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松,楊寧潔,朱傳衛(wèi)(安徽省宣城中心醫(yī)院檢驗科 242000)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病,病原菌可在患者抵抗力下降時侵入泌尿系統(tǒng)引起感染[1]。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對泌尿系統(tǒng)進行的一些侵入性診療措施也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另外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或不合理使用,使許多病原菌的耐藥性越來越高,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2]。為了指導臨床醫(y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并有效控制感染,本文對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902例潔凈中段尿進行培養(yǎng)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作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尿培養(yǎng)標本共902例,其中男512例,女390例,平均年齡(54.65±20.56)歲,共分離出病原菌296株。
1.2 儀器與質控菌株 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細菌鑒定儀,藥敏采用K-B法,藥敏紙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公司提供,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
1.3 方法 病房送檢中段尿為嚴格按照護理操作規(guī)程留取的樣本,規(guī)范消毒尿道口后,以無菌碗接取中段尿,無菌操作將無菌碗中的樣本轉移至無菌干燥管送檢;或導尿管上段的新鮮標本或穿刺尿;門診患者按醫(yī)囑清潔外陰后留取尿標本并立即送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鑒定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標本接種、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和染色;藥敏試驗結果判定按照2010版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AB)標準[3]。
2.1 尿培養(yǎng)陽性率及菌群分布 從送檢的902例標本中培養(yǎng)出陽性菌株296株,陽性率為32.8%,革蘭陰性菌178株(60.1%),其中大腸埃希菌134株(45.3%),肺炎克雷伯菌18株(6.1%),變 形 桿 菌 12 株 (4.1%),銅 綠 假 單 胞 菌 7 株(2.4%),鮑 曼 不 動 桿 菌 4 株 (1.3%),黏 質 沙 雷 菌 3 株(1.0%);革蘭陽性菌72株(24.3%),其中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37株(12.5%),屎腸球菌20侏(6.7%),糞腸球菌7株(2.4%),金黃色葡萄球菌2株(0.7%),其他革蘭陽性菌6株(2.0%);真菌46株(15.5%)。
2.2 主要革蘭陰性菌的耐藥率 見表1。共分離出大腸埃希菌134株,占陽性樣本的45.3%,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18株(6.1%);變形桿菌12株(4.1%)。3種主要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有較高的敏感性。
2.3 主要革蘭陽性菌的耐藥率 見表2。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全部敏感,對呋喃妥因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耐藥率相對較高。腸球菌無耐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的菌株,糞腸球菌對呋喃妥因、環(huán)丙沙星和青霉素有較高的敏感性,屎腸球菌只對呋喃妥因有較高的敏感性。
表1 主要革蘭陰性菌的耐藥率(%)
表2 主要革蘭陽性菌的耐藥率(%)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病,病原菌可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時侵入泌尿系統(tǒng)引起感染。本文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本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60.2%,且以大腸埃希菌居多;其次為革蘭陽性菌(24.3%),與既往報道比例大致相同[4]。革蘭陰性菌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變形桿菌為主,分別為45.3%、6.1%、4.1%。革蘭陽性菌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為主,分別為12.5%、6.7%、2.4%。另外,真菌感染呈現(xiàn)上升趨勢,占15.5%,比既往報道要高,可能是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導致二重感染所致[4]。
本文結果顯示,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達91.5%,大腸埃希菌和變形桿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也超過了80.0%,可能是這類抗菌藥物口服較多,臨床長期大量使用而導致耐藥菌株增加[5]。3種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頭孢吡肟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較高,對亞胺培南、美洛培南無耐藥菌株,對第1、2代頭孢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藥率。由于第3代頭孢在臨床的廣泛使用,使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株增加,結果造成其對被β-內酰胺酶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逐年上升。主要革蘭陰性菌對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復方黃胺甲噁唑均有較高的耐藥率,說明在尿路感染經驗用藥時,需謹慎選用[6]。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率已超過90.0%,所以臨床疑似葡萄球菌感染時,單純使用青霉素基本無效。腸球菌中未檢出耐萬古霉素菌株,呋喃妥因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可作為臨床經驗治療泌尿系感染的首選藥物[7-10],但因其腎毒性較大,故用時應慎重。沒有發(fā)現(xiàn)耐萬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是治療革蘭陽性菌感染的最有效藥物,但因其價格昂貴,殺傷力強,不良反應大,故應慎用。本院尿路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率達15.5%,可能是因為大量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造成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或多重感染所致,因此尿路真菌感染需要加強監(jiān)控,不容忽視。
總之,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并呈現(xiàn)出多重耐藥性,且耐藥率不斷升高,所以當尿路感染發(fā)生時,應及早送檢尿標本,以獲得病原學檢查的支持。細菌對藥物的敏感性是臨床選用抗菌藥物的重要依據,臨床醫(yī)生使用抗菌藥物應指征明確,根據尿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1] 梁小英,王莉寧.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1(3):190-191.
[2] 彭蘭,陳孝進.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0-111.
[3] 鐘樹奇,葉俏霞.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的臨床應用研究[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1,22(4):57-59.
[4] 葉劍榮,袁利群.658例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9):805-808.
[5] 吳均竹,彭敬紅,呂軍,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湖北醫(yī)學院學報,2010,29(6):512-514.
[6] 楊宏偉,宋清,葉永民.泌尿系統(tǒng)感染病原菌變遷及耐藥性分析[J].河北醫(yī)藥,2004,33(7):539-540.
[7] 邵敏偉,梁艷,周庭銀.2 991份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種類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5):2044-2047.
[8] 徐偉紅,張正銀,孫晨光.尿路感染分離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4(3):272-273.
[9] Yengkokpam C,Ingudan D,Yengkokpan IS,et al.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urinary isolates in Imphal(Manipur),India[J].Nepal Med Coll J,2007,9(3):170-172.
[10] 喻華,劉華,顏華俊,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檢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10):9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