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平,劉春艷,胡月紅
(1.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石油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熱能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
老灣構造是大池干井構造帶東南翼斷下盤的一個潛伏構造,其與北面的磨盤場潛伏構造存在共圈并形成磨盤~老灣潛伏高帶,兩潛伏構造之間以正鞍相接,其主體大池干井構造為川東典型的高陡構造之一,地面出露最老地層為下三疊統(tǒng)嘉陵江組。老灣構造鉆探工作始于1978年7月在構造南段以石炭系為目的層開鉆的C3井,C37井于1989年11在老灣北端軸部偏西翼鉆探,并于1992年10月試生產,1994年7月正試投產,截至2009年2月,氣藏有生產井5口,日產氣量53×104m3/d,生產套壓7.74~21.67 MPa,生產油壓5.61 ~12.31 Pa,歷年累計采氣 5.598 7 ×108m3,累計產水12 563 m3。
C6井于2009年7月投產,初期產量5~6×104m3/d,產水300 m3左右,水氣比50~60 m3/104m3左右,井口壓力下降較緩慢。由于氣井產水量較大,分離器分離不徹底,部分地層水進入管線,造成管線內氣流阻力大,輸壓較高關井。8月管線整改(增加一套收發(fā)球裝置)完成后開井生產,復產后氣井產量不斷上漲,由初期的4.4×104m3/d上漲到9.7×104m3/d,產水量基本穩(wěn)定在280~300 m3之間,井口油壓隨著氣量增加也不斷上漲,油套壓差逐漸減小,說明隨著氣井產量的上漲,氣井帶液能力增強,原滯留井筒內的液體已全部或大部分被帶出。
C6井為氣水同產,應盡量利用氣井自身地層能量帶出地層水,當氣井不能正常帶水生產時,可以通過排水采氣工藝維持氣井生產。綜合考慮該井攜液能力以及目前的生產情況,設計了250、300、350、400 m3/d四種排水規(guī)模,通過數(shù)值模擬進行了預測,綜合考慮生產任務、增壓時間、最終采氣量等多種因素,建議試采期間將該井的排水規(guī)模確定為300 m3/d。同時,針對該井井深大、產氣水量大等特點,初步選擇氣舉排水采氣[1-2]方案和電潛泵排水采氣[3]方案。
以(88.9+73.0+60.3)mm組合油管串結構情況,分析不同地層壓力(30 MPa和25 MPa)、井口壓力、注氣壓力、注氣量條件下的最大環(huán)空掏空深度及最大產水量可知,在地層壓力一定的情況下,井口壓力越低,所需注氣壓力越低、注氣量越小。結合氣藏預測及氣井節(jié)點分析,當井口壓力降至4.0 MPa時采取氣舉排水工藝,建議氣舉注氣壓力12.0 ~14.0 MPa,注氣量 3.0 ~5.0 ×104m3/d。
根據(jù)以上分析,設計氣舉排水采氣方案如下:
方案一:在C6井新建增壓機增壓站1座(高壓氣舉增壓機1臺),利用C20井~巴營站管線天然氣作為氣舉增壓機增壓氣源,井口返出天然氣經分離計量后,一部分經C6井至C20井~C39井管線輸送至吊鐘壩增壓站增壓機組增壓后外輸,一部分則作為氣舉增壓機增壓氣源再次注入氣井。
方案二:在C6井新建增壓機增壓站1座(高壓氣舉增壓機1臺),利用C20井~巴營站管線天然氣作為氣舉增壓機增壓氣源,井口返出天然氣經分離計量后,一部分經C6井至C20井~巴營站管線輸送至巴營站脫水后外輸,一部分則作為氣舉增壓機增壓氣源再次注入氣井。
兩種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兩種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表
由方案對比表可以看出,方案一能達到300 m3/d的排水要求,更利于氣井后期生產。因此推薦采用方案一。
根據(jù)對該井的井身結構、排液設計及電潛泵和地面設施配套工程的分析,電潛泵排水采氣方案設計如下:
C6井油管產氣(水)利用站內原有設備進行處理,C6井套管產氣(水)利用新增的臥式氣液分離器和計量裝置進行處理,通過已建集氣支線(Φ114.3×8.8-2.48 km)輸送至C20井~巴營站集氣管線管線。
氣舉排水采氣方案和電潛泵排水采氣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兩種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表
對比氣舉和電潛泵兩種排水采氣方案,根據(jù)氣井生產條件、設備運行投資費用、設備運行參數(shù)、設備運用難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優(yōu)選,優(yōu)先推薦采用氣舉排水采氣方案;當氣井地層壓力下降到氣舉工藝不適應時,推薦采用電潛泵排水采氣方案。
