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
摘要:樋口一葉的小說具有濃厚的自傳性色彩,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都能在她的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妒埂氛沁@樣一部取材于生活,圍繞"女性離婚"這一主題展開的作品。本文通過結合樋口一葉的生活經歷來分析《十三夜》中的現實因素,以讓讀者更了解樋口一葉這顆明治彗星。
關鍵詞:樋口一葉;《十三夜》;現實因素;作者感情經歷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152-01
一代才媛樋口一葉是明治時代婦女社會角色變化的先驅者,也是現行日本紙幣上唯一一位女性肖像人物。她生如閃電般耀亮,死如慧星般迅忽。她才華橫溢,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為日本文學留下了不朽的財富,以《青梅竹馬》、《十三夜》、《渾濁的江》等一系列珠璣之作轟動文壇。
一葉生于1872年,與島崎藤村同年,比島村抱月、田山花袋、國木田獨步、德田秋聲小一歲,比泉鏡花、與謝野寬大一歲。父親樋口則義,在幕府末年從山梨縣甲斐的鄉(xiāng)下來到江戶,用積攢的錢買了武士身份,當上了幕府的家臣??刹痪弥竽桓惚煌品耍瑒t義付出一生努力所獲得的武士身份也都化為烏有。一葉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兄妹共五人?!妒埂繁闶侨〔挠诮憬闾僮拥碾x婚事件。
藤子十八歲時與醫(yī)生和仁元龜結婚,但是兩人的婚姻并未長久,最終以離婚收場。一葉便受此間接影響創(chuàng)作了《十三夜》。小說的主人公阿關選擇了與一葉姐姐藤子不同的道路,最終在父母的勸說下隱忍回到了那份讓她痛苦不堪的婚姻生活中,從這一情節(jié)的設定便能看出《十三夜》的現實因素,看出一葉對姐姐的離婚并不看好的態(tài)度。一葉本人也表述過"離婚回到家中的姐姐藤子是不幸的女人"。小說中的現實因素不僅僅局限于此,從小說中我們也能看出在現實生活中一葉面臨愛情選擇時的態(tài)度。
提到一葉的感情便不得不提到那個曾讓她魂牽夢縈的半井桃水。遇到半井桃水之前,一葉家中接二連三地發(fā)生了變故。先是長兄因患有肺結核過世,二哥誤入歧途、和全家斷絕了關系;繼而父親經商失敗后負債累累,氣惱交加,一病而逝。當時姐姐已出嫁,剛剛17歲的一葉便成了戶主,擔負起照顧母親和妹妹的生活重擔,并開始替故去的父親還債。桃水是《東京朝日新聞》的記者,曾以大眾小說家而知名。他們認識的起因,是通過一葉的妹妹邦子的朋友的關系,樋口家承擔了為半井家做衣服的活兒,一葉經常去接送活兒。
當時桃水死去了妻子,是獨身。一葉經常去他那里請他為自己看稿子、向他請教寫小說的方法。一葉也在桃水創(chuàng)辦的同人雜志《武藏野》中發(fā)表了處女作《暗櫻》等。兩人興趣相投,相見恨晚。在逐漸接觸中,一葉漸漸對這位學識淵博、對自己照顧有加的桃水產生了愛情。
一葉在其日記中也表述過對桃水的喜愛之情。"半井先生大約三十來歲……氣色很好,神情溫和,當他微笑的時候恐怕連三歲童子也喜歡他。他個兒很高,體格健壯,的確是儀表堂堂……"(蕭蕭,樋口一葉選集,1962)。
然而這段感情并未得到善終。一葉從朋友那兒聽到桃水品行不端的傳言。當時寄住在桃水宅的鶴田民子與桃水的弟弟生有一女,而外界傳聞是桃水的孩子。對愛情充滿向往的一葉聽了深受打擊。雖說一葉與桃水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而他們的關系卻得不到外界的寬容,被外界傳得不清不白。在老師中島歌子與同窗伊東夏子的忠告下,考慮再三后的一葉主動斷絕了與桃水的往來。她雖然這般做了但依舊無法排遣自己愈加濃厚的愛戀。一葉詳細地寫過日記,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葉當時心情非常紊亂、苦惱。
"我很重視世上的情義。 正因為這樣,才忍受著痛苦。 不過我也愛惜家聲,所以假若在兩者當中選一樣的話,我還是偏重家聲。 因為家不但是我一個人的,還有老人和兄弟姐妹們"(蕭蕭,樋口一葉選集,1962)。一葉對桃水雖然難以忘懷,但在她身上有著明顯的舊時代日本女性的烙印,她被當時封建的倫理觀、婚姻觀所束縛。
婚姻在當時被看作家與家的結合,是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尚未出閣的女子被傳出緋聞只會讓社會恥笑、讓家人蒙羞,女人必須守住自己的名聲與貞潔。在強大的封建輿論面前,女性的感情只能被壓抑。一葉家雖是沒落的士族,但也十分重視封建的倫理。作為戶主的她必須考慮各個方面,必須顧全家人的顏面。對桃水的放棄是她無可奈何卻又是她保住尊嚴與清白的唯一選擇。
《十三夜》的女主人公阿關17歲時被一個高級官吏原田看中,然而原田娶了她之后卻又嫌她"沒受過教育",認為她"只配當保姆",對其百般虐待,自己卻頻繁出入花街柳巷。阿關實在無法忍受便把孩子哄睡著之后悄悄回到娘家,強烈要求父母為其做主離婚。其母很同情她,而封建倫理道德、 三綱五常思想在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父親卻是斷然反對的,他認為這是女人應承受的。他認為原田家對自己家有幫助,官太太的身份丟不得。在那個女子離婚需要父母做主的年代,無望的阿關只能坐人力車返回原田家。回到家門口臨下車時才發(fā)現,拉車的竟然是她未出閣時暗暗喜歡的祿之助。此番重逢并未讓阿關產生私奔逃離的念頭,阿關依舊回到了那個讓她看不到希望的婚姻中。
《十三夜》中的阿關與現實生活中的一葉面臨著同性質的抉擇。雖然那段婚姻讓阿關痛苦不堪但她最終卻不得不與一葉一樣屈服于封建輿論,不得不在考慮各方面后做出與一葉同樣的不情愿。阿關的娘家與一葉家一樣是沒落的士族人家,生活貧苦,又愛面子。阿關離婚會影響弟弟的仕途,也會給娘家丟臉,這關乎娘家的興衰。阿關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同時又是娘家的經濟支柱,她需要面對的問題太多。最后她不得不放棄離婚,與一葉一樣選擇了壓抑自己的真實感情,選擇了犧牲自己,選擇了屈服。
樋口一葉對生活于舊制度下的女性是懷著深切同情之心的。作家本人一直生活在貧困之中。正如和田芳惠所說:"幾百年來被壓迫的日本女性,直到明治時期一葉這一才女的出現才第一次發(fā)出悲哀、 痛苦的呼聲。"一葉看到了婦女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 深切感受到了女人在男權制度下處世的艱難,但她卻無力去打破現有的秩序,她只能在作品中融入現實因素,控訴那個不幸的年代。
參考文獻
[1]樋口一葉. 樋口一葉選集[M]. 蕭蕭,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2]和田芳惠. 樋口一葉集·明治文學全集 30[M]. 日本:筑摩書房,1972:371.