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馮 楠 王澤淼 張泓杰 圖 Pictures_李國慶
這是一座馳名中原的奇山。
幾億年的漫漫時光雕琢了這座神奇大山不凡的身世。
它謎一般的前世今生賦予了它卓然超群的驚世風骨。
飛瀑、流泉、絕壁、幽谷……
它天生卓越的美貌和瞬息萬變的氣質(zhì)吸引了無數(shù)人慕名而來。他們在此生活、游歷、飲酒、作畫,景與人相依,人與景相融。
于是,這座大山就變成了中原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山水長卷——
如果把中國地理做成沙盤展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里,連綿的南太行山就像一堵突如其來的墻,屹立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西部。
嶙峋挺拔的山峰和深邃清幽的峽谷賦予這里華麗流暢的想象。它自北向南縱向千里,直跨冀晉豫三省,右與呂梁山并肩矗立,如兄弟般巋然雄踞在中原大地。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在內(nèi)蒙轉(zhuǎn)彎,沿呂梁山西側(cè)壺口急流南下時,為太行山的神奇雄偉而折腰,臣服的在太行山腳下東拐,氣勢如宏地奔騰著向山東渤海灣沖去。大河東去的幾萬年里,在太行山東部沖積出了31萬平方公里肥沃的華北大平原,孕育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yōu)秀祖先,從而創(chuàng)造出中華民族名揚世界的燦爛文明。
太行山庇佑著中原大地,它目睹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歷朝歷代的迭宕起伏與榮辱興衰。尤其是在南太行腳底下的河南,中華祖先的發(fā)源地和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五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四千年前就進入石器銅器時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就誕生在河南。中國歷史上的古都有八個,河南就占了四個:安陽(殷朝都城,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地)、洛陽(九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鄭州(五代都城),堪稱“中華民族的搖籃”。
比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南太行的自然風貌也不遑多讓。巍巍八百里山岳,群峰競秀層巒疊嶂,懸崖峭壁飛瀑流泉,堪稱“太行明珠”。八里溝、關(guān)山、回龍、萬仙山、郭亮、秋溝……一個個景區(qū)仿佛一張張靚麗的“名片”,將江南的雋永靈秀與北國的磅薄大氣銘刻其上。
南太行的壯美,在新鄉(xiāng)輝縣境內(nè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這里,還擁有一絕,那就是萬仙山景區(qū)內(nèi)的“掛壁公路”。
不少驢友都推薦過這一人造奇跡。位于萬仙山景區(qū)內(nèi)的郭亮隧道,以驚險的姿態(tài)向世界宣告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
就在40年前,居住在深山中的郭亮村人仍是與世隔絕般的存在,進出都通過一條在懸崖峭壁上手工開鑿出來的、寬不過一米的山間小道,這就是著名的“天梯”。一邊是千仞赤壁,一邊是百丈深谷,徒身爬越已是相當危險,如若再肩挑背扛,稍不留神即會粉身碎骨。這種情景,一直延續(xù)了400多年。
1972年,郭亮村民申明信,帶領(lǐng)村內(nèi)13名壯士,用了6年的時間,歷盡艱難,打爛了4000把8磅鐵錘,消耗了16噸的六棱鋼釬,硬是在堅韌的石巖絕壁上開鑿出高4米、寬6米、長1250米的人工通道,打造了一條通往外面世界的理想之路,演繹了現(xiàn)代版的愚公移山。
置身在這褚紅色的堅硬巖石洞中,耳旁仿佛響起壯士們雄壯有力的號子聲、8磅大錘砸在鋼釬上的當當聲、巨石滾落懸崖的轟鳴聲。手扶洞壁,可靜靜感受大山的脈搏,聆聽長廊的心跳,敬仰那非凡的意志。此時再望向洞外壯闊的山脈和眼前的造物,不由得讓人感慨不已,意志,真的非常偉大,還有什么能阻擋人類前進的步伐呢?