氣田水通常是指在采氣過程中隨天然氣一同帶出地面的地下水[4],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固體懸浮物、各種無機鹽、石油類等污染物質。大量氣田水被帶至地面,對氣田水的處理制約和影響了天然氣的生產。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造成土壤板結,引起地下水污染等環(huán)境問題,那些產水量大和無外排條件的氣田水,一般都采用回注方式[5-6]進行處置。
目前C6井生產氣田水,主要回注到C55井,最大日回注水量為592 m3,而C55井目前的日回注能力僅為367.2 m3,已達到最大回注能力,并且回注井回注壓力較高,回注速度也不能達到要求。因此對老灣區(qū)塊進行地層水回注井論證之后,確定C35井作為該區(qū)的回注井。
由于C6井產水量按照300 m3/d進行設計,為保證氣田水正常輸送,管線輸送能力按照300.0 m3/d進行計算,設計方案如下。
方案一:新建C6井~C35井氣田水管線
氣田水水量、輸送管道參數(shù)如表3所示,氣田水回注管網改造后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
表3 氣田水量及輸送管道參數(shù)表
根據(jù)管道布置及管徑,總管線的水力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總管道水力計算結果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采用DN50的氣田水輸送管線輸送300.0 m3/d的氣田水時需要780.8 m的水頭損失,流速3.56 m/s;采用DN100的氣田水輸送管線輸送300.0 m3/d的氣田水時需要124.7 m的水頭損失,流速0.88 m/s。因此,為保證氣田水正常輸送,建議采用PN5.5 DN100的玻璃鋼管線。
方案二:新建C39井~C35井氣田水管線
氣田水量、輸送管道參數(shù)如表5所示,氣田水回注管網改造后流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
表5 氣田水量及輸送管道參數(shù)表
根據(jù)管道布置及管徑,總管線的水力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總管道水力計算結果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采用DN50的氣田水輸送管線輸送300.0 m3/d的氣田水時需要811.8 m的水頭損失,流速3.56 m/s;采用DN100的氣田水輸送管線輸送300.0 m3/d的氣田水時需要155.7 m的水頭損失,流速0.88 m/s。因此,為保證氣田水正常輸送,建議采用PN5.5 DN100的玻璃鋼管線。
根據(jù)方案一和方案二對比可知,方案二投資成本少,經濟效益好,且C55井和C35井既可回注C6井的氣田水,又可回注吊鐘壩片區(qū)和老灣部分井站的氣田水,推薦采用方案二。
1)通過對氣藏構造及儲量分析,將C6井排水規(guī)模確定為300 m3/d,為氣藏排水采氣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
2)通過各種性能參數(shù)的對比,優(yōu)先推薦采用氣舉排水采氣方案,當氣井地層壓力下降氣舉工藝不適應時,推薦采用電潛泵排水采氣方案。
3)通過對氣田水回注現(xiàn)狀分析及方案對比,確定C35井做為C6井氣田水的回注井,并推薦采用“新建C39井~C35井氣田水管線”改造方案進行氣田水處理。
[1]黃艷,佘朝毅,馬輝運,等.四川盆地氣田排水采氣工藝技術研究與應用[J].鉆采工藝,2008,31(5):66-69,72.
[2]高貴民,朱世民,劉東,等.蘇4-14井借氣氣舉排水采氣技術[J].石油鉆采工藝,2006,28(4):42-45,49.
[3]鐘曉瑜,黃艷,張向陽,等.川渝氣田排水采氣工藝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J].鉆采工藝,2005,28(2):99-100.
[4]葉燕,高立新.對四川氣田水處理的幾點看法[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2,30(5):263-266.
[5]徐菊芳,李偉,肖科,等.中壩須二氣藏與雷三氣藏氣田水回注配伍探討[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2,31(5):283-285.
[6]向斌.氣田產出地層水回注水質指標實驗研究[J].鉆采工藝,2007,3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