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537132)
原發(fā)性肝癌(PHC)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具有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1]。臨床診斷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為甲胎蛋白(AFP)。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是肝癌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的關鍵[2]。糖類抗原125(CA125)和糖類抗原199(CA199)在腫瘤診斷過程中同樣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了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2例PHC患者、37例肝硬化患者、54例肝炎患者及60例健康體檢者,對其進行血清 AFP、CA125、CA199水平檢測,探討腫瘤標志物AFP、CA125和CA199在PHC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2例PHC患者、37例肝硬化患者、54例肝炎患者及60例健康體檢者,分別組成PHC組、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健康對照組。其中男120例,女63例,平均年齡為47.8歲。4組人員在性別、年齡、病史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檢測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5mL靜脈全血,經(jīng)3 000r/min離心10min后,分離獲得上層血清,繼而進行腫瘤標志物AFP、CA199和CA125檢測。檢測儀器為鄭州安圖LUMO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并選擇其配套檢測AFP、CA125及CA199的試劑,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陽性結果判定標準:AFP>13.4ng/mL、CA125>35.0 U/mL、CA199>37.0U/mL即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AFP、CA125、CA199檢測結果 見表1。PHC組患者的血清AFP、CA125和CA199顯著高于肝炎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4組血清AFP、CA125和CA199檢測結果(±s)
表1 4組血清AFP、CA125和CA199檢測結果(±s)
組別 n AFP(μg/L) CA125(U/mL)CA199(U/mL)PHC組32 276.3±214.1 342.6±215.3 287.6±55.8肝硬化組 37 101.4±109.3 211.6±154.8 50.6±23.1肝炎組 54 76.4±87.5 17.6±8.8 24.5±13.6健康對照組60 5.9±3.7 14.8±9.3 12.7±9.8
2.2 4組AFP、CA125和CA199陽性檢出率 見表2。PHC組患者AFP、CA125、CA199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4組AFP、CA125和CA199陽性檢出結果[n(%)]
2.3 AFP、CA125、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PHC的檢出率比較CA125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32例PHC患者檢出陽性為27例(84.38%),AFP和CA125聯(lián)合檢測對PHC患者檢出陽性29例(90.63%),AFP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PHC患者檢出陽性26例(81.25%)。
腫瘤標記物與腫瘤的生長、擴散以及發(fā)展存在密切聯(lián)系。AFP是在肝癌患者中高表達,對肝癌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3],單項測定該標志物時其靈敏性和特異性都有一定的局限[4]。腫瘤標志物CA125存在于間皮細胞,可用于結腸癌、卵巢癌的診斷與隨訪。CA199是一種唾液黏蛋白,在健康人胰腺、膽管上皮等部位廣泛存在,其升高與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密切相關,可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檢查指標,肝癌的陽性率也會很高[5-7]。多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腫瘤診斷陽性率,通過聯(lián)合檢測腫瘤標志物,綜合評價多項指標對PHC診斷價值及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
本文收集了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2例PHC患者、37例肝硬化患者、54例肝炎患者及60例健康體檢者,對其進行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PHC組患者的血清AFP、CA125和CA19顯著高于肝炎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HC組患者AFP、CA125、CA199的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FP、CA125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PHC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AFP和CA125、AFP和CA199、CA125和CA199聯(lián)合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AFP、CA125及CA199聯(lián)合檢測在PHC診斷中的應用可顯著提高PHC的檢出率。
[1] 廖建軍.原發(fā)性肝癌診斷及外科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9):381-383.
[2] 王洋,余憲,張旭,等.AFP、AFU、GGT、ALP聯(lián)合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3,10(1):23-24.
[3] 潘源,梁寒,錢碧云,等.AFU、AFP及CEA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02,29(6):444-445.
[4] 龐家寶.甲胎蛋白診斷原發(fā)性肝癌的局限性[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5):875-876.
[5] Grgm J.The prognostic important of tumor marrer in adenocarcinomas of gas frointestinal tract[J].Curr Opin Onceol,1997,9:380-387.
[6] 孫文輝.血清CA125、CA242監(jiān)測惡性腫瘤病情進展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6,3(4):15-17.
[7] 廖慧鈺.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肝癌診斷中的作用[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