然而這一奇跡是如何鍛造出來的?郭亮人在開鑿時如何確定洞的走向、確定路的坡度、如何與山下的路連貫?原來,他們是用繩索捆住自己,從百丈崖頂上垂吊至懸空,在崖壁上用手用鋼釬依次打下一個個下行的洞口,然后再一段段從內(nèi)部打通,這樣洞口既可采光又可通風。郭亮人的聰明才智在此處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
最最讓人敬佩的是,在這6年當中,郭亮人完全是用最原始的勞動工具,最原始的勞動方式,最驚險的施工程序,不借用任何機械,不借用任何化學物,僅13個人,憑意志憑信
仰,打造了這條路。這種不屈不撓、勇于向艱難險阻挑戰(zhàn)的精神,才是留給后人最大的財富。人們?yōu)榧o念這條人工隧道,遂命名為“絕壁長廊”。
如果說黃山是青春可愛的少女,八里溝就是風姿綽約的少婦;黃山青翠,八里溝蒼綠,黃山秀雅,八里溝俊美;黃山有著云山霧海的迷蒙含蓄深遠,八里溝有著小溪汩汩的自然坦蕩清幽。
八里溝景區(qū)位于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西北50公里處,總面積28平方公里,薈萃了太行山水的精華,集奇、險、俊、秀、幽于一谷,有“太行之魂、中華風骨”之美譽。在這里,既可以領(lǐng)略太行山頂峰競秀、層巒疊嶂的峭壁奇觀,更能在登山途中探尋八里溝的聲色四季:觀大瀑布奔騰咆哮,聽百潭百瀑潺潺水聲,賞滿山桃花鬧春風,感翠綠山谷醉心田……
八里溝山勢獨特,三級絕壁逐層下降,重巒疊嶂連綿,嶙峋怪石相望,既有泰山之雄渾,黃山之秀麗,又有嵩山之挺拔,華山之險峻,巍峨壯觀,傲然屹立。石人迎賓、老子講道、玉皇宮、石花巖、一線天、黑龍?zhí)兜?50余處景區(qū)步移景異,各有所奇。
八里溝四季水流不斷,三溪九灣,飛瀑鳴澗。尤其是景區(qū)桃花灣的水,綠汪汪,柔瑩瑩,綠得幌眼,柔得心顫。嘗一口泉水,甘甜清洌,洗一把汗水,淌一汪綠水,讓人不由得想起稼軒的“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八里溝大瀑布落差158米,瀑口寬20余米,咆哮奔騰,聲聞數(shù)里,霧雨彌漫,上有七色彩虹飛跨,下有水簾溶洞橫穿,鐘乳倒掛,鐘筍林立,水霧蒙蒙,珠沫四濺,奇瑰迷人。瀑布上游,紅石河河床丹紅,成片的紅色石英石經(jīng)過億萬年水流的侵蝕和風化,形成了奇特的地質(zhì)奇觀。豐水季節(jié),層層疊疊的紅石夾著一股激流,在巖石間切出一條通道,跌落在萬丈懸崖之下,讓人心神激蕩……
山畔何人初見月?山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山月年年只相似。
你,可曾見過關(guān)山月?
李青蓮在古關(guān)山見過的那輪圓月,在如今南太行關(guān)山頂,你依然可以見到。
在海拔1680米的關(guān)山上,盤古河、花山、百寶洞三大景區(qū)毗鄰而居。竹景苑、水景苑、谷景苑、崖壁苑、紅石苑、醉石苑、逍遙苑、仙樂苑、峰景苑、石柱苑、奇石苑、石景苑、橋洞苑、柱景苑、迷宮苑十五個苑區(qū)一衣帶水——關(guān)山風景名勝區(qū),就坐落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西北55公里的輝縣市上八里鎮(zhèn)。
飛瀑流泉、清溪幽潭、山崩地裂、峰林競秀,這就是關(guān)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獨特魅力。關(guān)山集高品位的自然山水景觀、山崩地裂地質(zhì)遺跡奇觀、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淀于一體。高達250米的天柱,矗立在萬仞絕壁之上,如擎天玉柱;山崩形成的醉石苑、逍遙苑中,崩塌巨石東倒西歪,猶如一群醉漢;地裂形成的一線天,長達2500米,最窄處僅20厘米,雙壁對峙,雄險偉岸,崖頂?shù)膬煽谬堷P松風姿綽約,相對成歡;250萬年水蝕切割形成的紅石峽,丹崖碧水、潭瀑成串;仰望十字嶺,俯瞰老爺頂,賞九峰山風光,觀八里溝全景,是站在觀景臺上的切身感受;明代以來古人采礦留下的百寶洞遺跡,在南太行地區(qū)實屬罕見,洞內(nèi)縱橫交錯的洞庭與洞腔、支洞與暗穴猶如一座天然的地下迷宮,置身其中,讓人流連忘返。如果用一副楹聯(lián)來概括關(guān)山景區(qū)的地質(zhì)地貌奇觀的話,那就是——巖重崖疊銘志海陸變遷著太行史卷,山崩水蝕雕塑峰石奇觀繪北國畫廊。
在關(guān)山,遍布的原始森林、次生林與灌木林形成了它高達90%的森林覆蓋率,這樣天然的大氧吧,使關(guān)山成為如世外桃源般的避暑勝地。它也是一個天然植物寶庫,2000多種植物中,國家八至一級保護植物都可以尋到蹤跡,太子參、雪蓮等300多種名貴中醫(yī)藥材點綴山間,爭奇斗艷。關(guān)山同時還是各種野生動物自然繁殖的樂園,金錢豹、梅皮狐、梅花鹿、野豬、果子貍……它們仿若南太行的主宰,愜意地生活著。
縱情放逐于凝翠群山、競秀峰林間,聽百鳥鳴唱,看奇山秀水,會讓你忘掉塵世間的喧囂。這里,花、草、樹、木、蜂、蝶倒影在水中,就是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聲的詩。
南太行,一直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