貧,住在昏暗的土坯房里,繼承了父親撿磚頭的“光榮傳統(tǒng)”,并且學會了利用各種破爛來搞設(shè)計。那時候,在村子里和朋友騎車,喬小刀騎著騎著就不見了,不用問,他肯定把車扔在一邊,蹲在某地琢磨什么東西要不要撿回家去。
“破爛藝術(shù)家”喬小刀在苦悶的歲月里,對自己的小屋子進行“再設(shè)計”——把石頭涂成藍色,用泥巴做兵馬俑,在門外搭秋千,諸如此類,日積月累,屋子竟然頗為像樣起來。喬小刀將其命名為“一草堂”,供村民參觀。
漂在北京,喬小刀將自己的動手能力發(fā)揮到極致。從垃圾回收站、建筑工地等地方,撿了很多建筑邊角料、三合板、油漆、顏料、泡沫板。涂涂抹抹、拼拼湊湊,一個月時間做出70幅“假油畫”,裝上框,涂上黑漆,并以“銹”為主題辦畫展,賣得超級好。脫離體力勞動的喬小刀,終于進入他向往的辦公室,晚上就睡在公司,電腦布當被子蓋。
后來,喬小刀搞“絲網(wǎng)印刷”,幫“二手玫瑰”樂隊、萬曉利等設(shè)計唱片,基本都是手工制作,沒成本之憂。2002年起,他每月做一本“書”,帆布制造,絲網(wǎng)印刷,剛開始是詩集,后來圖文并茂外加音頻、視頻,書名叫《月經(jīng)》,“記錄每個月的經(jīng)歷”。雖然唱歌跑調(diào),偶爾連節(jié)奏都跟不上,但是他想做音樂。和侄女組合成“大喬小喬”樂隊,純凈的女童聲加上略帶憂傷的文藝青年的聲音,特色鮮明,一炮打響。做《大喬小喬》唱片的時候,6天錄完所有歌曲,自己設(shè)計包裝,麻布內(nèi)頁,麻布封套,喬小刀和母親連夜踩縫紉機做封套,喬木楠裝唱片,整個唱片制作用時30天,成本不到1萬元。
再后來,關(guān)于喬小刀的信息沉寂。5年后的演出舞臺上,他提起當年從老家到北京時,懷揣著一盤專輯,并把專輯里的歌詞當做信仰。專輯是許巍的《那一年》,歌聲響起,“那一年,你正年輕,總覺得明天肯定會很美…你走在這繁華的街上,在尋找你曾擁有的力量……”在這個奢談理想的年代里,年輕人需要有人引領(lǐng)著,把美好的想法喊出來,以此為感召向前走。
大家都有點被感染,喬小刀很會煽情。
苦行生活充滿愛
大喬小喬沉寂5年后的這次巡演,要在1個月的時間里,走16個城市,進行18場演出和23場公益宣講。如此恣意奔波,很有喬小刀剛出道時的“拼命三郎”架勢。他說:“每個人都會向生命周期、生理周期低頭,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苦行者,趁年輕做一些跟奉獻有關(guān)的事情。”
潛臺詞是喬小刀在對抗時光的流逝,已經(jīng)在和時間賽跑。早在多年前,喬小刀就開始做“微薄之鹽”——一個公益平臺、一些公益演出空間,以及“800人幫助1個人”計劃。當幫助的人越來越多,他突然發(fā)現(xiàn),“金錢永遠滿足不了沒有自主能力的人”,于是他進入了公益實踐的另外一個層次,即傳播理念、傳授方法、扶植夢想。
他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悟,出版《好的生活沒那么貴》一書,“可以花很少的錢買到,適合送給迷茫的人?!泵康揭粋€城市,都去拍一些藝術(shù)家,制作成2分鐘不到的短片,傳播他們對生活的獨特思維;此外,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演出、講演,解答現(xiàn)場提出的問題,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
喬小刀說,傳播公益理念比演出更加重要,所以才安排這種高密度的行程,“關(guān)鍵是這么做很省錢!”在宣講現(xiàn)場,喬小刀曾讓大家填寫一張夢想監(jiān)督卡,上面是每個人近一年內(nèi)的小計劃?;煸谝黄?,隨機抽選,根據(jù)上面的聯(lián)系方式,進行互相監(jiān)督?!叭巳硕加邢敕ǎ苌儆腥藢嶋H行動,大多數(shù)夢想都不切實際,有些甚至是狂想、空想。監(jiān)督卡其實是讓大家腳踏實地的一個方法?!痹趩绦〉犊磥?,掌握實現(xiàn)夢想的方法,遠比擁有一個夢想更重要。
喬小刀是圈內(nèi)出了名的行動派、工作狂,敢想敢做,讓人欽佩。對于侄女小喬,他則表現(xiàn)出十足的大叔柔情。小喬初中畢業(yè),按照現(xiàn)有體制,沒辦法在北京讀高中考大學,除非回到原籍朝北京考。喬小刀建議侄女休學兩年,再做決定,這兩年,則跟著自己讀“社會大學”?!氨疾ㄔ诓煌鞘?,她需要適應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水土,吃不同的食物,偶爾要拉肚子,沒睡醒也要自己打包行李,拖著箱子趕往下一站。社會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是在學校里學不到的。”
對于理想的生活,喬小刀說他希望把生意都交給朋友打理,逃離繁忙的狀態(tài),離開北京一段時間,在山明水秀的南方過渡一下,讓母親享享清福,自己則寫寫詩,唱唱歌,對得起僅剩的青春。少女小喬在臺上惜言如金,淡定得像一個老者。在記者看來,“每個人,是每個人的過客,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思念。眼中的星辰月光,消失在心中的光年”有點少年不識愁滋味的矯情,但是“每一個早晨我耕耘在綠野田園,每一個黃昏我守望在鄉(xiāng)間的麥田。我會把憂慮都融化在夕陽里,讓孤獨的心等待秋收的歡喜”,則能看出喬小刀厚實、溫暖的歲月沉淀。
叔侄兩個,一路苦行,從《消失的光年》到《漁夫與夫》,正好折射出他們追尋生活應有之義而發(fā)生的轉(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