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賓(江蘇省豐縣人民醫(yī)院 221700)
由于吸煙和空氣污染的原因,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隨著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血清腫瘤標志物及其臨床應用價值的再次認識,腫瘤標志物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作者應用組織多肽抗原(TPA)、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糖類抗原15-3(CA15-3)檢測對肺癌的診斷價值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肺癌組為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共84例,男60例,女24例,年齡34~85歲,平均63歲。肺部感染組為本院同期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72例,排除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及肝腎系統(tǒng)疾病,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38~69歲,平均60歲。健康對照組為本院同期健康體檢者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9~65歲,平均58歲,其肝、心、肺、腎功能正常。
1.2 方法 采集受試者靜脈血4mL,室溫放置30min,3 000 r/mim離心15min分離血清,4℃保存待檢。TPA、NSE、CA15-3電化學發(fā)光試劑盒均由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說明書操作,用羅氏E601發(fā)光儀進行測定,TPA、NSE、CA15-3 臨 界 參 考 值 分 別 為 60U/L、12.5ng/mL、28U/mL。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數(shù)據(jù)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各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表1 各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注:與肺癌組比較,*P<0.05。
組別 n TPA(U/L) NSE(ng/mL)CA15-3(U/mL肺癌組)84 68.0±50.2 4.6±11.5 45.7±29.2肺部感染組 72 39.1±15.0* 9.8±2.1* 14.5±9.0*健康對照組 60 27.1±9.8* 3.9±2.1* 9.1±4.9*
2.2 兩組肺癌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兩組肺癌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表2 兩組肺癌患者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s)
注:與SCLS組比較,*P<0.05。
組別 n TPA(U/L) NSE(ng/mL) CA15-3(U/mL)SCLS組65 73.5±20.8 54.8±14.4 29.2±11.9 NSCLS組 19 78.2±27.0* 28.3±12.1* 27.1±11.5*
2.3 3項指標單項檢測結果 TPA、NSE、CA15-3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82.6%、93.0%、80.0%及95.0%、65.0%、73.0%。
2.4 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診斷的比較 見表3。
表3 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肺癌診斷的比較(%)
肺癌已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腫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肺癌療效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診斷時病期已晚[1]。腫瘤標志物在腫瘤的早期診斷、療效和預后判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腫瘤標志物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惟一一種腫瘤所特有;(2)與腫瘤大小和分期相關;(3)可作為治療檢測;(4)與預后相關;(5)與健康人和其他疾病不交叉[2],至今無一種符合上述條件。近年來,用于臨床的腫瘤標志物大多是腫瘤相關抗原或一些健康人也有微量存在只是有差異的物質(zhì)。對于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目前尚有爭論,林麗等[3]認為有以下4個方面的用途:(1)高危人群篩選;(2)輔助臨床診斷;(3)預后評價;(4)癌癥患者療效監(jiān)測,與文獻[4-6] 相似。
人類細胞從正常向惡性轉(zhuǎn)化過程中表現(xiàn)為表面糖類抗原增高,及時檢測外固定中腫瘤標志物有助于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7]。在肺癌的輔助診斷中,TPA、NSE、CA15-3均是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其中TPA是細胞分裂的S/G2期合成的可溶性角蛋白片段,與上皮細胞骨架蛋白18有密切聯(lián)系,是一種非特異性腫瘤標志物。TPA檢測診斷肺癌,尤其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診斷靈敏度達89.6%,對肺癌的早期診斷、預后復發(fā)、轉(zhuǎn)移及評價愈后有重要價值,較CA15-3、CA19-9、癌胚抗原、NSE具有更高靈敏度,但CA15-3、NSE在肺癌的診治方面也各有千秋。NSE由Carney[1]于1982年報道,是檢測小細胞肺癌(SCLC)的首選標志物,雖NSE異常表達不真正構成是SCLC的早期診斷指標,但NSE活性水平改變與SCLC的臨床病程有很好的相關性。CA15-3在肺癌中的陽性率一般為60%左右。
應用腫瘤標志物診斷肺癌,首先要找到一種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的標志物。本研究結果表明,肺癌組TPA、NSE、CA15-3指標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肺部感染組患者這項指標也未呈現(xiàn)高表達。本實驗對一些腫瘤標志物進行了篩選,單項TPA、NSE、CA15-3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82.6%、93.0%、80.0%及 95.0%、65.0%、73.0%。TPA具有較高敏感性(82.6%),NSE 具有較高特異性(95.0%);采用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診斷肺癌時,敏感性雖僅為80.0%,但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達98.0%、100.0%,極大提高了特異性和有效性,為早期診斷肺癌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1] Carney DN.Lung cancer-time to move on from chemotherapy[J].N Engl J Med,2002,346(2):126-128.
[2] 孔憲濤.臨床免疫診斷研究進展[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26(12):731-734.
[3] 林麗,姚紅艷.腫瘤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yī)療,2009,28(13):153.
[4] 羅素霞,馬保根,陳小兵,等.血清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12):1266.
[5] 張寶秋,丁湘或,王雪玉,等.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4):388-390.
[6] 張苑,張婷.肺癌血清腫瘤標志物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12):1419-1421.
[7] 程磊,孫海豐,丁圣楠.腫瘤標志物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價值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